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第二语言教学,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移情和反思能力,促进学习者情感与认知的融合,从而使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帮助学习者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分析了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重要影响的5种情感因素:社会文化环境、态度、动机、自信心和语言焦虑等.并针对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如何充分调动积极情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如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后的反思和正确的自我评估等.  相似文献   

3.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是在区分习得和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输入假设与习得有关。可理解的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才能见效。可见,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采取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低情感过滤,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4.
情感对第二语言认知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根据Krashen的说法,这种影响发生在语言信息输入的环节上。然而第二语言认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情感信息伴随着语言等信息进入学习者正在形成或业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通过整合或阻滞新、旧信息在认知结构中的融合达到对第二语言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情感因素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因素。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焦虑、自信心、学习动机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如何具体运用这一理论来降低学习者情感过滤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其听力技能。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第二语言的内化、存储、提取或使用密切相关,因此,学习策略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应用语言学只研究语言本体应用的樊篱,以研究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学习策略为出发点,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并有效调控自身的学习活动.本文对宁夏大学34名初级与中级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调查,认为不同的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学习目的和个人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等策略的选择使用,而不同级别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进一步又影响着自身汉语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分析、概括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选择使用的特点及成因,从而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效率与水平,建立对外汉语教学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前人和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释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的5个假设,统称监控理论,其中包括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情感因素中的自信、动机、焦虑感等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很突出.英语教师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同时,更应尽量创造符合学习者情感和动机的条件,经常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尽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避免易于产生消极情绪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对动力、态度、自我、移情、焦虑等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五大情感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些因素不仅是目标语学习的促进剂,也是抑制剂。由此提出在第二语言学习和课堂教学中应从如何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树立语言、文化平等概念,以及创建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等方面入手,减少情感过滤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 Moskowitz和 Rinvolucri 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一书中提出的第二语言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从理论上阐明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依据.情感性是支持课堂语言教学行为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教师若能科学地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互动假说理论,年长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很难建构准确的第二语言语音系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日益成熟的母语语音系统会深刻影响他们对第二语言的感知和生成.通过对James E.Flege和Wendy Baker两个验证互动假说的实验分析,并结合中国英语语音教学情况,提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采用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促进不同阶段外语学习者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