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文学的开拓者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领军人。本文从玛拉沁夫的三重身份即牧人的身份、作家的身份、政治家的身份切入,多方位、系统化地来研究玛拉沁夫的草原文学,从中得出草原文化与时代接轨之意义,以便当下更好地树立新草原文化意识,重视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2.
8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内蒙古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应邀莅临我校,为我校文学院、蒙古学学院、传媒学院四百多名师生做了题为《文学进行时-喜悦与忧思》的学术报告。玛拉沁夫先生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蒙古族作家,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驰誉文坛的一位多面手。他虽然以写小说为主,但是又涉猎散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笔者素喜玛拉沁夫的散文,尤其是他那些诗意盎然,幽深隽永的哲理散文。谨以此篇尝试性探索,就教于玛拉沁夫以及喜爱玛拉沁夫散文作品的读者们。(一)玛拉沁夫的散文创作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则以《白云鄂博,富丽的宝山》、《日出》、《旅伴》、《篝火旁的野餐》、《捕鹿的故事》、《神鸟》等篇为标志,获  相似文献   

5.
玛拉沁夫是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二年一月,玛拉沁夫的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在《人民文学》以头条位置发表后,一举震惊了文坛。《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及《新观察》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称赞它是我们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篇反映内蒙古草原人民斗争生活的优秀小说。《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它“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力量,用新的伦理观念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应该说,这个评价是鼓舞人心的。在创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的时候,玛拉沁夫只有  相似文献   

6.
<正>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与欧内斯特·海明威同时代的杰出作家。进入二十世纪后,正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优秀作家为美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与海明威一样,菲茨杰拉德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四十六岁的一生是短暂的,其创作生涯不过二十年,但他以自己特殊的文学天才和辛勤创作为  相似文献   

7.
我校学报编辑部巴·苏和编审的学术专著《蒙古文学发展史引论》一书于 2 0 0 0年 8月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此项成果为内蒙古自治区“32 1人才工程”科技资助项目。本书由以下内容组成。绪编·蒙古文学发展史研究概述 :第一论·蒙古文学发展史研究及文学史著作概述 ;第二论·当代蒙古文学发展史编撰问题。第一编·蒙古文学主潮论 :第一论·蒙古族史诗文学主潮 ;第二论·蒙古族历史文学主潮 ;第三论·蒙古族训谕文学主潮 ;第四论·近现代蒙古族说唱文学主潮 ;第五论·现代蒙古族启蒙文学主潮。第二编·蒙古文学现象论 :第一论·蒙古族…  相似文献   

8.
一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评述了作为文学研究会会员许杰的小说创作,认为他“是个生产丰富的作家”,“他的农村生活的作品几乎全是客观的写实主义的,而他的都市中流浪青年  相似文献   

9.
黑色幽默是一个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为代表的有布鲁斯·杰·弗里德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约瑟夫·赫勒、小库尔特·尼格、库特·冯尼格等十几位作家。他们用辛酸却又是尖刻的、悲观甚至是绝望的笔调,描绘出一个荒唐可笑、支离破碎的世界。他们在探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鲍里斯·维昂(1920—1959)是法国文坛上的一位黑色幽默作家。他早在1947年就发表了其代表作《似水年华》。这是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小说。作品描写了一对深深相爱的青年男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专辑·面向 2 1世纪的华文文学 (饶艹凡 子 )开拓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张炯 )华文文学希望跨越民族界线 (韩国·许世旭 )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意见 (菲律宾·蔡沧江 )论潮人文化特征与诗歌创作 (黄赞发 )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背景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林伦伦 )澳大利亚 :英语世界中的新华人文学 (钱超英 )论黄国彬的诗歌 (香港·郑振伟 )论香港的专栏文学 (香港·王璞 )·白先勇创作国际研讨会论文专辑·白先勇小说中的乡愁 (日本·山口守 )白先勇与张爱玲…  相似文献   

11.
古代蒙古族汉文创作是蒙古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汉文学交流的产物,搜集、整理和研究古代蒙古族汉文作家作品对探究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规律,洞悉蒙古文学本身的演进过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于蒙古族汉文作家作品的研究陆续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古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的同时,也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重估了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经 1 0余年精心编撰的 4卷本《蒙古族文学史》今年 4月正式出版发行。在 4月 6日召开的首发式座谈会上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 ,这部 1 80余万字的巨著是目前资料最为丰富、涉及内容最为充实的蒙古族文学史详书。《蒙古族文学史》是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荣苏赫、赵永铣主持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八·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该书从 1 986年开始编撰 ,至 1 999年 8月编写告竣。全书详述了从古代至 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蒙古族文学现象及其发展轨迹。这部文学史以蒙古文创作为主干叙述 …  相似文献   

13.
玛拉沁夫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蒙古族作家。他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他都有建树,都有力作。虽“文革”时期中断创作,但到了新时期,他又有新的探索,新的成果,其中,散文创作尤甚。“文革”前十七年,玛拉沁夫同志的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只是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散文。这些作品,由于题材的新颖,草原、森林气息的浓郁,以及文笔的明丽流亮,受到了广大散文读者的喜爱和创作界的好评。在“文革”前,谁要观赏蒙古草原的散文,他就不能不读玛拉沁夫的作品,谁想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散文的创作成就,他就不能不提到玛拉沁夫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由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副教授、蒙古文《学报》主编玛·乌尼乌兰同志编著的《蒙古族古代文学》教材,已于1990年8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在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蒙文专业教学中正式使用。该书是玛·乌尼乌兰同志自1979年开始编著,经过十多年的勤奋努力才完成的。该书共829页,48.9万字,分四大章。第一章为民间文学部分,第二、三、四章为作家文学部分,每一章包括文选、常用词解释和蒙古族古代文学简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以文选为主体,有机地结合了其他两个部分。民间文学部分包括了神话传说、祝颂词和英雄史诗三节,作家文学部分按时代顺序系统选编了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和其后产生的被我国蒙古族人民历代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南方流派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实验性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做过多种尝试,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显示福克纳在上世纪30年代从人道主义向自然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在现当代犹太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学现象,几乎全都源于得勒,肖洛姆·阿莱霍姆和佩雷兹这三位“古典”作家。这三位大师文学创作将点的影响之大,他们所开创的主题与风格的影响之深,以致后来想竭力超越他们的一些作家均望尘莫及,只得在其影响之下创作。这三位古典犹太作家最主要的的作品是小说与散文。门得勒·莫切尔·斯福雷姆(其姓名的意思即书商门得勒)是早期从事各类文学作品创作的传统作家之一,他逐渐地从批评性的陈述转向富于想象的叙事。他的小说,主要是短篇小说,融讽剌与说教为一体,其与作意图是净化犹太人的精神生…  相似文献   

17.
玛拉沁夫是一位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一位勤于探索的作家。他的文学风格俊逸清新,富于蒙古民族特色而又大量吸收了汉族诗歌意境美的表现手法。他描写了社会主义的生活美和人民的心灵美,在典型创作方面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技巧亦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18.
聊城市文联青年作家张军的短篇小说《终局》 ,获 2 0 0 0年“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文学新秀征文奖三等奖 ,并收入此项获奖作品集《爱如烟花只开一瞬》(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它标志着作者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走进全国青年作家行列。在这篇作品出版前面的作者简介中 ,写到作者“总结自己十余年的创作体会 ,发现文学创作的真谛是 :求真、求真、还是求真”。由此也道出了这篇作品之所以在 4 40 0余篇征文评选中过关入围获奖 ,主要在于写出了普通人的人生真相。人生状态 ,辉煌壮丽的固然令人啧啧称赞 ,悲苦惨烈的固然使人怜悯哀伤 ,然而 ,…  相似文献   

19.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开始兴起并进入世界文学之林。亨利·劳森(1867—1922)和约瑟夫·弗菲(1843—1912)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劳森—弗菲传统在澳洲文坛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1883—1969)在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她为澳大利亚作家指出了如何从“英国是文学鉴赏的主宰”这个思想桎梏下解脱出来的途径。她倡导作家深深扎根于自已的土壤,不但要创作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且要对本国的日常生活发生影响。她生于斐济莱武卡,父亲系记者,母亲是个业余画家。父母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广泛的阅读素养对普里查德影响很深。她曾在南墨尔本女子学院学习,后在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内地任家庭教师。1912年至1916年在伦敦以记者身份从事文学活动。曾拜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个创作繁荣、作家辈出的时期,大小作家数以百计。乔治·罗伯特·吉辛(George Robert Gissing,1857—1903)是其中最后一位卓越的重要小说家。他享年46岁,活得比十九世纪任何一位主要小说家(除奥斯汀和勃朗蒂姐妹外)都短暂,但他却是一位多产作家,在二十三年文学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三部长篇小说、一百十一部短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以及为数不少的散文。从数量上看,他的作品比除司各特和特罗洛普外任何一位十九世纪主要小说家要多。在如此众多作品中,“……列入第一流作品多至十四部: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和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一个作家能写出十四部优秀作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难怪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阿诺德·贝内特称吉辛为“十九世纪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重要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