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麋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麋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逐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1.对联如常江《中国对联谭概》:"对联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是普遍的称谓。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糜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糜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进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王义钫 《老友》2013,(4):47-47
一、何为楹联楹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雅俗共赏、应用广泛的文学形式,俗称对子、对联;楹乃厅堂前部的柱子,悬挂在左右两边楹柱上的对联,一般又称楹联。人们通常认为楹联始于五代,后来楹联逐渐完善,不断发展,到明清时大盛,历久不衰。按用途分类,楹联除春联外,还有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格言联等。  相似文献   

5.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讲究平仄,工于对仗,言简意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一类对联,巧嵌数字于其中,更使对联妙趣横生。如:  相似文献   

6.
对联的源流、对仗技巧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的源流、对仗技巧及审美价值金天相(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联又称楹联、楹贴,是书写或刻在楹柱、门框、墙譬、山石上的联语。对联也是一种文学形式,而且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性很强的、雅俗共赏普及面极广的文学形式。可是多年来却受到很不公正的待遇,被...  相似文献   

7.
简评《钓鱼城楹联析赏》王中格楹联,即对联,是中国传统的律体诗歌的一种变体,与中国文学中传统的赋体手法也有深刻的联系,它还是作为传统蒙学教材的声韵对偶如《声律启蒙》等的高级形式,因此,根联在语言形式上传统文化涵泳深厚,深得于百年来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又...  相似文献   

8.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常见的有春联、寿联、门联、堂联等。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称“六相”,分叙如下:  相似文献   

9.
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而数字楹联又是联中一奇葩。它比其它对联形式更含蓄,构思更奇巧,读起来妙趣横生。 郑板桥当县令时,常微服暗访,体察民情。有一年春节,有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古怪的对联:  相似文献   

10.
从平仄对仗开始被认识的时间结合新发现的对联材料来看 ,对联与律诗都发端于南朝齐梁年间 ,骈文和永明体的平仄安排方式是它们共同的源。对联和律诗是平行发展的 ,二者没有隶属关系。对联产生于唐代 ,主要形式有口号、应对、酒令、题赠与堂室题联等 5类  相似文献   

11.
从历时性来看,吴恭亨的楹联批评著作《对联话》体现了对梁章钜楹联批评的一脉相承;从共时性来看,《对联话》是南社湘集文学观念在楹联批评上的体现,是楹联批评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应对新的挑战的结果,是楹联批评在清末民初文化运动背景下愈益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联话》继承了梁章钜楹联批评用语、"雅正"之说、阳刚之美的美学选择、独立文体的观点,它可以看作一部楹联创作教程。吴恭亨反对白话楹联,提出了"思想说"。  相似文献   

12.
张日光 《源流》2012,(1):74-75
对联,又称"楹联",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在粤东山区平远县的名胜古迹中,妙联不少,现辑录其中两副,供爱好对联的人们研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13.
走近刘仲邦先生的“六茅斋”,展现在眼前的是两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一副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张杰先生书赠的条幅,上写: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另一副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手书赠送于刘老的对联:竹报一阳转,花开四化新。展眼望去,刘仲邦先生的书橱里尽是有关对联的藏书、资料。谈起对联艺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仲邦更是滔滔不绝。 对联,又叫楹联、春联、对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耕耘于斯。如今,全国已有240多个对联组织,古老的对联文化得到了普及。刘仲邦钟情对联艺术,醉心其中,默默  相似文献   

14.
楹联即对联,又称对于,其类别可达数十种之多,而名胜楹联只是其中一小类。顾名思义,名胜楹联即为名胜地撰写的对联,它有广狭之分。狭义名胜联仅指著名风景地的对联。广义名胜联包括著名风景地、历史文化古迹的对联。这样,广义名胜联就包括胜迹联、园林联、庙宇联、刹寺联,以及某些会馆、戏台、亭院等地的对联。我们这里说的名胜楹联,指的是广义的名胜联。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中国汉字的特点是单音节,方块字;能组成对偶句。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拼音连写,是不能组成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句的。所以,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特有的一朵奇葩。对联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主要几点:字数相等,词性相近,语义相类,平仄相反。尤其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叫作仄起平收。中国的对联十分丰富,欣赏起来妙趣横生;而撰写起来也往往因难成巧,苦中有乐。这些年来,笔者曾在不同情况下为不同的事情撰过对联现不揣浅陋,胪列出一  相似文献   

16.
题额对联--中国园林的意蕴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额对联是中国园林中创造园林意境的重要技法之一,其作用是引发游人的形象思维,从而由园林物境进入园林审美的境地。本文对园林中匾额楹联的作用及形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桃符"是对联的"渊源",似乎已成为联苑行家的共识。本文则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文章指出:先秦文献中的对偶句式,是对联的原始形态;使对联的原始形态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先后是六朝的骈文、唐代的律诗、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若论渊源关系,只有它们才称得上是对联的"渊源"。"桃符"不过是使对联"推而用之楹柱"从而获得"楹联"之称的媒介而已。  相似文献   

18.
楹联,亦称“楹帖”、“对子”、“对联”,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沙元伟先生现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诗词楹联作家,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楹联学会发起人,曾荣获中国作协诗词评论一等奖和诗词创作一等奖。从小受父亲、著名新南社诗人沙树灌薰陶,4岁学诗,16岁大学毕业时得柳亚子和郭沫若题词,都给予“应占人间第一流”的评价。沙先生热爱南京,是原“金陵新40景”和“新金陵48景”评委之一,为宣传南京名城文化竭尽心血,所写楹联雄浑磅礴、警策清新、含义深远,现将“新金陵48景”作一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子路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式,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绚烂多姿、清香四溢的奇葩。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华彩。近几年的中考也涉及了对联的考查,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观中考试卷,对联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徽州楹联是高雅的文化旅游符号,表达出古徽州人崇儒重教、讲究孝悌、重视教育、谦让勤勉等处世哲学。文化景观中的楹联符号重构具有意义。重构中楹联符号在主题上应与文化景观的内涵相统一,内容上需民族性与时代性包容并蓄,格调上通俗与高雅兼而有之,形式上要追求赏心悦目的美学享受,功能上可突出渲染主题与深化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