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是九五之尊、万乘之躯,在生活上也是荒淫无度、极尽奢华的。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是穿着补丁裤子上朝的,这就是清代的道光皇帝。道光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了。自即位起,他便大力倡导节俭,并身体力行,每餐四菜一汤,每三年才做一次新衣,自己的一条裤子膝盖上打了两个补丁仍舍不得扔掉。道光希望满朝文武和全国官员都能学他的样子,以俭朴为荣,恢复入关前淳朴节俭的好风俗,从而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孙承泽所著的《春明梦录》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天,道光皇帝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破了一个小洞,为了向天下人召示节俭,他让人赶快把这个小洞给补起来.几天之后,裤子补好了,可报销的费用竟然高达三千两银子.道光皇帝闻之大怒,传来内务府的官员亲自询问.负责此事的官员极为恭谦地答道:圣上的龙衣是用花湖绉做的,为了把上面的花头对准,臣精心挑选料子,剪了好几百匹上等湖绉,才补得天衣无缝,故用了许多银子.道光听了,低头看了看自己裤子上的那个小洞,果然补得严丝合缝,也就没再追究,反倒觉得这位官员办事如此尽心尽力,真是忠心难得.  相似文献   

3.
马保奉 《领导文萃》2012,(19):40-41
毛泽东在多方面的外交礼宾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那就是崇尚自由自在,不受条条框框约束。1954年8月24日,毛主席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工作人员见他穿着一条屁股上扎满了罗纹补丁、膝盖等处磨得发白的裤子,劝他换一条。他说:"不要紧,谁看我后面呢?"穿着补丁裤子接见外宾,这在各国领导人中恐怕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4.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李商隐的一句诗道破了治国齐家的道理。晏子与雍正是历史上以节俭而出名的大臣和君主。晏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历任齐国三朝宰相,既是著名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外交家。他一生节俭,廉洁从政,粗茶淡饭活到古稀。他的节俭、廉洁不仅为齐国百姓所尊崇,也为孔子所赞赏:"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雍正是历史上比较勤政节俭的皇帝,他推行新政,力除积弊,使得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但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整个  相似文献   

5.
开创了古罗马黄金时代的奥古斯都,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他最慷慨时,一次宴会上三到六道菜,没有不必要的奢侈。他的节俭帮助他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使他在晚年可以自豪地宣称,“我得到的是一座砖土的罗马,而我交出的是一座石头的罗马。” 精神崇高的罗马皇帝奥托的“伟大气质”令人感动,当有人为了与他争夺皇帝宝座而发动内战时,他自杀了。  相似文献   

6.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2,(13):64-66
以谨慎闻名的曾国藩做出了一个晚清官场极为罕见的举动:直言批评皇帝。他上了《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年方二十、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罢黜穆彰阿,下诏"求言"。一时"天下称快",朝野上下,为之—振。曾国藩心情激奋,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痛斥当时的"以畏葸为惧,以柔靡为恭"的官场作风。  相似文献   

7.
如今通俗读物的市场上,关于皇帝的书出了不算少,最出名的恐怕是二月河写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系列了。皇帝不算中国的土产,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几乎都有过。不过,像中国的皇帝这样历史之悠久、制度之完备,恐怕绝无仅有。前几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几乎人人都在谈皇帝,批皇权,然而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的皇  相似文献   

8.
道光登上皇位之后,倡导勤俭之风,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道光上任后,从管住自己的嘴开始,每餐不过四样菜肴,还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外,非节庆日不得进行豪华宴请。他对"饭桌危害"格外警醒,还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停止举行万寿节(皇帝生日)、千秋节(皇后生日)及除夕、上元(元宵节)、冬至的庆贺礼仪筵宴。有一年,道光帝为皇后祝贺生日,但招待满朝亲贵重臣的不过是一人一碗打卤面,这大概可创国宴俭朴之最了。公务接待的宴请,他也从严控  相似文献   

9.
正崇祯皇帝上台时,官场早已贪污腐败成风,几乎没有一个官员清廉,崇祯希望整顿官场,一边严厉打击贪污受贿行为,一边以身作则,自己勤俭节约,穿带补丁的衣裳。户部给事中韩一良看着这一切,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时候如果向皇帝靠近,一定会升官发财,前途无量。而向皇帝靠近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一起反腐。  相似文献   

10.
杜七 《领导文萃》2009,(21):51-54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象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泰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堂堂正正的华人皇帝,华人能在泰国当皇帝其中必有段历史震古铄今,后人还修建一座大庙--郑皇庙供奉这位皇帝,可见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2.
佚名 《领导文萃》2009,(22):104-106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六项选才指标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少数英明皇帝之一。知人善任与豁达大度.是他成功的两项重要因素。李世民身边优秀的文臣武将杜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皇帝。但称得上是好皇帝的,恐怕只有汉文帝。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不是个好皇帝,他以天下之力,遂一己私欲,所以二世而亡,亡了以后,还被人骂,在历史上遗臭;汉高祖刘邦,从民间起兵做了皇帝,这样的皇帝,本来应该很民本主义,可他却一身的无赖气,俩口子算计功臣不遗余力。汉家天下里,汉武帝最贵气,打仗、花钱无敌,可他花的都是爷爷的积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前,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衰败,闭关锁国,科技落后,传统文化中还带有消极内容,如"天朝上国"、自给自足的保守思想等,造成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正如费正清所说:"道光时代的中央政府要更弱一些,帝国国库的白银储蓄已经枯竭……帝国军队的力量已被侵蚀,皇帝的统治也已经失去了17和18世纪时期的雄伟气魄."  相似文献   

16.
蒙曼 《领导文萃》2011,(23):41-44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有一本书叫《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按照对人类历史影响力的大小开列了一个百人名单。中国有两位皇帝榜上有名,一位是秦始皇。另一位就是隋文帝杨坚。  相似文献   

17.
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洋帝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悲剧人生,从三岁登基成为皇帝到复辟登基成为日军傀儡,从一个历史战犯到新中国一个普通的公民,见证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京政变、伪满洲国、战犯改造、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其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给他带来了西方先进的  相似文献   

18.
正注重人才培养具体说来,根据清朝体制,曾国藩真正参与朝政,是在道光三十年开始的。从保存下来的资料来看,曾国藩在这一年里总共上了四道奏折,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应诏陈言疏》。曾国藩在坐了十年冷板凳之后,初次具有直接向皇帝上奏折的权利,自然格外重视。这道奏折写于三月初二,虽然这一年  相似文献   

19.
正勤俭皇帝怎样豢养贪官哲理的故事:道光帝的"节俭",在历朝帝王中都很出名。他很少吃肉,甚至有时派太监出宫去买烧饼,与皇后就着白开水啃嚼,就算是一餐。道光帝继位后首先就把"节俭"施于内廷,规定内廷用款每年不得超过20万两白银。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内廷嫔妃们只好忍痛终年不添置新衣,甚至连皇后都穿着破旧衣衫坐在破旧的椅垫上,过着缝缝补补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一、“有胆有识”的皇帝继嘉庆登上帝位的是他的次子,大名旻宁,年号道光。此人在三十二岁那年(一八一三年),曾指挥宫廷禁卫军击败了攻占紫禁城的天理教首领林清,大得其父赏识,誉之为“有胆有识,忠孝兼备”,从此奠定了接班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