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性别的差异,流动给两性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认同.本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研究者解释流动对于女性的意义方面的不同视角、贡献及不足.文中将对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划分为四种进路:一是以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阶级和阶层身份;二是以对父权制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三是心理层面的分析,探讨流动经验对女性的心理效应和女性的主体性;四是强调多元视角,探讨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交叉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唐咏 《社会工作》2008,(12):15-17
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人过程中受到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排斥,从而出现了身份认同困境。身份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一些流动人口聚集处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儿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处境奔走呼号,进行着政策上的倡导。但是NGO已经在以行动参与到流动儿童的教育当中,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专业队伍方面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本文应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对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荣 《社会工作》2009,(6):62-64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制约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因素,一是滞后的社会政策制约着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二是家庭的经济地位、职业背景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影响;三是学校的差别待遇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当前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完善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围绕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体五方面的主体支持,借助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提出了构建完善的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吴建业 《社科纵横》2012,(5):119-120
政治认同是个体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对于维系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降低或节约统治成本、促进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看到,个体政治认同的实现还受到其他认同的影响,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宗教认同有紧密关联,必须深入探讨政治认同与诸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一些流动人口聚集处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儿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处境奔走呼号,进行着政策上的倡导。但是NGO已经在以行动参与到流动儿童的教育当中,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专业队伍方面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本文应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对NGO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功能和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敬峰 《社科纵横》2009,24(3):162-164,167
两岸文化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文化的认同,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推动价值观的认同。大陆在与台湾开展文化交流的同时,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台湾民众的价值观,求同存异,化异为同,在交往中不仅要放大认同效应,更应当注意规避风险。否则,文化交流可能在促进两岸文化认同的同时,让两岸在政治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9.
刘军 《探求》2014,(6):59-63
互联网族群文化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了一定辐射和影响。这种文化现象是研究网络文化的一个全新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文化价值。互联网族群化现象的兴起与涌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现代性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各类互联网族群,其行为不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域,互联网族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场景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选择,它是比社会空间更加合乎心意的交往空间。在这种交往空间中,虚拟生存投射和延伸了现实生存。通过网上与网下的联动,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虚实共生。  相似文献   

10.
徐璐 《社会工作》2011,(2):43-45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到现在,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已经浮出水面。但是,流动儿童精神状况问题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特别重视并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而这恰恰是一个关乎城市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上海市某小学的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国际流行的儿童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研究发现上海市流动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论文最后部分提出对于如何干预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璐 《社会工作》2011,(1):43-45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到现在,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已经浮出水面.但是,流动儿童精神状况问题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特别重视并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而这恰恰是一个关乎城市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上海市某小学的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国际流行的儿童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研究发现上海市流动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  相似文献   

12.
廖波  王观慧 《南亚研究》2023,(4):130-152+157-158
印度人民党近年来在印度政坛强势崛起,其政治成功离不开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支持与引领。印度人民党的政治成功不仅是施政纲领、选举策略等技术层面的成功,更是其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成功,而国族认同以及国族建构则是这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国民志愿服务团的主导下,印度的国族认同建构日益向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方向推进。实际上,印度的国族认同建构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国族认同,可被概括为“包‘熔’主义”,其是以包容主义为外壳、以印度教特性为价值内核、以印度教(文化)认同为基础的渐进式同质化的国族认同建构模式。包“熔”主义并非一蹴而就,其形成伴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其实践方式主要有身份改造、文化挪用和国民教育的“藏红花化”。  相似文献   

13.
以“躺平”“佛系”等为代表的当代青年的消极价值取向,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社会根源较复杂,包括阶层分化、内卷化竞争、个人主义与精神至上、消费主义文化、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消极文化与价值观的蔓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这种消极价值观相对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铁人精神,其所展示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干事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对受到消极文化影响的当代青年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消极文化中的置身事外、空虚安逸、个人主义、消极无为等价值观能够起到价值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一凡  周德刚 《社科纵横》2012,(11):146-147,150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未来希望之所在。他们的信仰、追求以及心态都将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及命运。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大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程度也将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3年深圳流动儿童调查数据,从学校性质和生命历程视角分析了流动儿童在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上的差异性,检验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已出现群体分化,公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占优,但民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上占优,小学段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优于初中段.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状况并不乐观,其城市文化融合水平低下,农村文化纽带坚韧;城市人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较低,农村人和外地人身份认同度较高,认同模糊问题突出;与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较小,与本地儿童的社会距离更小.总的来说,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存在复杂的正向相关,拥有资本禀赋越多,社会融合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6.
焦虑是留守儿童最为日常化的情绪体验,将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置于"结构二重性"的视域下分析,可以展示其更为丰富的能动性内涵."结构二重性"理论考察的是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具体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就是在社会结构、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以及建构自我认同的行动之间构造机制关联.不同留守圈层结构影响留守儿童不同形式日常焦虑的生成,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同时具有自反性和不断再生产特性,这使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行动具有持续性.但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正逐渐导向低层次化和个体化,需要采用反个体化的策略以重建留守儿童的生活意义系统,实现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7.
田恬 《社会工作》2008,(4):55-57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对北京华奥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16例个案访谈,揭示了部分北京流动儿童对北京的评价和看法,以及相应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对于北京的评价整体上是积极的,影响此评价的微观因素包括同伴、家庭、学校等方面,而这些根源于宏观环境。为改善流动儿童的生活和受教育状况,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祥海 《社科纵横》2012,(7):101-103
作为人文知识的历史叙事实质上是在言说一种生活意义,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生活想象。不同的叙事立场和方法,体现了不同的传统认知和文化认同态度。合理的历史叙事,应取道于文化认同与同情式的理解立场,力求揭示文化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创新》2017,11(4)
城市流动儿童是城市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专业社工机构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服务中大有作为.南宁市X机构运用专业的社工理论与方法,从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四个层面介入南宁市万秀村流动儿童阅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不完善、经费不足、专业社工人才缺乏、专业社工机构发展缓慢、社会认同偏低等.为此,要促进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服务,在政策上要让社工机构有更广阔的舞台,在经费上要不断完善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体、多种筹资方式并存的筹资模式,在社区层面应坚持扎根社区、依托社区、回归社区的工作理念,在人才方面应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在机构方面应发展专一化的社会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20.
邓伟龙  尹素娥 《创新》2012,6(3):106-110,128
从多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刘三姐文化现象,探讨刘三姐文化符号对于多民族认同的作用、价值与意义,以及这个文化符号在多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的历史与变化是新时期刘三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实际需要。刘三姐的多民族文化认同不但没有导致民族文化个性和差异的泯灭,还为多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相互信任与包容的文化心理,这不仅为广西也为其他多民族地区和国家解决民族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