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二年律令》看儒家思想对西汉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赵璐 《人文杂志》2004,(4):136-140
从 1 983年荆江市荆江县张家山出土的《二年律令》这一部真切反映西汉初年社会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来看 ,它体现出了不少儒家思想和儒家伦理观念 ,虽然西汉统治者在汉初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中推行黄老之学 ,实行的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 ,但从律令所反映的情况来看 ,儒家学说也已很大程度深入到汉初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中 ,在治国理政驭民这个大课题上 ,西汉王朝实际上采取的从实际出发 ,利用各家学说予以综合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2.
"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通用的一种处理少数民族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特殊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而西汉王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创始王朝,其和亲政策更能反映出最初的和亲政策对一个王朝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影响,这对我们研究整个中国的和亲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和亲的三个阶段来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3.
杨生民 《文史哲》2004,(6):62-66
西汉宣帝时发生了以"霸王道杂之"的传统制度治国,还是以"纯任德教"治国的争论。西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汉武帝时"尊儒术",又非常重视法治,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指导方针。宣帝时坚持以"霸王道杂之"的儒法结合思想治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元帝即位"纯任德教",反对以法律刑罚治国,导致外戚专权,使强盛的西汉王朝迅速衰亡。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强盛朝代,而唐律也和唐朝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在古代历史上曾大放异彩。唐律是封建统治阶级以法治国的成熟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作,也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瑰宝。唐律不仅为唐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封建立法提供了样本,也对  相似文献   

5.
荀悦的历史哲学思想是复杂的。他以正统思想审视历史,通过总结西汉的兴衰成败,美化其统治,神化其地位,为东汉王朝提供历史借鉴;他以变易思想考察历史,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各种制度应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强调分析事物应注意其相对性,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他既受天人感应思想的深刻影响,又试图从人事来考察灾异大量出现的原因,指出民为治国的根本所在,从而将天人感应思想与民本思想结合起来;他以儒家思想作为评价人物与评判史事的标准,反映出东汉学者师圣体经的经学思维方式。荀悦的历史哲学思想值得认真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梁国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梁处在西汉王朝的都城长安与东方的交通要道上,是咽喉之地,也是维护西汉王朝的屏障.西汉王朝十分重视梁王的人选,每一朝皇帝,总是把自己最信任的宠子或宠弟分封在梁.西汉梁国兴衰是西汉王朝专制主义皇权发展强化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7.
“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它的确立经历了“周公制礼,明德慎罚”,儒法之争,儒法合流等几个阶段,并被西汉以后历代王朝继承和坚持。这一治国方略的运作是通过:修订礼制,梳理纲常名教,使之社会化;引礼入法,使道德法律化,法律儒家化;德礼至上,法律依循道德,使司法伦理化。  相似文献   

8.
悬泉汉简所见汉代乌孙的几个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新出土的敦煌悬泉汉简,对乌孙历史上几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进行了探讨。认为西汉王朝分立乌孙大小昆弥之事在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四月之后,而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甘露元年;西汉划分乌孙大小昆弥地界和人口的时间,在不是甘露三年,而甘露元年和甘露二年;卑爰疐杀乌日领和归义西汉王朝的年代,在元始元年(公元1年);孙建袭杀卑爰疐的年代应在公元8~15年之间。  相似文献   

9.
西汉的王国问题,是西汉王朝前期政治上的一个大问题,它关系着汉王朝的兴亡,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分裂。为解决这个问题,花了近百年时间,从而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在“西汉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一节中,把这一问题作为重点,但限于篇幅,叙述的比较简单。为给教学提供方便,在此提供些资料,并对教法问题提些建议。 教材先简要地谈到异姓诸侯王的产生及解决异姓诸侯王的问题,教师应以韩信为例,说明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王朝更替是中国历史上最基本的政治现象。纵览中国历史,自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到1912年大清帝国的覆亡,其间2100余年,仅全国规模的改朝换代就有十次之多(十个王朝分别为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至于分裂动荡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更迭,更是不可  相似文献   

11.
从高祖到武帝百余年间,前有汉初"承敝易变",后有武帝"改制",都是总结历史经验和客观时势变化而改变治国策略,因而卓有成效地推动西汉皇朝的上升和鼎盛.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正确的政治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2.
毋有江 《人文杂志》2006,(1):119-127
宗藩入继作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一个方面,是对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一项重要补充。在两汉历史上多次出现宗藩入继的现象。本文重点考察了西汉文、宣、哀三个皇帝宗藩入继之后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通过西汉一代的考察,可以发现宗藩入继对王朝的政治运作具有体制上的必要意义,其对前汉刘氏皇统的延续、政治格局及大政方略的承继与修正,构成西汉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这种体制性安排只适应汉初宗藩强大的政治状态,与随后汉室限制宗室活动的政策存在内在的冲突,其对西汉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很大的历史特殊性。本文试图提供另一种观察汉代政治体制的视角,并适时评估了宗藩入继对两汉政治演进的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约"在西汉民族政策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探讨。认为"约"贯穿于西汉王朝民族政策的始终,对不同时期"约"的类型及其内容探讨后认为,"约"应用于民族政策所施用的对象都是势力强大且对西汉及其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政权,"约"的形成是双方势力对比的结果,而一旦势力对比发生变化,"约"的废除和重新订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汉对周边民族统治不断加强的表现,反映着西汉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伊朗和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文明。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即我国春秋战国之交和伊朗阿黑门王朝中期,中伊两国就开始有了直接或间接的民间贸易往来。公元前二世纪晚期,我国西汉王朝和伊朗安息王朝又建立了政府间的友好关系。其后,两国人民通过陆上和  相似文献   

15.
“用夏变夷”与西汉初期刘敬的“和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王朝初期对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来源于刘敬的“和亲”建议,这一建议是在详细了解匈奴、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不同特点基础上而提出的,是利用西汉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来“同化”匈奴的具有进攻性的策略。西汉王朝初期,刘邦武力讨伐匈奴的失败为刘敬“和亲”建议的被采用提供了可能性,但这一“和亲”建议产生的思想基础则是儒家所主张的“用夏变夷”思想。  相似文献   

16.
政治生态的变化影响政论文.西汉一代,政论文适应着政治需要.反思历史教训,阐说治国方略,是政论散文对汉初政治治理需求的适应;论析经济问题,张目意识形态,是政论散文对西汉中期集权政治的适应;阐说为君之道,劝诫奢侈暴政,是政论文对西汉后期衰败危局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曾是西汉王朝的俘虏、奴隶,他凭借恭谨、机智得到汉武帝赏识,其后休屠王子孙成就了"七世内侍"的不同寻常的历史。这个西汉匈奴家族的血统延续与文脉传承,都与金日磾的母亲休屠王阏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与休屠王阏氏相关的历史,对民族史、社会史、妇女史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说明了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首次开拓海南岛 ,并在这片热土上建立起封建统治 ,但至后期却退却放弃了。究其原因 ,乃政策上有所失误 ,以及任用贪酷官吏治理 ,以致引起黎族人民群起反抗 ,使在海南的统治陷入严重危机。面对黎族人民的反抗 ,统治已江河日下的西汉王朝已感鞭长莫及 ,是故放弃了对海南的统治。治理一个地方 ,须政策得当 ,用官得人 ,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化具有德治的意蕴,德治是治国的一种方略;教化具有社会化的意蕴,是社会化的手段和过程。教化自从西周时起就一直成为社会实践的一项内容,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曾间断,但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它在社会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朝代,受重视的程度和实际效果有所不同:西周是社会教化雏形阶段,西汉是教化的成熟时期,宋朝是教化的发展时期,明朝是教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四个朝代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兴教化,这与各个王朝建立的背景有关;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四代兴教化也同样有各自的特殊原因。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开国帝王的身世;四代兴教化的文化缘由之一,就是大师涌现,形成关于教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抑商政策作为西汉王朝的一项重要国策,其施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民风民俗的影响。风俗可以积极地反映民间意识、大众生活的情况等,而其对于民众思想、士人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反馈作用又都与政治统治的安稳息息相关,故其走向、变化也多为治国者所重视。而抑商政策作为西汉王朝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它的实行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当时风俗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