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11月初联合国及世界银行下属“国际丢失财产追索机构”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协助下,采访了大量索马里现役及退役海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关系中一种名为“越境打击”的军事行动,频繁在各种媒体中出现,“越境打击”行动有别于传统的国家间战争,分为国际合作下的获得授权的合法“越境打击”和单边主义的未获授权的非法“越境打击”.中国派遣海军护航编队赴索马里海域反击海盗的护航活动,就是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合法“越境打击”,这体现了中国新外交思维对于主权、内政、参与国际制度、国际合作的新思想,是中国外交转型的一个缩影,对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休止的殴打,恶劣的饮食,有过绝望,谋过“暴动”,生机亦曾近在眼前。包括张磊磊在内的26名船员在“鬼门关”游走了19个月,最终在船东交付赎金后,于2012年7月17日被释后归家。 相似文献
4.
海盗罪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现代海盗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海盗的特点,并对国际社会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犯罪的过程中,尽管有关国际法对海盗犯罪的管辖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国家之间的管辖权冲突依然存在。严重桎梏了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因此要在不违反国家主权原则的前提下解决管辖权冲突,一方面应该确立管辖权顺位;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一个由安理会主导的打击海盗的专门机制;同时,将海盗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也是解决海盗管辖权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印度洋的海盗威胁与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洋东西两端的战略通道,即马六甲海峡和索马里海域与亚丁湾,目前都面临海盗的威胁。本文从海盗产生的根源、组织方式、作案手段以及活动范围等方面,比较印度洋东、西部海域海盗的异同,分析打击印度洋海盗的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中国打击印度洋海盗的行动,阐述打击印度洋海盗在中国印度洋战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涉外商事诉讼中的司法管辖是保障涉外商事案件当事人正当利益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减少国家之间管辖冲突,促进国际协作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在国际贷款和担保合同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当管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相应的案例,介绍了不方便法院原则,期望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我国法院对管辖权主动进行适当限制,避免不当管辖对诉讼当事人造成的实质不公正,以保证诉讼当事人合理合法的利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垄断性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和民营化改革,使传统的普遍服务机制逐渐失效,迫切需要建立与竞争相适应的普遍服务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普遍服务基金是垄断性产业管制改革后的基本手段.普遍服务基金具有独立、竞争、补贴公平等特征.普遍服务基金有效运行应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的有效竞争是普遍服务基金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普遍服务基金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普遍服务机制,中国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普遍服务基金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逐渐成熟,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普遍服务基金制度,完善普遍服务基金机制有效运作的基础,是实现普遍服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的意志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普遍意志与决策意志。普遍意志是决策意志形成的基础 ,决策意志是普遍意志的集中体现。社会规律运作和实现以普遍意志与决策意志的动态平衡态势为客观基础。人类社会呈波浪式的发展以决策意志与普遍意志在形成动态平衡态势过程中的互动为根本原因。正向互动和反向互动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但人们要把争取同向互动作为首要任务 ,原因是激烈的反向互动往往以造成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后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社会政治、历史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析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层级性的交互主体性建构特征 ,有必要澄清生活世界概念之内涵及其普遍哲学概念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法院发展起目标指向检验方法,在网络侵权诉讼和网络消费者合同诉讼中的管辖权确定问题上扩大了电子商务销售者地管辖权,并否定了法院仅仅以网站在法院所在地可被访问为理由而主张管辖权。而欧盟的立场相反,欧盟依据《布鲁塞尔规则》扩张了消费者地管辖权,并坚持因特网诉讼管辖权的可访问确定标准。美国与欧盟在因特网管辖权问题上产生巨大分歧的重要原因是:美国作为电子商务的最大输出国而注重保护电子商务销售者的利益;欧盟成员国则总体上处于电子商务输入者地位,因此坚持以消费者利益为价值取向。这导致《关于民商事问题的管辖权及外国判决的海牙公约》的谈判进展艰难。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18世纪的德国历史主义思想脉络中,包含着一种从历史个体到历史个体的普遍历史解释模式。这种独特的社会变迁思想是在同启蒙思想的对话中确立起来的。起先包裹在天意历史论的目的论外衣中,后来历史主义的发展逐步脱去了这层外衣,在解释社会学传统中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科学意义上的独特社会变迁思想。随着社会理论对韦伯的去历史化,蕴含在解释社会学中的这种社会变迁思想逐渐被淹没了。有鉴于此,本文将在赫尔德以来的历史主义脉络节点中梳理这种社会变迁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普遍主义还是非普遍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是一种典型的非普遍主义,因为它尽管坚信自己学说是终极真理.但认为这真理与实际生活的变化过程内在相关,依靠健全的文化生态而存活,并且否认任何普遍主义的更高标准的有效性.所以,在当今的文化问交往中.儒家会主张一种真实的对话态度:既不参与任何你死我活的文明冲突,不搞普遍主义的竞赛与对抗.儒家坚持一种允许中止交往的对话原则,即对话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中止可能的和现实进行着的交往.如果它感到这种交往威胁到了它的原初文化生态的话.也就是说,文化间对话必须以保障对话的任何一方的文化独特性、他者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多元化——关于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之争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多元文化的命运问题 ,作出了一点思考。认为文化 ,特别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如何对待全球化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格局方面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两种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文章分析了这两种基本态度各自的思想理论前提、特征和主要表现 ,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理论问题 ,并以“9.1 1”事件为例明确地指出 ,过于极端化的文化价值普遍主义立场 ,是可能引发国际恶性冲突的重要根源。因此主张探索一种新的文化价值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4.
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理论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积聚和消耗这两个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巴塔耶对苏联工业化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论述,指出苏联社会的积聚性和美国社会的消耗性,从而概括出他的普遍经济学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认为合理性是一种内嵌于能够得到充分证明的行为方式中的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素质。合理性的内涵涉及一整套的有效性要求,这些有效性要求需要某种论证理论来加以阐明。从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的理论视域来看,合理性的证成具有精致的理论自洽性,但是他企求建立一种合理性的判定与证成理论,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构想色彩。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方法的普遍智力品格及其限度——从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称谓争论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的称谓之争反映出的学术失范现象说明,对于致力于息争止讼的法律方法应该遵守普遍的智力标准,保证思维的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深度、广度和公正.法律方法是规范、指导法官做出合理的法律结论,并对该结论予以评价的规划和标准.其应具有规范性、构建性、评估性等功能.法律方法是一个尝试性的法治悖论解悖方案,是一种立场,这种立场的核心是对法律思维予以明确的规范和约束,它比所谓的经验与智慧更能捍卫法律脆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网络安全正成为影响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过去十年里,东亚地区尽管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本文以安全化理论为视角,分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的基本态势,以及东亚各国网络安全化模式的差异性,并就如何推进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笔者认为,东亚国家在网络安全威胁的意象建构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降低了推进集体安全化的成效,有可能阻碍东亚网络安全合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分别表现为交叉关系,要搞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应把握客观事物中类和分子、整体和部分、集合体和个体三种不同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把一个概念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准确判定它的类属.这样,才不会在概念的使用上出现“误用集合”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资集体协商兼具中性和非中性的政府偏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共享”的共同富裕特征。为刻画政府主导的工资集体协商,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偏向的最后要价仲裁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随机优化模型展开相应的数值模拟,论述了政府设定劳动报酬目标占比并通过调整政府偏向加以推动实现的可能性。在经济政策指向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能促使劳资双方工资出价向目标占比值收敛,为政府调节初次分配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优化途径,因而具有助推共同富裕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集体行为。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技术提供了事件发展的最初动力,媒体间的互动协调则强化了特定舆论的力量,使其成为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并最终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影响。网络舆论的力量既给政府的社会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对现有的社会管理和信息控制模式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