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的中国,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意义深远.近代确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遭受到西方多样的后现代理论的共同批判.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内部也出现了主体性的理论重建倾向;这固然存在局限,但因其讨论问题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开拓性而无可置疑地具有突出的思想意义.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不可消解.基于后现代语境中主体性批判及其理论重建的复杂思想事实的存在,学界完全有必要结合新时期以来主体性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命运对它进行当下反思,并致力于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的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杨玉昌 《学术研究》2005,(10):28-33
本文对慧能的"自性"和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做了一个比较研究,认为慧能和克尔凯郭尔分别通过将"自性"与佛,"主体性"与上帝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个体以终极性的意义.慧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由此决定了个体在中国和西方的觉醒及其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分析美国作家福克纳小说中的复调特征,通过对福克纳几部主要作品的分析,认为其小说的复调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对话性和主体性中。作者一方面用细致同时隐晦的写作手法揭示美国当时孤寂荒诞,期盼得到救赎却无人可相依的普遍心理现象,并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立场,同时又赋予了小说以崭新的解读层面。  相似文献   

4.
列维纳斯哲学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为起点,但一开始就由于批判存在论而远离了他们的主体性观念.列维纳斯从人文科学和哲学两个角度对主体性在20世纪60年代的失落的分析,深刻地反映了主体性在主体离心化时代的命运.尽管如此,列维纳斯依然在维护主体性,尽管这种主体性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蕴.主体性不再意味着意识的主动性和内在同一性,而是与被动性和外在超越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尊重绝对他者和维护绝对他性的要求突破了主体性与整体性的关联.主体性向往的是无限性,它代表着欢迎他人、质疑自由、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5.
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了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曾经有一位女王》中的花园系列意象的含义,分别从花园的象征意义、花园所代表的空间和女主人公詹妮姑婆的女王身份三方面解读了花园系列意象的二重性特征,从而得出结论,花园系列意象的二重性特征构成了该故事的主要结构,赋予作品以张力,并表达了福克纳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6.
刘琛 《东岳论丛》2012,33(10):5-10,2
1、您曾经说过福克纳对您有很大的影响,福克纳在作品中构建的他的空间意象——约克纳帕塔法县,对他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相应的,"高密"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有这样的影响吗?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与福克纳以其抽象的语言、有违传统叙述脉络的叙述方式以及使故事陌生化的笔法成为现代小说之经典作家.其中以时间或空间意象构筑现代小说叙述脉络的方式也成为解读其经典作品的一种新方式.场景作为一种空间意象成为卡夫卡施展其变形手法以实现"将内心世界的面积置于地理面积之中"的企图;而福克纳则以一种内存在声音和时间脱节(时间混乱)作为叙述动因,将所谓的美国南方历史变为一种(数字)流动的模式来进行认知.两位现代主义大师以其独特的时间、空间意象展开其抽象、无界限的内心之旅.而对其作品的解读也成为对人类心智的无限挑战.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晓平 《北方论丛》2005,(3):125-128
人类对主体的关注,体现了对自身命运的关切.后现代主义针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弊端,通过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反思和批判,颠覆了现代主体性,消解了主体,提出"主体死亡"的口号.对现代主体的相关因素,即主客二元对立、理性中心主义在哲学层面上进行了彻底解构.后现代主义者在颠覆和解构主体后,却不能回避主体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人的主体性重建的倾向.合理的主体性原则,是人类克服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状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黑人女性观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喧哗与骚动>中"狄尔西"这个典型的黑人保姆形象,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福克纳对女性,尤其是对黑人女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时空分析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时间社会学、空间社会学、社会时间分析、社会空间分析和时空社会分析.本文对每一种类型分别选择了一项经典研究成果加以说明,即监狱服刑时间研究、汽车消费空间研究、职场工作时间研究、网络空间研究和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时空分析的基本特点是凸显人的主体性,融合了环境分析和要素分析,体现了分析目的和分析手段的统一以及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个人交往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而是在交往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实践特质.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生成,必须借助一系列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延宕期待与当下兑现,这是个人交往主体性生成的时间机制;实体固定与虚拟变动,这是个人交往主体性生成的空间机制;外在范导与内在诉求,这是个人交往主体性生成的张力机制;分形出场与整合统摄,这是个人交往主体性生成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2.
莫言与福克纳文学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伟  朱宾忠 《江汉论坛》2007,(4):121-124
莫言与福克纳在创作中始终关注人的命运和遭际,探索在动荡的社会中人类情感的变异和人类理性的迷失,他们不排斥生活的真实,然而更重视"条理的真实性".他们自觉地追求文学的独创性,主张文学的功能在言志和自我宣泄中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关怀和批评意识,以此改良世道人心,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社会问题剧,体现了剧作家对旧时代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作者分析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主体性的残缺才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浩 《理论界》2006,(9):198-199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书中大胆地使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以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独到的思想深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体制腐朽没落的根源,无情地批判了压抑和摧残人性的清教主义、奴隶制和种族主义,表现了身处历史变革之中的南方人的精神危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福克纳的作品通过象征强烈地表现了对被蹂躏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愤慨、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心,体现了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意识流写作技巧方面达到创新。通过多重视角的转换,时间、空间的叙述跳跃以及控制语言流动的速度展示出意识流动的复合效果,使读者重建时空顺序,增强了参与度和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的翻译主体性研究,对谁是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性的内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翻译主体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翻译主体性即译者主体性,广义的翻译主体性指译者、作者、读者、发起人、评论人等的主体性及他们的主体间性.翻译主体性具有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莫言即是成功借鉴和吸纳福克纳文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创建自己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莫言与福克纳在艺术手法、故乡情怀以及家族历史小说创作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莫言对福克纳艺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借鉴与吸纳,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纳和吸收的一个缩影。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以更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迎来其快速多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从生产力的主体方面出发研究生产力运动规津,是生产力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从什么是生产力主体性、劳动工具和对象是主体性展开了的实物形态、主体性的社会化过程这样三个方面来谈谈关于生产力主体性的问题.一、生产力主体性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19.
《睡》虽以“睡”为题实则却是在讨论“我”的自我觉醒问题,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探讨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含有深意的噩梦作为切入点探讨“我”主体性失落的原因和内心体悟,灵与肉分离后“我”对自己的自由空间、生存意义的努力寻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以及荒诞式结局表达的对生活的无奈之感。  相似文献   

20.
扭曲的人性--评福克纳笔下受害的南方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人物在福克纳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福克纳尖锐而辛辣地揭露和批判了美国南方以清教主义为基础的妇道观,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