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助管理当前面临的难题 一、救助对象在短期内难以甄别 核实求证是体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救助的一定要救助,不该救助的不应救助”基本原则的重要手段。有部分求助者抱着骗助、冒助钻政策空子的心理不肯说出真实情况;有些因务工不着,发生临时生活困顿而寻求救助的人员,他们羞于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状况,在  相似文献   

2.
自《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正式施行以来,成都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救助管理政策,成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理顺了救助、救治渠道。在此基础上,一是建立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3.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6,(10):10-11
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主动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我国社会管理发展和文明进步都将产生长期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民政局以《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一系列全国救助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自身职责,努力打造救助管理“六个一”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救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实施以来,辽宁省从提升救助管理与服务水平出发,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加强领导,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积极探索救助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救助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  相似文献   

6.
杨安志 《社会福利》2005,(11):36-37
正确理解救助管理办法,准确把握 救助对象,是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前提。 本文从救助管理制度确立的初衷和精神 实质出发,通过明确“城市”、“生活无 着”、“流浪、乞讨”等关键词的含义,解 析《实施细则》的规定条件,剖析流浪、 乞讨人群中的救助对象,较全面地勾勒 出了救助对象的范畴,对于科学界定,正 确理解,准确把握救助对象的含义具有 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年来,救助管理工作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同样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在发展的进程中,救助管理站建立了从站内到站外、从民政独家到多部门协作、从政府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的立体化救助管理网络,初步实现了救助管理的联动合作运行机制,探索出一条社会化的救助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8.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救助保护工作中,不能采取强制粗放型的管理与中转型的工作方式,要把新的救助管理办法中的人性化、关爱性救助原则引申到中心救助保护教育中去,建立一种“激发型、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建立专业化,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甘于为儿童事业奉献的队伍。队伍中要有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既懂心理学又懂犯罪学的老  相似文献   

9.
完善设施分类施救完善的机构和设施是开展救助管理工作的依托和载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救助对象的不同特点,设立专门机构和设施,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破解救助难题。一是设立“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为相当正处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5名。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受市民政局委托拟定本市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  相似文献   

10.
杨芳久 《社会福利》2005,(12):41-41
曾经在2005年元月被民政部推荐为全国救助战线惟一典型,作客于央视12频道《第一线栏目》。向全国人民讲述“无悔救助”的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在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创新了“一抓,二保、三满意”的工作新举接即“认真抓好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边学习边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为受助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救助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新型救助工作的内涵。实施基础性救助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受助人员的五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初,上海市在浦东新区开展救助管理进社区试点工作,拓展救助管理工作领域,将救助管理融入社区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2005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3周年之际,上海首批街镇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率先在浦东新区梅园、金杨两个街道挂牌运行。3个月后,又在沿江14个街道、镇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6,(8):30-3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实施以来,辽宁省从提升救助管理与服务水平出发,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加强领导,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积极探索救助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理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尝试网络化管理。2003年11月,盘锦市救助管理站试用北科光大(集团)民科锐信软件公司研制开发的“救助管理软件”,从被救助人员进站登记,到被救助人员离站,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与操作。特别是为避免重复救助,他们采用了目前先进的“指纹识别”和“肖像识别”技术,只要输入被救助人员的识别信息,即可迅速实现个性查询、综合查询。该系统还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示     
《社会福利》2005,(7):37-37
救助制度“是在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行动”。——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讲话成成于诚,得得于德,行行于行。救助管理是德政,不要因为从事救助工作而看不起自己,更不要看不起工作对象而失去热情,放弃责任。不能让职业乞丐打着“自愿”的幌子,支配我们的救助行动,影响我们自身的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5年8月17~19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郑州模式”享誉国内外,成为金社会关注的热点!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也成为国内救助管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半年时间过去了,“郑州模式”运作如何,救助管理工作又有哪些新的拓展与创新,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  相似文献   

17.
一、处理好学习法规与执行法规的关系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救助管理制度是由收容遣送制度转型而来的一项民政工作全新业务,正确地学习和执行国家有关救助管理法规和政策至关重要。2003年6月国务院发布第381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之后,山东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积极转变救助理念,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通过制定工作规范,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救助管理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方便、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19.
精要导读     
《社会福利》2008,(5):53-54
切实关注民生发展养老事业;金昌市民政局政务公开实行“一规范、两有、三挂、四上墙”;救助管理工作的二“严”三“爱”;铜陵市殡仪馆推行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2005年元月被民政部推荐为全国救助战线惟一典型,作客于央视12频道《第一线栏目》,向全国人民讲述“无悔救助”的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在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创新了“一抓二保 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