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道德状况影响着社会道德风尚。中国家庭道德状况总体是健康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加强家庭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形成的制度。当人类的历史表现为不同种文明的历史时,家庭的不同类型反映并制约了它处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一种文明中,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是平行发展的,它们在价值观上是一致的。因此,在研究今天中国的家庭时,仅着眼于对家庭自身的内部状况分析是很难彻底说清问题的,必须注意到家庭所处社会的文明特质、家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在各种文明交互影响的今天,从家庭中显现出的表面相似而实质各异的现象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老有所养及其发展路径》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战略研究的分报告之一。该报告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与发展战略(总报告)》为指导,以实现人人老有所养为目标,在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和目标体系,以及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  相似文献   

4.
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理想与追求。人类社会与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两和”的历史,只是古代哲人的追求,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天下为公”等,带有空想的性质,直至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才使这种理想和追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无疑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老人正在草坪上玩着传球的游戏。虽然其中几位因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但大家运动的姿态、开心的笑声感染着参观者,也传递给一旁几个年幼的孩子。这是一家设在某社区的养老机构,住着社区里的gO多位老人。他们有的是需要长期照顾的“常住户”,有的是因子女短期外出暂住于此的“短期居民”,还有的是每天按时往返的“日托”老人。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的,还有几位是同一社区住在家里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陈斌 《老年世界》2013,(24):24-25
对老有所养的疑虑又一次牵动人心。日前,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杨燕绥提出方案:男女还是该什么时候退休就什么时候退休,但养老金领取时间推迟到65周岁,退休到领养老金的这段时间就自己养活自己吧。许多人反诘:凭什么?  相似文献   

7.
《老人天地》2013,(9):4-4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民政部发布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印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据测算,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相似文献   

8.
据山东省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2020年,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口总量将由2008年的794.07万人上升到1316.1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比重由16.09%上升到30.45%,年均增长43.51万人。相对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会更为严峻。如何让占老年人口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山东各级党委、政府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当代日本家庭论与老年人扶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研究的意义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是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引发的重要结果之一。尤其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老年人 ① 扶养问题引起了家庭研究者、社会学者以及法律、政治、经济等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关战后日本老年人扶养的研究 ,从政治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在现行宪法所规定的资本主义体制框架内探讨老年人扶养的制度、技术、组织、方式和方法的保守主义、改良主义流派 ;另一派是从马克思主义或与马克思相近的立场出发 ,认为战后老年人问题的出现与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密不可分 ,从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老有所养作为民生的重点之一,必然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篇章.老有所养:一个国人千年的梦想老有所养,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话题,始终是先贤们论述的重点之一.产生于战国与秦汉间的《礼记》云: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提出的社会道德要求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孜孜以求的仁政愿景重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陶渊明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记》中亦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说.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1997,(12)
岳阳市屈原农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老有所养,现已基本上建立起老年人生活保障机制。一是对五保户供养,实行单位承包与社会义务照料相结合。场部发文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增加了财政投入,全场每年为此支付的经费在130万元以上。近年还拨款120多万元修建敬老院,让426名五保老人住进了敬老院。与此同时,他们组织青年团员和干部职工开展各种活动,给五保老人送温暖、献爱心。去年,又在全场推广营田镇凤山村干部党员“一助一”的经验,为五保老人解难帮困,全场建立了有800多位党员和干部参与的帮助五保老人的服务体系。二是对退休…  相似文献   

12.
一代人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到选择再婚这样的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正在导致中国的家庭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那种由来已久的,四世同堂共进晚餐那样的父权制家庭正慢慢失去踪影,而与其一同消失的还有一种保持了数千年稳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老年人》1996,(5)
岳阳市在农村推进“老有所养”集中供养老人2997人,占五保老人总数的9.3%。三是积极推行农民养老保险。全市投保农户23347户,75411人,积累保险基金1084.5万元。四是签订《义务赡养协议书》,给有子女的老人养老提供法律保护。全户共签订3.2...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的“维系”是指各种社会力量设法维持联合家庭、直系家庭的存在;而“离析”则反其道而行之。“维系“与“离析”一直是传统社会作用于家庭形态的两种基本力量,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彼此的强弱程度互异。传统社会中的政府、宗族是维系大家庭的主要力量。他们通过保持家庭财产的完整、严肃家内管理秩序、伦理道德倡导、表彰典型大家庭等方式来达到这一自的。然而,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对大家庭的主要分化力量,同时,政府的苛政、伦理道德的约束力的减弱趋势以及各个家庭具体经济状况的变化也不断侵蚀着联合家庭、直系家庭的存在基础,核心家庭在整个传统社会中的比例呈愈益扩大之势,并最终成为主流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18.
《当代老年》2011,(9):10-10
2500多年前,孔子曾如是描绘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自此,老有所养,含饴弄孙,儿女承欢膝下,便成为一个典型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血缘因素是家庭产生、繁衍的前提,而经济是家庭生活、家庭存在、发展的基础。一个家庭要存在和发展,必须建立、发展自己的经济,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活动、经济收入,并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够改变人生的终点.在全国老龄办妇工委倡导的读书活动期间,我有幸阅读了由美国教授马歇尔·N·特和威廉·G·普曼合著的《信守诺言—美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思路》一书.本书从美国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及运行状况、人口问题、行动计划等多角度全面地阐释了作者对美国当时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认识,表达了作者认为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做的思想,同时也向正在进行有关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研究的各国专家和读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必要的讨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