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留钱做什么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严禁鸦片、抗击殖民列强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勤政为民、守法奉公的好官。他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里,他的财产还不如他一年的“养廉银”多。留钱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年老应懂“知足”乐,对“知足”更需要、更宝贵,何因?不妨请听我说—— 一是年纪不饶人,自然规律所限。年轻人正蒸蒸日上,血气方刚,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而年老者则如“日过午”,说日薄西山,话不好听,实际是意思相同,年轻与年老对“知足”应当是各不相同,若人退而心没退,还牵这挂那,或这也想得那也想求,似什么也割舍不下,这样也是很累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祖籍福建,可是,三岁到十一岁八载童年生活是在山东烟台的大海边军营旁度过的,这一段生活对她影响至深。1942年她在《我的童年》中写道:“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在这篇文章中,冰心曾将烟台八年童年生活刻划在她人格和气质上的、影响她一生的那些特点清清楚楚地总结为五条,包括了严肃的人生态度,喜欢空阔高远的环境,不喜欢  相似文献   

4.
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师,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尊重、敬佩和赞扬。这在我国特有的对联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此联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辛劳和卓著功绩,作了颇为形象的描绘。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5.
钱道静 《南都学坛》2002,22(4):123-123
<正> 20年代初小诗兴盛时,曾有大批诗人从事小诗创作。但在小诗作者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冰心。冰心的小诗忠实地记录了冰心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轨迹,体现出冰心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创作“真”的文学,表现“真”的人生。 一、冰心的小诗深情地赞颂了真挚的母爱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础,被诗人视为生的慰安、爱的典范。冰心小诗中着力表现的母爱源于她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母亲对冰心深挚的关爱培养了她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和温和细腻的性格特征,而冰心对母亲的感情也非常真挚,一直把母爱当作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诗情的重要来源。“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  相似文献   

6.
有位结婚近两年的朋友打来电话,向我咨询一个问题:怎样对待喜欢斤斤计较的妻子?我说:“你说说你妻子是如何斤斤计较的。”他诉苦道:“她的生日,我没买花给她,她就说我不在乎她;她做的菜我不夸上几句好吃,她就会说我不喜欢她做的菜,不尊重她  相似文献   

7.
记得一位哲人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这句话,我揣摩了好久,觉得应该这样来理解“三知”: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辨证地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这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9.
我当时买下演公这副“朱丝栏”笺纸对联的时候,实获我心的,除了是对那古拙丰厚的伊汀州的“伊体”有倾心之感外,还与这洒金笺纸上的“朱丝栏”有着说不出的眷恋。  相似文献   

10.
正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妙处就在"半称心"这个"半"字上。李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今年刚从岗位上退休。一直公务缠身的他自认为会享受退休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可是没过几个月,原来经常高朋满座的家,变得安静下来,空闲时间是多了,可价值感却少了,他开始闷闷不乐。如果李先生能早些看到这副对联,或许能  相似文献   

11.
老师说:一分耕耘(gēngyún),一分收获。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那才值得我们去学习。每天清早,当我下楼梯的时候,我经常碰到一位清洁工阿姨,她大约四十多岁,矮小的身材,背稍微有点儿驼,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每次我看见她,她都在低着头,用一把大扫帚(zhōu)轻轻地打扫着,额头上经常渗(shèn)着汗珠。而我,总会主动跑上去问好,说一句:“阿姨,您辛苦啦!”阿姨也笑着回答我:“这是我应该做的。”就这样,清洁工阿姨的一言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妈妈也曾告诉我,像清洁工阿姨这样尽心尽力、辛勤劳动的人多不胜数,但是他们都没有半…  相似文献   

12.
孟姜女庙堂大门两侧,有一副难倒了无数游客的对联,有人想了几天,仍如坠五里雾中;有人试图在对联中加上标点或试断读其句,也解读不了,只好望联“兴叹“。这副对联上下联全文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些游客终于解读了这副对联。他们利用“一字双音“、“同音假借“,就能流畅  相似文献   

13.
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散文家,也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者、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文学生涯始于五四时期。她说:“五四”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在从此至今的近七十年的历程中,她的创作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以儿童生活为题材或专为儿童而写的许多名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7,(9)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那次晚饭后看到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常常以物质的丰足、  相似文献   

15.
“散文是我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是冰心在一九五九年的一篇《关于散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知道冰心是在“五四”初期以问题小说的创作步入文坛的,同时也以哲理小诗显示出她的才华,然而她最喜欢的却是散文。她的散文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微带忧愁的情调,清丽飘逸的画面,隽永典雅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风靡了整个文坛,“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与模仿”。那么这种“冰心体”文字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而使一代青年所为之倾倒呢?这就是本文企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51年,冰心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载负着诚挚的民族深情,从日本归来,踏上解放了的祖国大地,又重新燃烧起她的创作热忱。她在建国后的第一本散文集就题名为《归来以后》,在行文中冰心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说道: 在从前那种“四海皆秋色,一室春难暖”的环境中,我的创作欲望,一天一天地萎缩淡薄下去,渐渐地至于消灭。如今在这万象更新的新中国的环境中,举目四望,有的是健康活泼的儿童,有的是快乐光明的新事物,有的是光辉灿烂的远景,我的材料和文思,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相似文献   

17.
楹联趣闻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楹联就十分喜爱。古人欣赏对联,一要追求字写得漂亮,二要讲究意义吉庆。相传,因王羲之笔势流畅,字体清新,一年春节之时曾连贴三次对联,皆被人揭走。一年,聪明的王羲之忽然写出了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邻人一见,无不摇头走开,自然没人再揭。然而,就是在元旦那天早晨,他挥毫又在两联的下边添上了几个字,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的字样。人们无一不拍手叫绝。 古时候,还有一些写在楼台亭阁、名胜古迹的楹联,更是别出心裁,语颇隽永。山海关  相似文献   

18.
母亲去世后,小妹要我拿一点她老人家的遗物留作纪念,东挑西拣,我看上一副手套。这是一副五个手指都露在外边便于写字的手套,是母亲亲手编织的。时间久了,有些地方的毛线已快磨断。小妹说:“这双手套快破了,你还是拿点别的纪念品吧。”我没有作声。还是大弟了解我,说:“手套上留有母亲的体温,是最好的纪念品。”是呀,曾几何时,在寒冷的冬天,母亲就是戴着这副手套给远在他乡的儿女们写信的。记得有一年的寒假,天气特冷,我回家探亲的那一天,天空还飘着鹅毛大雪。下午我到家的时候,母亲正坐在屋里写信,见我回来,她很高兴,说:“还有一两句话,信就…  相似文献   

19.
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茶余饭后倘有几副妙联聊供赏析,无疑会增添过节的乐趣。“改联”见其妙1950年秋,当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河南省检查工作时,抽暇到南阳西郊的卧龙岗,游览了闻名中外的“武侯祠”。走进大殿,见到有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看后对陪同人员说:“我来改一改,你们看好不好?”他当即吟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么一改,革命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回音”见其妙如果对联的上下联正读倒读其音其意都一样,那就叫回音联。相传从前有…  相似文献   

20.
伏明霞又怀孕了,会在奥运年里生下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当初,伏明霞的嫁颇具争议,她是23岁的跳水女皇,且年轻貌美;他是50岁的香港财政司司长,有才有钱有权有身份有地位。这样的结合,有说伏明霞是“下嫁”,也有说是“高攀”。但无论是怎样的说法,她嫁了,带着冠军领奖台上自信而知足的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