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理念与法治进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我们承认法治有“良法”和“守法”两个因素 ,但绝对的“良法”和“守法”的“法治”只能是法治的理想 ,法治应该是不断进化的 ,即法治理想的实现具有进化性。法理念的进化促进了法律进化和普遍守法 ,推动了观念法治和现实法治的进化 ,因而社会普遍的法理念的变迁是法治进化的基础。法治社会的真正权威是正义的司法 ,法官的正义判决使“纸上的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 ,因而法律工作者的正义信仰是实现法治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讨软法问题形成的原因,引出软法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得出结论:当代中国在重树立法律权威的同时,也要重视软法这一类法外资源,将它们引导到法律中能推动并保障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批判和鉴赏的基础上 ,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先前的法哲学思想。解读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 ,对于构建法治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此外 ,在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中 ,还蕴含着构建法治社会和建设政治文明的一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礼法文化、集权文化和非讼文化等法文化要素,对我国正致力的法治国家建设具有一定的危害。这些危害,从根本上阻碍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建立及权利对权力制约制度的构建。因此,我国应该有的放矢地加强现代法治理念与制度的建设,发展公民社会,尽可能消除传统法文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般狭义把法理解为一套冷冰冰的规则、准则集合,这只理解了法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文明方面,实际广义还包括法律价值、法的精神及相关的理念等精神文明方面。一般狭义把法治理解为“依法办事”等法律意义上的法治,实际广义还包括“法律主治”等社会意义上和价值意义上的法治。一般狭义把法治政府理解为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等形式上的法治政府,实际广义还包括法律的统治或法的治理状态等实质上的法治政府。对以上三个概念进行广义理解,对于把握法治政府的真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证农村法治的重要性也即本研究的必要性和逻辑起点,从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为起点,研究农村法治的方法论一一法律社会学的方法问题,并在考察法律社会学方法范式的基础上,比较指出传统范式的问题以及缺陷。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国,选择法治、践行法治的价值正当性已获得执政者的高度认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良善治理的方式,是提高治理能力、治理方式现代化的不二选择。对"法治是什么"这一恒久命题的追问与探索,使得法治理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形态。然而过度分歧繁复的法治认识,难以形成指引实践的有效合力,以致无法从容应对法治建设中的困窘与纠结。要推进法治中国的事业,惟有秉持开放、包容的立场和态度,凝聚法治共识,方能终有所成。  相似文献   

8.
法的概念是不确定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可能给法下永恒的定义。应关注时代需要,在对法学教科书的法的定义批判的基础上,从法治需要给法下定义。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命题,由此催生了法治建设的热潮。 作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一种特殊形态,法治中国的概念具有其特定的语境和面向。 对法治中国概念的剖析应当以中国法治建设为观照,并予以适当地超越与创新。 与此同时,法治中国的建设要注意法治社会的构建以及避免可能发生的法治大跃进思想、法治话语泛化以及法治建设主导力量与法治内涵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势必影响法治建设的进程。法治秩序是多元的,在依赖国家及国家法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社会及民间规则对于法治秩序建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论证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指出这既是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德治国不仅可以克服单纯法治的局限性,而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五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实质是提高依宪执政能力,这是由宪法的内容、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实质是促进党领导下的以宪法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起点,以法治、有限政府、独立司法为理念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执政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的法治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认同是民众对法治的心理认可,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认同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不能离开传统文化,需要从传统法律文化中寻找形成法治认同的资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关于法治认同的“资源”,是传统社会对于法律的态度、对法律的认可程度以及民众对礼法建立的社会秩序的认可等。法治建设应当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民众更愿意接受的法律,以民众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实施法律,建立民众更期望的法治秩序。基于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法治秩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对法律的态度。从内心认可法律,为实现法治建设提供有利的非制度性支撑。  相似文献   

14.
法治并非只能与自由主义相结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阶段的目的来看,中国的法治类型是一种效能型法治,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增强国家能力以实现民族复兴. 这一目的从隐到显地体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文件之中. 从清末民初,即中国变法时代的开始,就已预示了未来中国在变法运动中的法治之路不是自由型法治,而是效能型法治. 这是因为中国的变法运动对国家能力的需要远远大于对个人自由的需要. 当实现富强中国的目标之后,中国特色法治文明的未来发展则应当走效能与自由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一项宏伟的社会政治工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现条件。从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提高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而且农村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形成和建立我国的法的理论和法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就内涵而言,“新农村”是以现行宪法制度为前提,以宪法所致力于构建的宪法秩序为基础的社会状态,并且这种社会状态应该是以法律为主要治理模式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涉及农民主体地位、农村经济、农村治理、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简而言之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行政执法是我国依法治国重大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政府是我国广袤地域范围内的基层行政机关,面对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实践中由于乡镇职能划分不明确及执法人员的法律基础知识欠缺等因素,行政执法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法治视野下的乡镇行政执法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德治——基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治和德治都有各自的功能优势与局限,且法治的优势即为德治的局限,德治的优势即为法治的局限,因此必须进行法治与德治的最佳配置,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局限得到最大程度的克服。  相似文献   

19.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