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南民族研究院前身为1952年设立的民族研究室。1978年在原民族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民族研究所,之后又陆续建立了民族文化史教研室、民族经济教研室、中国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002年5月,以原民族研究所及各研究机构为主体,正式成立了西南民族研究院。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刊》2012,(3):F000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彝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民族学是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五个学科是四川省重点二级学科,其中民族学同时也是国家民委重点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3.
西南民族原始宇宙观研究廖伯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S.温伯格(StevenWeinberg)曾讲道:“追溯宇宙起源的这个念头是不可抗拒的。自从十六至十七世纪开始出现现代科学以来,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曾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宇宙起源...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既是一种专业工作,也是一种助人服务活动,具有助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特征;适应西南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需要,大力推动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政策措施不配套等诸多问题,应从强化领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等人手,不断提高该民族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这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西南少数民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步骤措施,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景区景点过于分散、品牌宣传不到位及旅游专门人才匮乏等症结问题,从而制约了西南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质量;应采取多元筹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加快旅游专门人才培养以及大力培育具有西南地区特色的旅游品牌等形式,使特色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省(区、市)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刊》2015,6(1):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荐的彝族馆有历史馆、文化馆和生活馆三个展厅。历史展厅主要介绍了彝族近现代杰出人物、南诏十三王、十月太阳历、先祖阿普杜牧和六祖分支。文化展厅主要介绍了  相似文献   

9.
试析西南民族的文化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的大西南居住着33个民族,他们世居西南,为开发西南、建设西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极大,因而表现出来的族际关系亦各不相同,为了考察和研究的方便,需要我们将纷繁复杂的民族梳理成一个有秩序的谱系表来。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求诸贤赐教。 所谓民族谱系是根据民族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较为稳定的要素,在有关各族中表现出来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有规律地排列出来,以利研究时进行比较、分析。 随着人们对具体民族认识的深入,以及人们对民族观的演变,所给出的谱系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地区把推进具有该民族地区特色的高职教育摆上优先发展位置,但由于师资素质整体不高,直接影响了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经分析,西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师资素质存在的问题涉及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及师资培训渠道不畅等;造成师资素质不高的原因,有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校企合作等多个层面问题;基于提高西南民族地区高职院...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丰富多彩,其部分民间习俗的形成受道教影响较深.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盛会,都反映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播的影响.论文从宗教学、民族学的学术视野,考察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与道教的关系,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道教色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韩利  谭勇 《民族学刊》2017,8(3):84-89,126-127
作为中国曲艺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审美独特、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血脉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因历史原因和它的口头性特征,以及某些民族文字的缺失,在理论方法和个案研究等方面长期以来都处于研究者寥寥,甚至无人问津的状态.本文拟回顾、梳理、总结建国以来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成果,简介曲种,分析其独特性,探讨如何进一步充实、丰富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学术内容,为推动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健康发展、丰富中华艺术文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2个,它们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随着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批示,2005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实施和国务院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和社会以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国家和社会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群 《世界民族》2006,12(6):37-4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后,一个事实越来越为人们所瞩目,即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从事传统狩猎、采集、简单农业的无文字的小民族社会和文化比较简单的群体,亦即常被称为“原住民”、“土著人”、“原始人”中的部分群体,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其处境往往不佳。他们的社会遭遇到巨大的冲击,以致其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残存无几,甚至出现整个群体的灭绝。例如分布于美洲各国的印第安人的500多个支系,现有近半数的人口降到只剩下几千人甚至几十人。这些小民族目前的状况如何?它们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样的处境?它们的前途将会怎样?这是人类学界…  相似文献   

15.
承认与认同: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即是在他者承认(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与自我认同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国内的他者大致可分为政学两界人士以及普通人,国外他者主要包括侵略势力、传教士、科考人员等。政学两界作为国内他者的主流,其承认或努力建构的西南少数民族身份是国族的一分子,普通人却停留在对少数民族固有的偏见当中;国外的他者却都在塑造和提高少数民族的特别之处。作为主体的西南少数民族则在他者的影响下,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意识,努力建构自己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大框架同样呈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教学语言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民族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及少数民族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政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民族政策的运行环境,着重阐述了市场经济对民族政策的影响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政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李红杰  严庆 《民族研究》2007,34(2):19-28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55个成员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各国地缘关系紧密,区域内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区域以及国家安全面临着来自有关国家少数民族问题的挑战.共同的安全利益,共同的价值取向,催生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特殊范式--少数民族高级专员制度.了解和研究这一制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有助于启发我们从多视角着眼和多路径着手,致力于民族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余贵忠  徐燕飞 《民族学刊》2020,11(4):27-31, 122-124
立足于“生态经济人”理论假设,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法理分析,从法经济学视角剖析论证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的经济理性,以探索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制度整体,在经济理性作用下的发展运行规律。国家司法传播的困境和产权关系的推动为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夯实经济理性的基石,以及在成本与收益的理性抉择和生态损害惩罚性赔偿的激励机制下,使民族群体经济理性意识得以维持并不断增强,最终使得生态习惯法制度体系的经济理性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综述了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甘肃青海一带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和裕固族的研究情况,全文分为作为突厥民族进行的历史研究、作为蒙古语系民族进行的语言研究、作为伊斯兰—穆斯林民族进行的文化研究、作为变迁中的民族进行的社会和文化研究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