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 ,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 :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 ,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 ;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 ,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 ,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五四”时期控诉“吃人礼教”的作品汗牛充栋 ,鲁迅控诉的深刻性在于不是浮面地指出礼教吃人 ,而是尖锐地指出遵从了礼教的条律规范 ,礼教依旧吃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文坛出现"论鲁"风。通过分析,指出所谓的与鲁迅"断裂",不过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传统的"失语"。其内涵是以浮躁取代辩证认识,以蔑视权威而否定文学需要主流,文学需有崇高。鲁迅实际是文学要体现先进文化的代表,鲁迅思想推动中国文学走到今天。在21世纪到来之际,要继承发扬鲁迅精神,使文学事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消解了人在"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又消解了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在双重的消解和回归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在这里,"价值"与"生产力"同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简称"劳价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价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价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的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价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价论,它是由抽象劳价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英语phatic communion有"应酬语"、"寒暄语"、"客套话"等译名,即所言所语并非为了提供某种重要信息,而意在建立或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酬语"的文化共性是指任何民族文化缺之不可;"应酬语"的文化差异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情感.我们认为汉语"应酬语"的口译原则,在现阶段仍应以照顾"老外"的情感为好,即要跨越其字面"语言意义"而译出其"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不同于具体科学及科学同类的精神成果.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这觉醒或觉悟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但并没有实质上的递进关系;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是主体自我反思的精神状态,反映在哲学的对象上,表现为"理念的世界"或"可能的世界",而不是科学所面对的"事实的世界",这决定了哲学体系之间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可比性;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的对象,决定了哲学没有科学意义的"真伪"、"是非"之别,不同的哲学智慧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8.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乌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9.
"多样化"与"简单化" --翻译中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翻译中的逻辑问题,其实就是语篇的连贯性问题,并进一步举例说明中英文实现语篇连贯性所采用的衔接手段不同汉译英,衔接手段"多样化";英译汉,衔接手段"简单化".  相似文献   

10.
日语句末"ものだ"表达的意义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采用客观叙述的形式,叙述说话人(作者)认为具有规律性、客观真理性、普遍性的事物;接在意志动词后表示"应该";对前述内容进行说明、解释;表示过去经常、反复、有规律地出现的事情,或表示对过去的回忆;以"ょ<(ほんとラに、ずぃぶん、實に)……ものだ"的形式表示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