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喜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不只存在于作为戏剧类型的喜剧作品中,也可以蕴含在其他文学样式里。充满艺术情趣和强烈讽刺色彩的鲁迅杂文,喜剧美是其色调鲜明的美学形态,他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提出的这一喜剧的美术特征,正可以为他大量运用讽刺艺术的杂文创作之具有喜剧美作出生  相似文献   

2.
一、意境—人类自我解放的重要尺度意境这个范畴,历来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次的解释,最普遍的是作为诗学范畴来运用;在很多场合下,则被视为广义的艺术范畴,也称为艺术意境;最高层次的解释是把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来认识,这时它就与“境界”一语通用。对诗学范畴和艺术范畴的意境的研究,自然当推王国维为最,而对美学范畴的意境的研究,迄今为止,周谷城先生的看法则是最令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流行的美学术语中,一涉及喜剧领域就流于各称其是的景况,这也说明有研究喜剧美学之必要。喜剧美学需要做不少开拓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对学科内基本范畴名称的清理和规范。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某些范畴在文艺理论和基础美学中的命名不是偏泛就是偏窄,一纳入喜剧美学加以推敲,立刻现出了破绽。例如“机智”(wit)这一通用(笔者也不例外)名称就引出了不少误解。阿凡提的“机智”当然是智慧机敏的表现,可是如果只围绕“智慧”、“机敏”发挥而忽略其语言基础,则“智取生辰纲”就成了“机智”的极政,那指义与作为范畴的内涵也就越去越远了。这正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斟酌喜剧美学基木范畴的妥切命名看来势在必行。 在斟酌中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喜剧美学的许多范畴系借自基础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同一范畴在我  相似文献   

4.
(一) 美作为“人化的自然”,其本质内容表现为对人类实践的全面肯定,是一种“自由的趣味形式”。那么,作为美的基本种类(范畴)之一的喜剧(滑稽,下同),象其它美学范畴(优美、崇高、悲剧)一样,也是现实肯定人类实践的一种特殊具体形式。概略说来,优美是现实对人类实践的直接肯定,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立因素的和谐,崇高作为对人类实践的肯定,表现为矛盾和激荡的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宏伟有力,悲剧作为艺术中的崇高,其矛盾冲突则表现为善与恶的生死搏斗,具有强烈的悲奋性。至于喜  相似文献   

5.
(一)鲁迅对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性思考,他关于喜剧理论见解特别是讽刺的美学原则,对世界喜剧理论史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在美学理论发展史上,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对与悲剧相对称的喜剧,都作出了自己的理论阐释。亚里斯多德从古典静穆戏剧观角度阐明了喜剧。他认为,喜剧摹仿丑,而丑不含恶;滑稽表  相似文献   

6.
美学在多国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变异问题,其中审美文学化是一个显著现象。从哲学上看,范畴包含属相和种相。美是属相,其中作为种相的崇高和优美构成美的一组范畴,而悲剧、喜剧和美不存在种属关系。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是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图像对象,而悲剧和喜剧与视觉无关。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美学学科建立之初,其间悲剧和喜剧并非美学或审美范畴,此后经由德国和苏联学者将崇高和优美延伸到文学领域讨论,悲剧和喜剧作为崇高和优美在文学中的对应概念才被确立为美学范畴。在此过程中,不仅崇高和优美发生变异,不固定在视觉领域内被讨论,悲剧和喜剧也发生变异,成为一组构成美范畴的种相。这种在欧洲变异了的美学接纳了较多非视觉对象或要素,使美感和视听两种感觉有关的基本点被动摇,产生许多相互缠绕、复杂难解的问题。美学进入中国后,将悲剧和喜剧不加质疑地认为是一对美学或审美范畴。如画作为一个自然审美概念,研讨范围局限在英格兰有关湖区和苏格兰山地的旅行写作内,因其具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和形式特征,故很难变异。由于没有对应的戏剧体裁,如画几乎被中国学界遗忘。美学在中国变异为一门与文学理论接近的学科,与哲学、自然审美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雍涛 《江汉论坛》2006,2(2):79-8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两种涵义:广义的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狭义的是指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社会建设”。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尽快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分配原则;必须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平等、坚持司法公正、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矛盾学说的启示是:“和谐”应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双赢互利应是协调矛盾的一种普遍形式;矛盾学说的主要任务应是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统一”。  相似文献   

8.
舞台美术作为一门学科,它应属于戏剧的范畴,舞台美术的场景是戏剧范畴的造型艺术,是以场景设计、造型手段去创造戏剧,是为了戏剧的目的赋予造型生命的。舞台美术的形式发展是影响舞台美术设计的关键;它与舞台设计和戏剧风格有关;它作为表演的“场地”,又是一种演出的“设备”,并且是戏剧所必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喜剧,在本文中不是当作一个戏剧艺术的范畴,而是当作一个美学理论的范畴。在这里所作的探讨,不是从喜剧一般出发的探讨,而是从一个与喜剧有关的命题出发的探讨。如果在这个探讨中对喜剧一般形成了一些新的提法和解释,那末,这只是为了激发热心的人们对于喜剧美学理论的进一步批评与思考。 历史观的命题与美学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悲剧和美、崇高、丑、喜剧是作为与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五个基本范畴。但是它们作为美学范畴并不是一下子同时产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西方美学史来看,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概念、范畴。亚里土多德的《诗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而是一种制作学,说具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学辞典》中,精神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的存在于人类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类的知识、风俗、法律、宗教、艺术等。狭义是指由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柳·戈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经常出现在他的一系列社会学著作中,指一种包容了人类“宏伟感觉”、神秘的内在性和各种积极发展个性、自由观念、超俗性等精神内容的文化,并以此与市俗的、物质的各某一社会、民族具体阶段的特殊文化形式区别开来。在戈里德曼看来,真正的精神文化造就的是真正的物质繁荣。这种文化既是最高层次的审美的,也是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论丑在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丑”在古代处在一种被排斥的、非独立的状态之一。“丑”在近代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其从属性的地位,而且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系列深化。“丑”的异军突起,促成了“崇高”和“滑稽”范畴的独立;“丑”的不断渗透,加剧了“悲剧”和“喜剧”的对立。近代美学不仅因“丑”的介入而实现了其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还走向极端,引出了作为美学范畴的“荒诞”。可以说,“丑”是美学发展史上的催化剂,而审丑也标志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  相似文献   

14.
韩国古典美学中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包括“文以载道”“性灵说”“神韵论”等都是借用中国美学的概念和范畴,这是中国文学在中世纪东亚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但是,韩国也有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美学概念和范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恨”和“风流”。“恨”作为弱者和弱小群体的审美心理形式,以韩国民间艺术为中心绵绵流淌在韩国文学深层,显现出了鲜明的大众化和民族性的特征;“风流”作为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形式,被反映在以汉文学为中心的中世纪各种艺术形式中,具有温文尔雅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运用十分普遍,包含着中国古代独特的美学精神和文化观念。“趣”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最早出现于六朝书画理论中,作为文学美学的概念成立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大行于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话语里。它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艺术家的审美旨趣,二是指艺术作品的某种特殊的审美趣味,两者关系密切;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趣基本含义有三:艺术作品具有言外之意、富有意味,审美意象的鲜活生动性,审美意象的独特奇异性。趣从内容上可分为事趣、情趣和理趣三种类型,从形式上可分为巧趣和天趣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移情、抽象和过程作为艺术领域的基本范畴,它们不象再现、表现和形式等范畴那佯陈旧古老。虽然在我们的美学理论和艺术批评中移情、抽象概念使用的频率很高,但很少把它们上升为美学范畴来思考。既然移情、抽象和过程已成为我们的美学家、艺术批评家共同使用的确定概念,而且它们的内涵与艺术的本质有着根本的联系,其外延也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并已作为我们评价和研究审美现象、艺术现象问题的观点和方法,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它们作为美学知识系统化、科学化的体系建构的“纽结”,即把它们从一般美学概念上升为美学和艺术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理论背景与哲学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的生态化趋势,促使生态学与美学结合,催生了生态美学。所谓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一种有机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对于生态美学,目前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认识。狭义的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特殊的生态美范畴。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美学观。显然,广义的生态美学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以生态哲学为指导与观照,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出发,涉及人与社会以及人自…  相似文献   

18.
“古雅”在中国古代本指一种古朴雅致的美学风貌,但王国维却从形式美的角度赋予它全新的美学内涵。在此基础上,王国维论述了“古雅”与“第一形式”、“古雅”与“优美”及“崇高”等范畴的多重关系,在比较中凸显了“古雅”独具的美学价值与作用,从而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创造性地将艺术形式提升到美学本体的地位,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内涵及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性的范畴 ,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发展过程。“现代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代化是指人类历史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所经历的以科学革命为推动力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狭义的现代化是特指非西方社会落后国家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历史演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中性范畴。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应有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由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素质现代化。素质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展开论述之前,先对“参政”一词作个简要界定。所谓参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狭义来说,它主要指参与政党、国家机关和政治性群众团体等组织的领导活动。就广义而言,它是指参与政治领域中的一切社会活动。本文在狭义范围内,探讨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