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双红 《职业时空》2013,(5):106-108
就业质量问题不仅是大学生个人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对高校重视高就业率的同时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面临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感到无助与茫然,压力成为我们时刻背负的重壳。探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经济发展下行,就业相关的政策还有待落实,就业信息错位等。因此,探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择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也是基层面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更是整个社会注入活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追求就业率的同时,却很少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质量关注普遍忽视,关于毕业生对母校提供的教学质量反馈情况更是少有人问津;对毕业生质量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亦未详加考虑,缺乏毕业生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淑敏  王海波 《职业》2011,(27):153-154
近年来,金融危机、高校扩招、乡镇失地农民大量入城、退役士兵难安置等因素,造成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曾经的天之骄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大,就业困难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5.
就业寒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丽 《职业时空》2012,(7):76-77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一度曾经颇受青睐的外语专业毕业生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就业寒潮,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全社会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外语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对接,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而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解决,真正能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与研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形势下,学习计算机专业欲从此类专业发展的人很多,但现实是就业率一直很低。这不仅是我国教育问题,而且是当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实情况,分析了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同时分析了现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关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的,改革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状况,分析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中国处于人口问题的聚集期和凸显期,更是人口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密切相关。现阶段,社会管理框架中人口管理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在社会管理框架中突出人口管理的创新”这一重大的现实主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历史选择,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在社会管理框架中客观认识人口管理的创新,确定现阶段其内涵、任务、特点和作用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马树刚 《职业》2014,(15):156-156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邓九林 《职业时空》2008,4(8):131-131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毕业生已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毕业生就业不仅事关学生个人前途,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友照  吴昌标 《职业》2007,(27):67-69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学校的立足之本,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系.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更是首当其冲。本论文以长安大学文传学院毕业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传学院毕业生群体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根据其目前的就业状况,结合文传学院的特点,立足实际,提出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帮助毕业生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建强 《现代妇女》2014,(5):198-19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成为关乎学生成长、家庭生活幸福、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高校工作的难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为适应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要求,从政府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市场导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转变;一次是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突出强化政府积极促进就业的职能,转变到"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机制。与两次重大变革相伴随的是毕业生就业咨询指导工作也在不断走向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对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工作进行了大推动和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就业率上,还体现在就业质量方面。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了社会因素、高等教育因素以及学生的自身因素等。如果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的话,必定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同时也会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丽玫  隋慧 《职业时空》2005,(18):60-6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预计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长20.71%。经过这两年的扩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超过2000万。有人会认为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过剩,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事实恰恰相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达到19%,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0%左右。再以1995年为例,共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和韩国等7个国家超过了50%。因此,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还不够。今后高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李永超 《职业》2011,(11):44-46
就业是民生之本。合理有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对于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就业更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从个体来看,青年就业是青年实现职业理想的惟一选择;从社会来看,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也是促进国家人力资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因此,国家制定了很多很好的方针政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解决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要想让受过教育的广大青年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要想让在中国境内经营的企业长期、健康地生存,要想我国人力资源建设和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地发展,系统、科学、严格地规范企业用工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重要因素之一是毕业生缺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吃苦、责任意识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需要改革教育体制,但如果在我国已经实施的"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和"选拔在校优秀大学生入伍"政策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出台"大学毕业生必须下乡和入伍锻炼一年"的新政策也许更是明智之举,它利国利民利社会利学生,将对培养我国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是青年的佼佼者 ,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他们素质水平的高低、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 ,不仅关系到本人的前途和命运 ,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因此 ,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适应是紧密相连的 ,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适应状况 ,而社会适应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素质水平 ,因此 ,本文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素质及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 ,一方面为毕业生进一步的社会适应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也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全面竞争的时代,而人才资源的竞争将是国际竞争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生质量决定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心、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对青年一代成长发展的亲切关怀。2006年9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在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也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而是时事所趋、社会共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