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穆斯林与清真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的穆斯林是中国穆斯林的一部分,在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山西的穆斯林作出了自己应有的重要贡献。可山西的穆斯林状况如何?过去不大有人了解。1986年《宁夏社会科学》5期发表了《清代的回族分布》一文,其中只字未提山西的回族,显然是缺乏资料。又如197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族简史》,几乎没有讲到山西的回族。因此,山西穆斯林及清真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后编纂回族史及中国伊斯兰教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月华》是中国回族报刊史上最著名的报刊之一,它集政治宗教、学术文化、教育艺文等为一体,为弘扬伊斯兰教、倡导回族教育改革、发展回族文化、培养回族人才及增进各民族关系等起了积极作用。它的诞生是中国回族报刊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创时期的《月华》顺应时代的办刊理念,为弘扬回族伊斯兰教文化付诸的实践,以及经过扎实努力获得的不断提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宗教曾经是古代社会长期支配社会的精神力量和表征文化的外在形式.在伊斯兰教的构成体系中,教法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典型体现,展现出广泛的社会整合与协调作用.伊斯兰法文化对伊斯兰国家和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社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中国回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法文化通过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对回族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成为回族穆斯林社会活动的一种内控性生活秩序,并构成多元格局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2000万穆斯林,而中东则是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区,伊斯兰因素因之对中国参与中东事务一直有着重要影响。在经历了从中华民国时期的天然联系到新中国早期阻碍延滞的曲折发展之后,从1979年开始,中国参与中东事务时的伊斯兰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点:伊斯兰因素与中国和中东国家建交;新时期以来中国参与中东事务时的泛伊斯兰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与中国西北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中国穆斯林各民族也纷纷建立、创办了宣传伊斯兰和中国穆斯林文化的网站,为弘扬伊斯兰文化、展示中国穆斯林各民族文化,推动中国穆斯林各民族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导论刘智(约1655—1745,江苏南京人)自幼"趋庭问学",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是中国伊斯兰教界屈指可数的学通四教(伊斯兰教、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大思想家之一.实际上,他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理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伊斯兰教在东西方普遍遇到的某些神学问题,他所创造的伊斯兰宗教观,不仅对西道堂等教派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伊斯兰教的彻底民族化,对处于被歧视被迫害中的中国穆斯林寻求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伊斯兰教在中世纪取得世界性胜利后,一方面获得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又遇到了如何解释教义中的某些疑义的问题,如安拉完美与世  相似文献   

7.
追求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之一。“伊斯兰”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其主并谋求和平的人。和平意识体现在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真主的99个美名之一就有“和平”;天堂名之一就有“和平”;穆斯林彼此见面互道“色俩目”,敬祝和平;天房周围的诸多门中有一道叫做“和平门”,可见“和平”在伊斯兰教中的分量。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从来就不主张胁迫非穆斯林改信伊斯兰教,而是和睦相处。伊斯兰教是讲求“中道”,不走极端、不偏激的宗教。  相似文献   

8.
邱双成 《船山学刊》2009,(4):208-210
人性问题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伊斯兰学者以人性思想的研究为契机,为中国穆斯林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伊斯兰哲学人性思想源于《古兰经》又深受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学说的影响;同时,还与中国化的佛教佛性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以王岱舆、刘智等伊斯兰学者的人性学说为例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人性学说的深层价值对弘扬伊斯兰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人性的探讨是哲学研究中的主要论题,明末清初时期的中国穆斯林学者们以伊斯兰教经典为据,参照宋明理学对人性研究的新观点,来阐释伊斯兰教的性命观。中国穆斯林学者把人性划分为“真性”和“禀性”,认为“真性”是人性的本质存在,人性本善,而“禀性”则是导致人为恶的根源;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身、清心、尽性”的功修之路,成为“人极”。中国穆斯林学者通过“以儒诠经”的方式,完成了伊斯兰哲学的本土化,客观上消除了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伊斯兰教对理学的吸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古代阿拉伯文化的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一样,在中国的传播、生发过程中必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接触、影响,其中主要是和儒学的接触。伊斯兰教的东传始于李唐,盛于元蒙,所以说伊斯兰教所接触的儒学即是宋明儒士发展了的新儒学——理学。中国广大穆斯林,尤其是穆斯林学者(实际上他们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接受、译释、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理学的某些重要范畴、命题引入伊斯兰教,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本着对现代穆斯林命运的关怀 ,从伊斯兰教对回族的纽带作用、清真寺建筑、《古兰经》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伊斯兰教的美学品格 ,旨在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以探寻穆斯林的最佳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妇女观对西北穆斯林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妇女观也发生了不少变异现象。我国各穆斯林民族除体现出伊斯兰教基本原理外,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受到“男尊女卑”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有不少具体体现。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益于促进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其中轻视妇女的倾向,对于促进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莉 《青海社会科学》2005,5(3):128-131,157
伊斯兰教具有悠久的历史,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目前它在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约2000万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清真寺是传播伊斯兰教思想和广大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和礼拜的场所,清真寺经济在历史上有过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侧重对历史上清真寺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收入来源和经营形式进行考察,说明这种经济的局限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著文概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七个基本特征:①中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后的四十年(610~651)期间就传入了中国,主要是落居中国的外国穆斯林构成的。②封闭性的宗教。在传教方面,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相比是保守的,它不向非穆斯林主动宣传教义和吸收教徒。③教派门宦比较复杂。大体  相似文献   

15.
继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后,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伊斯兰教作了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新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章认为,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的这种文化自觉不仅表现在解决教内的问题及伊斯兰教的发展问题,而且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社会、其他宗教的误解和挑战,同时希望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部回族穆斯林城市定居模式的形成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许多名城的兴建和繁荣,都蕴含着穆斯林的智慧、奉献和勤奋。麦加,原是阿拉伯半岛上的商业通衢,自公元630年由穆罕默德定为伊斯兰教朝觐中心后,1300多年来始终是世界穆斯林所敬仰的圣城,每逢朝觐季节,来自全球各地的数百万“哈只”更使这里显得生气勃勃;开罗,通过历代穆斯林的精心营建,林立的清真寺塔楼和众多现代伊斯兰风格的巨厦交相映辉,使其成为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国际大都会;伊斯坦布尔,本是基督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受阿拉伯半岛万哈卜宗教革新思潮的影响,在穆斯林聚居的西北地区,以马万福为首的一些穆斯林创立了一个新的教派——伊赫瓦尼,提出了“凭经立教,遵经革俗”的主张,中国穆斯林又一次掀起了认识和学习伊斯兰的高潮,遭到了格底目派和其他门宦的强烈反对和攻击。该派快速发展的原因将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达浦生阿訇(1874~1965年)不仅是一个伊斯兰教育家,而且是一个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都有很深造诣的学者。在其所著的《伊斯兰六书》卷四中,他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中国穆斯林所处的文化环境,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教人道观的道德原则和具体内容,并将伊斯兰教的天道观与人道观结合起来,建构了既坚持伊斯兰教基本原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善”为核心,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人道观。  相似文献   

19.
刘智(约1660--1730)是清初我国著名的回族穆斯林宗教学者,一生译著颇丰,其中《天方典礼》和《五功释义》的部分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伊斯兰经济思想。一般认为《天方典礼》是"一部将伊斯兰教原理与中国儒家学说精编巧织在一起的伦理学著作"①,但他仔细研读此书,我们发现该书除了着重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和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外,其中的《五功篇·课赋》、《民常篇·财货》等篇章中还包含着刘智有关伊斯兰经济问题的许多独到见解和主张,而这恰恰是未引起研究者充分注意的一个问题。一"天课"是伊斯兰教法定的施舍,是以真主的名义向教…  相似文献   

20.
《宁夏社会科学》杂志1997年第4期刊出了一篇题为《伪满洲国统治时期日寇铁蹄下的回族》(下称《伪》文)的文章.作者概述了先君一近代著名伊斯兰学者张子文自20年代初叶始向日本传播伊斯兰文化,且与其改宗穆斯林人士的交往,并兼及东北沦陷时期,在敌人的桎梏中,虚与周旋,继续为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的种种努力.文章明确指出:“在当时的中国伊斯兰学者中,有像他这样高的经学和外语水平的真是凤毛麟角.他与日本改宗穆斯林的接触较早,早期在日本的游历又开阔了他的眼界.日本占领东北后,他自然成了争取的对象.他一方面要在回族的宗教、文化和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又自有心中的尺度气节,能够保持与日伪的接触至不任伪职,已经是不容易了.”《宁夏社会科学》杂志1997年第4期刊出了一篇题为《伪满洲国统治时期日寇铁蹄下的回族》(下称《伪》文)的文章.作者概述了先君一近代著名伊斯兰学者张子文自20年代初叶始向日本传播伊斯兰文化,且与其改宗穆斯林人士的交往,并兼及东北沦陷时期,在敌人的桎梏中,虚与周旋,继续为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的种种努力.文章明确指出:“在当时的中国伊斯兰学者中,有像他这样高的经学和外语水平的真是凤毛麟角.他与日本改宗穆斯林的接触较早,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