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起,美国即紧随英国之后在华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美国能够获得这项条款,与英国对华谈判的既定立场、清政府对美谈判所持的"一视同仁"方针、美国来华缔约谈判的既定目标,以及英美在谈判过程中的遥相呼应都有关系。而这项条款的措辞,界定了最惠国待遇极广泛的外延解释余地,并且在内容上规定了中国单方面给惠,由此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贻害无穷的广泛的片面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相似文献   

2.
在鸦片战争后期的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而且为后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约依据。回溯一百五十年前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之所以被列入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是因为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胁迫,对中国进行了外交欺骗和讹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清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中缺乏国际法常识,不谙“夷务”,从而付出了沉重的外交代价。  相似文献   

3.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1月25日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该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军于1860年强行占领九龙。同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制占了九龙。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条约,租借了“新界”,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收复香港是中国人民的宿愿。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旧中国的统治者们也都做过收复香港的尝试,但皆未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自从1840年英国列强用坚船利炮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侵略中国权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后.西方列强看到英国从中国身上割去了一块大肥肉,非常眼红,于是各列强像饿虎恶狼扑向羔羊一样扑向中国。从1840年至辛亥革命前的70多年中,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军舰大炮、政治讹诈、欺骗诱骗等战争的和非战争的手段侵略中国,并迫使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瑞典、挪威、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签汀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章程等共400多项。  相似文献   

5.
赫德的《局外旁观论》对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系统地表达了赫德对中国事务的看法。清政府对此的反应不仅是迟钝的,而且是片面的。《局外旁观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其实质是扶持行将朽木的清政府,使它能承受英帝国及其他列强的侵略和索要。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纵观中外形势,汇集各方意见而形成的。《望厦条约》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是打着“和平”的旗号,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在华的侵略特权。美国这一对华政策,为它日后的所谓“合作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901~1905年间,中美两国就美国排华条约和立法展开了漫长的谈判。由于美国坚持其反华排华立场,最终导致谈判的破裂,并引发了中国国内一场大规模反美爱国运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从这场运动前后清政府的表现,可了解清政府侨务政策的变化,以及华侨事务在其外交事务中所处的地位。事实上,这个时期,清政府对海外华侨已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加以保护。然而,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半殖民地地位,清政府的外交十分软弱无能。特别是由于这个政权的封建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真正依靠人民群众去反对西方的强权政策,因此在中美工约交涉中,最终成为失败的一方。  相似文献   

8.
香港百年历史的反顾●何锡毅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败,清王朝统治腐朽,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并对外进行侵略。英国资本主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三个关于香港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的领土——东方之珠香港。此后中国人民为反对英国...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海军重建的步伐,晚清政府利用美日在华矛盾,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清政府的“联美制日”策略与美国的“金元外交”共同促成了中美海军借款合同——即伯利恒合同的签订。民国成立后该合同重新修订后得以延续,美日围绕伯利恒合同展开了激烈的外交博弈,合同引发的美国在中国福建修建军事港口等谣言成为美日斗争的焦点。基于传统的大陆政策,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其中的多项条款均与伯利恒合同有关,随后美日围绕伯利恒合同的博弈也转移到了对“二十一条”的交涉上。由于美国的妥协,中国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条”,此后日本获得了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东亚国际关系的相对平衡被打破。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利润与日本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强占台湾省、攫取巨额战争赔款、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将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攫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快速积聚了巨额资本.利用战争赔款加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其政治经济力量也随之迅速膨胀.为进一步对外扩张、掠夺财富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可以说对华战争的利润对于日本现代化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坚持中国的“门户开放”.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清政府的腐朽圮败和列强在中国的划分势力范围,而其制定的根本原因,则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垄断资本家蓄谋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和扩大侵略.过去对于“门户开放”已有不少著述,但对背景探讨的较多,而从美国政治经济方面去研究其原因的较少.甚而有人竟把英国人希皮斯利和美国国务卿顾问柔克义看作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第47页) 一八四○年——一八四二年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战前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民。面对英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奴役,清政府中林则徐等人在广东厉行禁烟,并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焚烧英国进口的鸦片二百三十多万斤(其中有美商鸦片一千多箱)。英帝国主义借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英国除了掠夺二千一百万元“赔款”外.还强占香港作为它侵略中国的基地,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处做通商口岸,等于敞开中国的大门,任凭侵略者自由出入,日后侵略者逐渐在各口岸设置“租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帕麦斯顿(1784—1865),出身于爱尔兰贵族世家,一生为英国主导欧洲事分和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担任英国外交大臣和首相期间,连续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沦入半殖民地深渊。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盛事。在近代历史上,由于英国工业文明势头强劲、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中国领土被英国强行占领。今天,我国以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指导,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血脉相连的民心民意为基础,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和平解决了。香港回归祖国,既使我国拓展了“海岸带”,也使我国的华南经济圈拥有了龙头,亦使香港的繁荣发展获得了更加可靠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TPP投资章节中第12.5条有关最惠国待遇的内容,在继承了美国2012BITs的相关内容上又有所创新,特别是将最惠国待遇的适用排除在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是亮点所在。第12.5条的内容设计反映着当前国际投资条约中最惠国待遇条款发展的方向,在鼓励投资和维护东道国经济安全之间进行了很好的平衡,值得中国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海圻舰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它还第一次在美国进行了阅兵;此外该舰还是清政府海军中的唯一一艘全舰官兵都剪掉辫子的部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出国时舰上挂的黄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80年代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侵略者利用英属印度与中国西藏接壤的便利条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西藏,先后发动了两次震惊中外的侵藏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国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以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条款,把势力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清政府逼到了绝路。在两次重要的战后交涉中,清政府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由第一次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第二次积极主动的争取,并最终保全了西藏的行使主权归属中国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185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举行了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直到1864年失败,先后坚持了14年之久.这场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不仅引起了国内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西方各列强的广泛关注.英法美俄等列强均从各自利益出发,研究对策,其中尤以英国表现最为突出.英国是侵略中国最早、侵华特权最多的国家.英国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在各列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在太平天国革命先后14年里,英国的态度是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它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先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年(实际从一九○三年底开始)英帝国主义以它当时的殖民地印度为据点,对西藏进行了一次武装侵略,对我国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拟就这一事件进行一些剖析。 (一) 自英国变印度为其殖民地之后,对我国西藏地区就存有控制、侵吞之心。一八八八年,英国借口藏军越界驻防,公然从印度派遣英军侵入西藏,占领隆吐山,扬言清政府如不按其条件与之谈判,即将大举入侵。清政府在英国军事威肋和外交讹诈下,唯命是从,答应英国要求,派出代表,于一八九○年在加尔各答同英国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以下称一八九○年条约)。清政府在这个条约中承认哲孟雄(即锡金)为英国保护  相似文献   

20.
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意识,是在严酷的现实危机的刺激下和近代国际法知识的诱导下产生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主张收回海关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揭露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危害等。这方面的思想对推动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