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练写——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沿袭已久。此模式流程冗长,结构松散,主客倒置,反馈信息量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与现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格格不人。在此模式下学生写作文都是“奉命而作”,作文写出来往往是空洞乏味,缺少新意和灵性。“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动力,只有积极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作文教学才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本文借鉴了日本语文教育中对作文评价的一些具体做法,主要从作文评价目标有序性、针对性,作文评价内容重过程性、实用性。作文评价方式呈层次性、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入手。反思我们自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作文评价应根据学段、年级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有相对应的作文评价体系。重视学生习作过程的评价,井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乃是封闭式作文教学和作文的条条框框限制所致,学生缺乏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要开放作文教学,就能增强学生习作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被有人视为“不按常理出牌”的我,却是“歪”打正着,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热情和习作水平普遍提高。那么。我在作文教学上是如何指导学生“歪”着写的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作文教学“歪”理。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如何来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我们采用了多维度,立交桥式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采用多样形式训练发散写作思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  相似文献   

6.
现在,小学习作非常提倡“表达自由、形式自由、激发兴趣、鼓励创新”,但这一切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实现。在低年级阶段,字、词、句的训练是重要任务。字、词、句教学除了要有一定的数量,还必须注意质量。我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验证,习作不是中高年级的特权和义务,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写话开始,精心训练语言,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使学生不认为作文是一件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提高习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内容可写。很明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的倾吐。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探讨.潜心钻研.逐渐认识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好和乐.酷和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只有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呢?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课标解读》)因此.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打破传统作文评价主体单一、评改过程封闭的旧模式。构建了“美文欣赏——范文引路——拙文导改——自改互评——改后师评”的小学作文多元互动评改课堂教学模式,以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过程开放发展,评价功能激励性.评价语言多样化等原则.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习作修改之中发现修改带来的变化,体验修改带来的成功,享受修改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表达中却通篇避开了“作文”这两个字,在第一学段中称之为“写话”.在第二、三学段中称之为“习作”。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变更。而是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把这一鲜活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呢?我想,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依托,以新教材为载体,努力培养习作兴趣,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教学中,要求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人手,从学生的实际人手,引导学生说真话讲真情,表达真情实感。“以做人为习作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在育人的活动中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使作文活动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把习作教学和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习作教学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要使学生“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规定就是要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也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乐于勤动笔”,才能使他们“下笔如有神”。学生“乐于勤动笔”无疑就是写作教学的前奏。如何奏响写作的前奏曲——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据此,我们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建立习作档案,采用“档案式”作文评价方式开展作文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的要求。然而,打开学生订阅的作文报刊。浏览一些所谓的优秀习作,心中有些郁闷:这些优秀习作篇幅长,立意新,主题深,可老气横秋,充盈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这是儿童习作吗?再翻翻我们的学生习作本.千篇一律的多。凸现个性的少。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等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尤其是中低段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即使为了完成任务勉强为之,那么写出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缺乏个性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懒于表达,羞于表达,难以表达。那么,如何使学生从“厌写”变为“乐写”,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去寻找“快乐和宝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学生由写活到习作,常感到无话可写,情长话短,茫无头绪。究其原因:一、生活积累少;二、语言贫乏,写作技巧差。从教学方面来讲:常规习作要求限制学生自由表达,应试教育苦苦相逼,使学生习作兴趣和欲望被慢慢泯灭。在教学中我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营造自由表达空间,让孩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把习作当作自己内心的需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生命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在课本的《语文园地》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样“习作”两个字,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学生对两个字既有因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又有因高不可攀而产生的畏惧心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书面表达”,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曾几何时,“作文难,难作文”几乎成了师生之间共同的咏叹调,成为作文教学公认的主旋律。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步履维艰,收效甚微,探究其中奥秘,惟“兴趣”二字。老师重训练目的,轻兴趣培养,学生应命而作,为作而作,何乐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