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为什么说开通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通道,促进二元结构转换与双轨体制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套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题呢?其立论依据如下: 1、中国经济正处于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并存的经济发展阶段。 改革把中国推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阶段,如何认识这一阶段的社会性质、经济矛盾和发展主题,观察角度不同,认识判断就不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经济学理论的引入,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矛盾和主题的讨论日益活跃。有的同志从传统发展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二元结构转换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矛盾,发展的主题是推进经济的现代化,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将落后的传统经济改造成为先进的现代经济。有的同志从比较体制经济学出发,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双轨体制改革时期,即从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其基本矛盾是产品经济旧体制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矛盾,发展的主题是以体制改革为中心促进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轨,经济发展要为市场化改革让路。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经济结构的转换历来是社会经济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关键。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如果没有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很难看得出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热潮的掀起,我国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因此,研究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投资需求及其变动特点,有助于我们对经济现实作出判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同志对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于探讨,本文也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研究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实质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对策思路。一社会总需求由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积累需求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消费需求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指以货币额表示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和超过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的社会净产品可供量。如果积累需求过盛而消费需求相对萎缩,或者相反,那么,这只是结构性需求膨胀而不是总需求膨胀。所以社会总需求是否膨胀以及膨胀的程度如何,取决于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结合后的膨胀程度。目前的情况是以上两方面同时膨胀而构成了社会总需求膨胀,其主要表现是社会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且又有相当的购买力结余。  相似文献   

4.
李聪明  李文利 《河北学刊》2006,26(4):220-224
中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人治向法治、身分等级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新旧两种社会体制并存,行政伦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行政伦理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实,并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论经济体制转换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因此,探索体制转换规律性特点,进而根据特点寻求应遵循的原则,是当前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重要课题。 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转换,是一个变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旧体制并存并相互发生作用,这是经济体制转换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新旧经济体制分别都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旧体制子系统一个一个的破除,新体制子系统一个一个建立,才能全部实现新旧体制综合系统的演变。新体制子系统的建立,同整个体制紧密相关,要从内部要求和外部条件相互配套,一项一项进行,不可能把所有新子系统立即同时建立全部取代旧体制系统;同样,旧体制子系统也要一个一个破除,不可能立即同时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理论思维模式入手,分析研究我国当前体制改革的现状、存在问题、基本任务、成功条件及前途,意见很不成熟,提出来供学术界同志批评、指正。一、我国体制改革的现实状态理论界目前的一种主流看法,把中国体制改革的现状概括为:新旧两种体制的并存。其实,这是一个极其表层的错误看法。产生这种看法的一个认识论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体制改革含义、模式及体制转换的本质等认识模糊而造成的。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至  相似文献   

7.
投资膨胀是指投资需求严重超过了投资品供给。一般来说,投资膨胀的形成是由于投资需求方面的原因,即投资需求盲目增长造成了投资膨胀,也可能是由于投资品供给方面的原因,即投资品供给不足造成了投资膨胀;还可能是由于投资需求与投资品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投资需求增长过猛和投资品供给不足共同造成投资膨胀。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投资膨胀既是投资需求盲目扩张的结果,也是投资品供给不足的结果,属于双向型投资膨胀。因此,研究我国的投资膨胀必须采取双向型分析方法,即从投资需求和投资品供给两个方面来研究投资膨胀。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体制对地区投资结构的影响1、传统体制下的地区投资结构在传统体制下预算约束是软的,主要表现在:(1)国家的投资拨款是无偿的;(2)税收制度是软的,赋税征税很不严格;(3)信貸制度是软的,它实际上允许不履行信贷的偿还业务。在这种预算约束下,企业不承担投资责任和风险,极易诱发投资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症”,形成社会性的投资需求膨胀,使社会总供给难以满足社会总需求,(?)而铸就社会主义传统体制下需求膨胀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又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弄清这一时期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其特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逐步建立健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体制转换时期宏观调控的特别重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除了具有共性以外,还有自已显著的个性。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除了要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必须调控解决的一般性问题外,还具有以下特殊的重要作用。 第一,促使市场充分发育、我国经过10多年的改革,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较还有距离。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发育的不充分和相互之间的进展不协调。就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比较,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明显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部门之间劳动力流动机制的考察,阐述了我国城市就业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和政府采取各种“买断”方式结清与职工之间尚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实现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关键。政府反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应建立在设计与上述目标相一致的制度安排上,而不是急于追求劳动力市场形式上的统一。在劳动力存在制度性差异的现实约束下,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无疑会降低就业体制转换过程的交易成本,这同时也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所蕴涵的一个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1.
赶超型经济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的非常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转换有常规转换和非常规转换两种形态。中国由于选择了赶超型发展战略,其产业结构转换呈非常规形态。其特征是:资本积累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产业关联机制以重工业加速扩张为核心,技术进步与存量结构变动滞后于增量扩张。这种转换形态在非竞争性均衡体制下使存量矛盾日益沉积,产业体系既严重失衡,又缺乏调整弹性。同时,制造业的扩张与国民收入水平变动之间失去了必然联系,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弹性不足,从而一再引起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张和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呈存量增量循环状态。文章在分析了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这两种结构调整的具体方式和我国建国以来几次重大调整的经验教训之后,指出不改变调整方式,不纠正调整错位,结构性矛盾仍会以更具破坏性的形式和更强的力度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投资体制改革是近十年中起步较早、影响面比较大的改革内容之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面,推行了简政放权,下放投资决策权限,实现投资有偿使用,实行建设项目咨询评估制度,推行招标、投标和责任制,将经济杠杆运用于投资控制和导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近几年出现的投资需求膨胀和基建规模失控的现实矛盾看,在许多方面出现了和我们主观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亟需我们深刻反思,认真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3.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效率的实质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来探讨我国由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一、体制转换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重困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在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由…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供求失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干扰了当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表面看,我国供求失衡的直接原因是货币超量发行。但从实质上来看,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是需求膨胀。当前需求膨胀的特点,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共存性的膨胀。从建国以来的情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几次大波动,都同投资膨胀有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失调,造成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从近期情况来分析,1984年到1988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为12.2%,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4.7%。予算外的投资增长速  相似文献   

15.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有两个需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一个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一个是政府职能的转换问题。这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制约,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换,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前提条件,具体地说政府如果不简政放权、实行政企分开,国有企业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可以说,转换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表明,经济衰退的原因并不是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过度膨胀导致收缩。在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一致情况下,上期实际投资需求过度膨胀,从而超过投资失败的规模限制,或者使利率超过投资失败的利率限制,从而导致本期实际投资需求收缩。在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不一致情况下,上期预期证券价格下降(即预期利率提高),导致利率大幅度超过投资失败的利率限制时,本期实际投资需求就会收缩;政府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证券价格提高、证券交易量扩张超出证券投资失败的规模限制,并由此导致本期投资需求从总需求由扩张转为收缩。所以,对需求过度膨胀的危害性需要重新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改变宏观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与持续 1998年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运行变化和体制转换所引起的需求不足,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特别是在适当的货币政策配合下,着力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对经济扭降转升和推动经济继续快速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经过几年的运行,这一财政政策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启动社会总需求的效应也不如过去那样全面而迅猛。 从投资需求方面看,经过 20年的体制改革,我国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投资行为趋于市场化,投资风险机制逐渐强化,企业、银行的财务约束逐渐硬化。所有这一切影响了投资…  相似文献   

18.
一、储蓄利率必须高于预期物价上涨率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助长了企业对投资与贷款的需求持续膨胀,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与流动资金短缺同时并存,银行被迫增加货币投放以补充信贷缺口。低利率不能以真实报酬鼓励储蓄。近几年储蓄之所以大幅度增加,主要由于消费基金膨胀,而适销对路商品却供给不足,人们手持货币待购不如存入银行待购。因此,大部分储蓄增加只是“被迫性”的储蓄。这种没有真实报酬的非自愿的储蓄是极不稳定的。一旦物价突发性持续大幅度上涨,人们预期物价上涨在相当长时期内大大高于利率水平,银行给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战前十年时期公债适度规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公债适度规模理论 ,从中央财政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就国民政府战前十年时期公债规模大小相关指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居民应债力、公债负担率等进行了考察分析后 ,认为 ,无论从财政承受能力角度看、还是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角度看、亦或与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情况相比较 ,国民政府的公债规模都明显偏大。由于国民政府财政对公债的一贯依赖性 ,这不仅使财政背上了沉重负担 ,也对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 ,保证公债发行的专款专用 ,对国家债信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一、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时强时弱的消费基金膨胀和消费性投资膨胀(简称“双膨胀”)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这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严重挑战,也是我们在推进体制改革过程中亟需探索和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978年到1982年,我国国民收入共增加1251亿元,同期职工和企业的所得都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国家财政收入却反而减少了70亿元,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