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样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和多元精神图景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围绕和谐社会建构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平台,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样式转型,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异质非主流意识形态日趋活跃,逐渐呈现出"搭便车"式、"裂变式"传播特点,悄无声息地渗透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数据技术的特征与高校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并构成大数据嵌入高校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教育的依据.大数据作为一种外在的技术形式,嵌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建立大数据的分析、预警和保障机制,构建形象意识形态教育数据模型,从日常生活领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其必然选择;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其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的矛盾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在思想意识领域的突出反映。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正确处理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的矛盾关系,达成广泛的社会认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解放思想,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吴君 《兰州学刊》2007,4(5):67-70
优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我国意识形态现代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体现科学性、包容性、适众性,增强创新力、吸纳力、亲合力,以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社会化,充分发挥其政治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来滋润涵养,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引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从历史和现实的逻辑来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直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和鲜明的文化旨趣、文化取向;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复杂的文化生态;新时代,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态,可以不断拓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永贵 《江汉论坛》2007,3(8):27-31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全面总结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是进一步探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是在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开展两条战线思想交锋、运用三种主要手段以及协调好四个方面重要关系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从而为现阶段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全球化已不可避免,主流意识形态角力加剧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占有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决定着中国话语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最重要的是大力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吸引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主导意识形态创新发展、提高主导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因应群众日常生活实践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生成。运用嵌入性理论分析工具,从现实诉求、认知系统、情感认同以及行为实践层面透视核心价值观常态化的价值。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剖析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固态机制,以日常化的实践机制、生活化的学习机制以及规范化的监管机制保障常态化建设良性运行。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嵌入、政治嵌入以及日常机制嵌入构建常态化建设的动态路径。  相似文献   

11.
粟迎春 《理论界》2007,2(7):7-8
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的复杂格局长期存在。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虽然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但是在开放的多元社会中,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推动或抑制作用。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加强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与创造性重构,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必须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坚决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物质基础,切实增强与不同意识形态的对话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的兴起展示了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文化的商品化和信息传媒化进一步使得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以更加开放、简洁的形式融入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容的融合与对大众文化商品形式、传播途径的借鉴,最终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传播,以更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合理的社会调控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社会整合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历程,折射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风貌,而且它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形式,经历了从政治倾向到经济倾向再到多元倾向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去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消费主义化”的、体现虚假“需要”和虚假“平等”性质的意识形态形式,并且具有极强的消费文化意味.因此,必须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青年化、故事化和立体化,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整合功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实效性,引领网络青年流行语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广大青年能够真正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多元化文化背景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而党中央的文化建设政策也让我们发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应有之义.面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从物质基础、群众基础以及环境基础建设等方面探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现象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作者认为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使得审美活动与审美因素大举进入日常生活空间 (如美容院、健身房、街心花园、购物中心等 )。面对这种现象 ,美学与文艺学工作者应该突破审美活动的自律性观念 ,打破美学研究的传统对象 ,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寻找美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同时 ,必须警惕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存在的新的不平等现象 ,批判性分析新媒介人阶层的社会角色与意识形态 ,揭示审美化与大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市场逻辑的合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客观规律性、包容性、公共性和先进性基本特征。坚持以客观规律性、包容性、公共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对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问题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新中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在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在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开展两条战线思想交锋、运用三种主要手段以及协调好四个方面重要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现阶段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