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法的形式正义以及与之对应的实质正义作了分析,认为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式正义:其一,与社会正义相对应的制度正义;其二,与具体正义相对应的抽象正义;其三,与实体正义相对应的程序正义。并认为三种形态的形式正义都与法治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法的形式正义的标准和局限性,分析了法治对形式正义的局限性之包容态度。最后认为,推行法治首先就是倡导形式正义;为了推行法治,实质正义在两种情况下是可以舍弃的。  相似文献   

2.
法的价值必然是伦理性价值,法的伦理性价值的实质就是正义,法的所有其他价值实际上都是正义的展开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法与正义有着紧密的联系,正义可以做不同的分类,其中形式正义是一种重要类型.我国选择了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方式,而法的形式正义是法治的首要标准和重要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形式正义而牺牲实质正义.守法是法治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法的重要制度,理论和实践表明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存在着诸多不足。将正义作为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标准,保证行政裁量目的的实现是法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变迁,具体表现在:引入了最密切联系原则;更加重视对私人利益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更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给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造成了影响。从最初的《民法通则》第八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九编,反映了由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但这一转变的幅度还不足以使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法律价值是在主体人与客体法的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每一个部门法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 ,以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认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社会安全、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现代正义问题中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即正义规范的普遍性和实质嘉益分配。作者认为 ,如果我们按照正义本身的关切而视之为政治的事情 ,那么这种普遍性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有其现实性的。在一个社会之中 ,某种诸如维持基本生存的社会和医疗保障的实质嘉益是否必要这一点 ,从理论上来说首先取决于考察问题的思路和论证的方法 ,而在实践上则受到实际的政治传统、经济制度的力量以及道德和文化观念等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合同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性质与功能渊源于消费者合同的历史演进.消费者合同法的功能在于平衡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协调两者悬殊的实力差距,促成合同法的平等与自由原则由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并推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合同法应明确规定消费者合同,并尽快制定消费者合同法.  相似文献   

9.
法律似乎与生俱来地与正义联系在一起,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正义是永恒的,而正义的内容常变.然后考察不同生产方式下的不同的正义变化,并主要分析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应然正义.最后以此构建中国在当前历史时期符合正义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合同效力控制制度的构建是契约法从形式正义发展到实质正义的必然结果。合同效力控制制度的建立看似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生活实际趋势,应当在病态合同的救济范畴内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建立民事检察制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同时,合同备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1.
考察晚近国际私法的发展可以发现,打破冲突规范只追求冲突正义的单一价值取向,倡导法律适用体现实质正义已经成为国际私法的一大趋势。但对于实质正义的实现方式,美国采取了与多数国家不同的方式。总的来说,美国采取的“革命”方式较为激进,而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采取的“改良”方式较为稳健。从实践中的运用来看,欧洲国家的法律选择规则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实质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能动司法: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控辩式审判方式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背景下,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和司法新政的推行,可看做司法改革的延伸和进一步推进。回顾和考察坚持程序正义主导的审判实践,没有完全实现司法目标和满足人们的司法需求,但能动司法追求的司法目标不应是单纯的实体公正以及在此基础上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包含对程序公正的追求。本文认为,在遵从司法消极、克制性本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追求司法能动,达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平衡和契合,为能动司法的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家族司法不能与国家司法相抵触,但两者之间在体现原则方面和死刑处罚态度方面有一定的冲突。这并不影响两者之间的融合,家族司法是国家司法的延伸,同时还可以弥补国家司法之不足。家族司法修身、齐家的功能与国家司法治国、定天下的功能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大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规则研究专家维克多·J·范伯格认为,没有规则的选择和没有选择的规则都会使公共选择陷入困境;公共选择理论专家丹尼斯·C·缪勒认为,民主即以正式投票做出并推行选择的过程.投票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选择,也是民主选择的一种体现,而投票规则涉及价值取向问题,主要包括投票规则的本质——公平正义、投票规则的理念——有限民主、投票规则的程序——规则公平.  相似文献   

15.
法律理性是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结合。人工智能能够满足机械法学所要求的事实向结果的逻辑转化,在寻求最优解上有优势,但在实现法的形式理性问题上面临着立法不周延、法律边缘地带适用标准模糊、人类偏好与价值判断不可避免的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固有的感知缺陷使得它无法完成社会、历史因素客观化的任务,无法实现法的形式理性。人工智能在立法和司法中皆面临法律方案的选择难题,由于评判标准取决于人类的目的、评判价值的不可量化性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感知缺陷,人工智能亦难以实现法的实质理性要求。因此,人工智能不能满足法律活动所需的理性,而只能作为人类法律活动的工具,无法超越人类而获得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机会平等的形式性要求与实质性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机会平等的形式性要求与实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机会平等的形式性要求包括机会开放和尺度相同两个方面.机会平等的实质性要求是指用某项社会活动本身的必然要求作为尺度衡量该项活动的所有参加者,包括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进步性原则.实质性要求代表了机会平等的内在价值,而形式性要求代表了机会平等的外在程序,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在今日政治哲学研究中,民主与正义之间的否定性关系似乎被遮蔽了。但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民主与正义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对立,这主要表现在:民主不仅不是构建、强化正义的途径,而且,民主往往扮演着削弱、祛除正义的角色--从分配正义的角度讲,正义要求按照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差别以及待分配之物所承载的意义来分配具有社会意义的资源,而民主则以平等为导向对其进行分配;从交换正义的角度讲,正义与民主的对立表现为市场与政治的对立,正义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具有非政治性特征的交易活动应遵循自愿对等原则,这与作为政治活动方式的民主有着本质区别;从矫正正义的角度讲,正义与民主的对立表现为法律权力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正义需要的是法治而非民主。  相似文献   

18.
WTO的反倾销实体规则以及美欧反倾销法对倾销的成立、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出口价格的确定、损害及其因果关系的认定、价格比较的调整等均作了规定 ,存在一致性 ,也有差异。我们应取其精华 ,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新协定》中的两分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作为规则体系的“准实在”,司法活动需要在规则的教义性和救济性中予以把握l同时规则的正当性和回应性应在司法过程中生成和证立。因此,有必要区分制定法规则和判例法规则,并认真对待它们之间的功能区别和价值关联,以圆满地实现法律的正义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