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审美主义(New Aestheticism)是“理论之后”西方理论界以文学为本位而兴起的文学批评思潮,在呼吁重建文学制度的过程中整合美学话语时形成的概念和方法。新审美主义一方面强调具体文本的独特性与互文性;另一方面保持着对社会政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既不是彻底转向旧式“审美”,也不是彻底偏离“文化”研究,而是试图在文本的事件性与事件的文本性之间建立新的平衡,经由文本细读重新定位文本的文学性、审美性、事件性以及实践性,呈现出文学向文化全面伸展和文化向文学开放的新的实践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2.
近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正成为我国当下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当下文学经典研究是由文化研究引起的,是新时期以来文艺学研究的一个合乎逻辑的演进和发展,同时也受到当代西方有关文学经典研究的触动和影响,体现了文学审美标准的辩证综合,反映了文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化.当下文学经典研究,由于其自身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得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等领域均获得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因而对于整个文学研究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将是一个开放的文本世界系统或相似的家族系统,新的文学经典将在多样化的文本及其价值之间的对话、沟通乃至质疑和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文学文本的特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本质.在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取代了传统翻译观后,文学翻译进入了文化的多维语境中.文学翻译不仅要传递原语意义,还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素,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生成条件.文学翻译创造性是以原语文本和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的交集,是"直译"和"意译"的统合,在文学翻译活动中要将两者统筹兼顾,并协调统一翻译过程中的隐性创造与显性创造.  相似文献   

4.
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理论汲取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开阔的视野从"物质"和"精神"多个层面研究文学文本的建构过程,成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个案.伊格尔顿把文学文本的外部分为一般生产方式等五个要素,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文学文本内部,他提出文本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研究了文本与意识形态的建构性关系,进而指出各种外部要素建构文本的方式.无论是他从多个角度研究文学,还是对文学的物质生产层面的强调,以及对文本建构方式的研究,都带有明显的英国马克思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梅启波 《学术论坛》2005,(12):148-152
文章从"文本"概念内涵的嬗变过程来考察文学理论的几次转型,认为文本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丰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关系,进而提出当前文学理论应接受文化批评冲击的事实,对文本概念和学科自身作重新界定,从而走向一种新的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不完全属于文学的范畴,其文本形式不能被纳入文学文本的结构体系中.民间文学的文本研究需寻求独立的方法,应坚持文本的非固定性和开放性原则,在不同的生存语境中分析文本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应注意文本存在的具体语境与文本间性,坚持互文性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欧美哲学界的"语言论转向"促使文学批评侧重于文本研究。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以及"言—象—意"之间的复杂的张力机制决定了文学文本的开放性特征。阐释文学文本的意义,并非一元、封闭和武断,而是多元、开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8.
当文学的发展走向了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文本也由单一的媒介性走向了多媒介性。这种转变让文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电子媒介载体下,多媒介性文本的出现让文学从创作到阅读再到审美都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因此对电子媒介文本多媒介性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了解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学文本由多个层面组成,不同的层面对应着不同的阅读方法.文本中存在着诸多未定点,但并不等于文本是完全开放的,解释是可以任意的.文本的不同层面形成的多重解读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关的,而是暗含了契合的因素,文本空白形成了意义的格式塔群集,意义的确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字文学"(Digital Literature)是近年来数字科技、数字媒介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文学媒介构成文学存在性要素的相关研究构成了数字文学命名的学理依据,而当代数字文学的生产现实则是数字文学研究的现实依据.数字文学在所指范围上大于一般而言的网络文学,"数字"而非"网络"才是此类文学的最终媒介决定力量.较之于网络文学,数字文学的提法更具涵盖力,更能揭示这种文学的根本性质.按传播形态,数字文学可分为网络文学和非网络数字文学;按文本形态,数字文学可分为平面文本文学和立体超文本文学;按符号形态,数字文学可分为文字符号文学和复合符号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