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淼 《女性大世界》2006,(2):140-141
你身边的男人在照顾你的时候总会说“你就像个孩子似的”,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男人娇纵女人的一中方式,但如果男人有时也会向你耍起孩子气来,你会不会感到别扭呢?也许你会说:“我绝对不能容忍身边的男人这样做!”但实际上男人却总是像孩子那样,冷不防的朝你撒个娇,使回小性子,让你猝不及防地被他的异常表现“命中”,自己在不知所措中慌乱或烦燥,甚至可能背脊发寒。其实,这都是女人过度紧张的表现,全然是由于自己不了解男人的这一“怪癖”,而事实上,如果你能好好地用心体会男人的这种“异常反应”,你将能够把握住这个“调情”时刻,从而令他爱你至极。  相似文献   

2.
帮助孩子交朋友编译/王再承图/赵华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生命中最亲密、最长久的友谊都是在孩提时代建立起来的。还记得邻家教你爬树的小孩吗?还记得在你第一次赴约时帮你打份的朋友吗?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好朋友,和他共同领悟人生,分享成长的欢乐和烦恼。...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4.
早上5点,朦胧中听到小孩在门外问:"老大,我今天不舒服,能不能晚点儿上学?"我答应道:"你放心睡,我帮你请假。"中午,以为小孩还在睡觉,我便早早回了家。桌上的半杯水还是温的,旁边放着一盒泰诺和一瓶川贝枇杷膏,小孩已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5.
《伴侣(A版)》2013,(11):33
问:妻子以我在受孕期间未戒酒为由,怀疑孩子身体不健康,便将怀了8个月的小孩偷偷打掉。在妻子怀孕期间,我们曾到医院做过四五次检查,并没有查出孩子存在身体缺陷。请问:妻子的做法是否侵犯了我的权益?离婚的话,我是否可以获得赔偿?答:从法律上讲,夫妻双方都有生育权。而且双方都有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都有共同抚养孩子的义务。你妻子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可爱时,你希望他永远是个孩子;孩子顽劣时,你希望他像个大人。这是强盗逻辑。有一天想带他出门吃饭,等我穿好厚厚的羽绒服站到门口,才发现他还坐在沙发上看书,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十分暴躁地催他快一点。结果孩子不仅没开始穿衣服,还慢条斯理地走到我面前,特别认真地看着我,问:"妈妈,我觉得你最近好像变坏了,是这样吗?"我没搭腔,只是继续催他穿衣服出门。到商场后,我想直奔饭店,可儿子赖在玩具店门口,一直磨蹭了很久。在饭店坐定后,我在点餐,他绕着桌子来回转圈,一会儿坐到我旁边,一会儿坐到我对面,后来又把水在两个杯子里倒来倒去。我强压着脾气,再三嘱咐他安静地坐一会儿,他都像没听见一样。终于,我失去耐心,瞪大眼睛看着他,有一句话升到了嗓子眼儿。那句话是:"你能不能像个大人  相似文献   

7.
生两个孩子     
有了“单独”家庭可生二孩的政策后,我终日欢喜。太好了,我可以生两个孩子了!平日我妈常看着我感叹:“将来我和你爸只能进养老院了。四个大人,两个孩子I怎么照顾得过来啊!”想想也是,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压力大,交通又堵塞,用在自个生活上的时间肯定减兜一旦双方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孩子绝对是顾此失彼。但一家各有两个孩子就会好些了,一下多了两份力量。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亲亲的兄弟姐妹为伴,多好啊!  相似文献   

8.
你还在把会调情的男人等同于流氓?如果是这样,你就OUT了。时到如今,你不仅需要有接受男人调情的勇气,还应该学会做一个主动调情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假如人生注定是一场目送,我只愿陪伴孩子过好每一个当下。闺女上幼儿园那天,我一整天都心不在焉。同事问我怎么了,我说孩子第一天入园,也不知道怎么样。同事笑我,你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不是孩子离不开你,是你离不开孩子。还真是这么个理儿。记得生孩子前,我也常嘲笑闺蜜重娃轻友,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自己要做个潇洒的辣妈。可生了娃后,分分钟打脸。特别是两次因病分离的经历,让我恨不得将娃揣进兜里。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14年第二期曾以《"单独两孩"政策启动,你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吗》为题,报道了我国计生政策调整的新闻背景、符合条件者是否打算再生一个小孩,以及专家对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议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时间了,全国有多少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提出  相似文献   

11.
"调情不是男人的专利,会调情的女人更惹人喜欢。利用调情的技巧缓和自己的人际关系,吸引你所喜欢的人的注意以及保持情侣间的感情交流,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只要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时,掌握各种调情的技巧,你也能变成一个惹火的成熟女人。"  相似文献   

12.
享受孩子     
王晓 《女性天地》2008,(4):51-51
中国人有句老话:乖乖是自己的好。可现在的家长却总在强调:自家孩子怎么那么不如人呢? 看人家的孩子,八九岁的小人,中国话还说不周全呢,英语叽里咕噜鱼吐泡一样,一串一串。你心理有点失衡,是吗? 某某家的孩子书法获全国大奖,笔法老到,你后悔自己的孩子虚度光阴,对不对? 再看同事的孩子在台上大展小演讲家的风采,谈志向,谈竞争,你为你一无所长的孩子脸红了。对么?  相似文献   

13.
假如你姓刘,你费了大把力气和金钱生下的孩子,是不是该姓刘?这个长大后很能赚钱的孩子,是给你老刘赚钱还是给别人拉犁?按照咱中国人的逻辑,无论从情理还是法理上,孩子理所当然是你老刘的。如果有人说这孩子不是你老刘的,并在你给孩子上了户口又开始赚钱后,又有一群比你老刘更有名的"名爹",非要当这孩子的爹,也给这个孩子上了户口改了姓名,不但让你老刘当不成爹,而且这孩子一年赚好几个亿还没你啥事,你干不干?你当然不干,当然要为这个孩子正名,当然要把这个孩子从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儿童误服家中药物或有毒物品的事情。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家住医院附近的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医院离家较远的,家长在呼叫救护车的同时要进行现场急救。家长首先要弄清孩子吃的是什么药物或毒物,如果搞不清楚,就要将装药品或毒物的瓶子及小孩的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现场急救的主要内容是立即催吐、解毒。催吐是为了尽量排出孩子胃内的毒物,减少其吸收。如果是两岁以下的婴儿,可一手抱着,另一手探入婴儿的口内,刺激咽部,使其将药物反吐出来。若是两岁以上的小孩,可先让其饮下整杯的清水,然后刺激咽部使其反吐出来。催吐必须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个女同事现在很郁闷,压力非常大。她的小孩还在读幼儿园。虽然同事也是大学老师,但是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还不够买小车,只有骑电动车送她小孩上学。她小孩一天告诉她:"妈妈,你不要送我到校门口,离校门口远一点,我走过去。别人都是用车送宝贝们上学的。电动车多丢人呀!"她小孩说他们班里有几个同学都不要爸妈用电动车送上学。我同事现在压力好大,好郁闷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自我实现和最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人格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动机,也就是要求实现的动机。它是个体的一个中心能源,发挥着整体的功能。解释这种能源的最好术语是一种指向完成、指向实现、指向维持、指向发展的趋势。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孩子,你会发现,刚开始学步的小孩,一次次地跌倒,尽管很痛,但他还是坚持迈出最艰难的几步。这说明,面对许多障碍,人的实现需要仍会顽强地延续下去。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自我开始发展起来。“实现”的重点从生理需要转移到心理需要,这时的发展便集中到人格方面。自我一旦产生,自我实现的倾向也便出现了。自…  相似文献   

17.
咪蒙 《女性天地》2013,(11):62-63
之前我写的《不要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部分人认为我强调小孩不能妨碍别人的时候,举小孩在飞机上哭闹这个例子不妥当。可是,小孩在飞机上哭闹一定是应该的、必然的吗?  相似文献   

18.
《现代妇女》2008,(3):28-29
“调情”倒过来就是“情调”。在西方,调情甚至是一种基本的礼仪和文化;而在中国,调情则带有挑逗、轻浮的贬义。其实,调情是让男人和女人在美妙而暧昧的状态下获得一种高贵和柔美的乐趣,激发男人爱意。这可是女人情场上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一个魅力女人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是换一方式说“我爱你”。今天我们要为调情正名,如果爱他,就大胆地优雅地对他调情吧!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如果你家里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你一定不希望"性侵害"这沉重的字眼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而生活中太多令人震惊的性侵害悲剧偏偏就发生在孩子身上。作为家长,作为监护人,你该怎样教育孩子防范性侵害?万一孩子遭受了性侵害,你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家长都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出奇,有时候却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些"问题"时,容易把孩子当作负担甚至是累赘,也就不可能享受陪伴和养育孩子的乐趣。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我们才能给孩子最有智慧的爱。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我们对生命之初的3年几乎毫无印象,所以,当我们试图进入小孩的世界时,就像外星人一样,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