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运红 《理论界》2006,(11):196-197
作为东方国家,中日两国在法制近代化的启动上十分相似,可是却有成败利钝之殊。认真研究和探索日本法制近代化成功的原因,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文章认为:商品经济一定规模的发展为日本成功移植西方法律创造了适合的土壤;二元化的政治结构为日本成功地进行法制改革提供了制度支撑;日本社会特殊的价值观为西方法律扎根日本准备了适宜的文化环境;法学家的卓越工作是日本法制近代化不可或缺的桥梁和助力。  相似文献   

2.
清末法制改革与法制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进 《社会科学家》2005,14(3):175-178
清末法制改革翻译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法规,引进了近代的法律思想、法制原则、法学术语。经过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新的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确立了新型的法制思想和原则。这次法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法制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论民法革命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走向法治之路》的长文。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总结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法制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时代),即刑法阶段、民法阶段和宪政阶段。”文章认为,“明确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我国法制发展的进程和当前所处的地位,对于改革法制是十分重要的。法制改革,就是要实现法制从刑法时代进到民法和宪政时代的转变和革新。不实行这种变革,就不能走向法治。”“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就制定了宪法,但宪政法制并未随之出现,而是从宪…  相似文献   

4.
民法文化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民法文化初探江平,苏号朋一、民法文化的成因源于罗马法的大陆法系,又名“民法法系”,足见民法在这个法系中的地位。“民法典不管是在哪里,都往往被当作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①在众多的部门法中,民法仅是其中之一,与刑法、诉讼法、行政法等均处于宪法之下的第二层...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是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立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包括民法制度文化与民法思想文化现代化两个方面,是对传统民法价值文化的继承和在传统民法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在根本上是一次民法文化运动,更重要的是一项思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浅论中日早期近代化运动成败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东亚,中日两国都陷入了深深的民族危机之中。在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中日两国的一部分人开始醒悟,他们向西方学习,谋求富国强兵,抗御外侮的途径,从而开始了充满痛苦然而却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近代化进程。日本的近代化运动始于“开国”前后的幕藩改革运动。三十、四十年代在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威胁时,日本各藩国统治者即着手从事军事方面的改革和奖励西学。开国后的五十年代,幕府进行了安政改革,水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在内外压力下开始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近代日本法制现代化起步略早,法制现代化比较深入,从法律体系到法律制度,再到法律观念,循序渐进,较少反复,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法制现代化;而近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起步稍迟,比较被动,整个过程反复较大,宪法及行政法规反复出台,缺乏稳定性,法制变革较多局限于法律条文及制度,基本没有涉及法律意识和观念,法制现代化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林立新  吕富媛 《理论界》2006,(7):228-229
西方国家法律通常可分为两大法系或传统,一个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的法律,通称民法法系(或大陆法系),另一个是普通法系。在20世纪,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法系相互影响,已日益靠拢,但差别仍然存在。二战后,美国已取得了西方法律理智上的领导地位,这就意味美国法律拥有对西方另一法系,即民法法系的法律发生影响的能力。以下试图探讨一些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发端及价值选择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商品生产交换领域的拓展、西方民法理念的冲击、对司法主权之渴望及民主政治体制的创建,为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发端创造了充裕的条件,并由此掀开了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起始一章。不过,中国民法现代化起始阶段,由于受西方“权利社会化”思潮的影响,民法制度的价值选择不恰当地定位于“社会本位”之上;同时,受这一时代西方社会的“法典化”现象影响,民法制度的创制又过分强调了“法律移植”的作用和“制定法”的地位,而忽略对自身传统民法文化的承继和对善良习惯的汲取。  相似文献   

10.
陆静 《东岳论丛》2007,28(6):147-152
日治时期土地权的演变是一个逐步梳理、阐释、取舍、改造、最终与日本近代民法物权制度接轨的渐进过程。从客观上讲,它开启了台湾土地法制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国治"时期民法实施和土地改革的基础;但究其实质,其又不过是日本殖民者为了达到对台湾人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殖民同化的目的而推行"法律霸权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