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多元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捷 《阅江学刊》2012,4(5):87-9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上是以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单一模式。近年来,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和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远距离就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开辟国外劳务市场等途径探索多元转移就业路径,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娇萍  邢方 《唐都学刊》2005,21(4):74-7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及其转移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来专家们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与现代农业及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对称角度看尚显不足。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是实现剩余劳动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中,要不要持续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是广大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黑龙江省乡镇企业近些年同全国一样,有了较快地发展。到1987年底总产值已达85.5亿元,并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在农村几乎无所不包的行业和产业。从业人员已有147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以上。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以工补农,加快农村经济乃至全省整个经济的振兴,都开始显示出不可缺少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我省乡镇企业毕竟是基础差,起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西部地区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外出劳动力回流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如何解决那些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作能力较弱的群体的就业更是面临艰巨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的发展,而且拓展了就业途径,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性的特定要求与回流劳动力人力资本状况相适应,使得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的就业具有更低的人力资本再配置成本,提高和增加了回流劳动力的收益,对吸纳回流劳动力具有积极作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 ,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体水平低和劳动力转移滞后 ,其结果使得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偏低。其次 ,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 ,提出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导要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支付向城镇转移的各项费用,素质能力偏低,弱化了转移意愿,降低了转移空间(就业空间),从而导致城镇化进程滞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能够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通过的素质门槛也较低,从而对转移能力的要求也较低。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小城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能力;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制度成本、生活成本与心理成本均较低,就业建设是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如果苏南、杭、宁、绍地区的乡镇企业称得上比较发达的话,那么起步较迟、水平较低的金华市乡镇企业,只能称之为发展中的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企业上规模”已成为指导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在乡镇企业不太发达的地区,则往往照搬发达地区的经验。然而,“企业上规模”是否同样适用于发展中的乡镇企业,我以为是很值得探讨的。企业上规模通常是指企业的大小问题,即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根据集中程度可以把企业规模分成大、中、小企业。我们认为,企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规  相似文献   

8.
一、劳动力的转移 (一)劳动力向域市的转移任何一个国家,居民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既有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也有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人们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称作“城市”,把人口集中在一定地区的现象称作“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是通过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来实现的。人口转移,有随同父母的子女转移,有求学学生的转移,有出嫁女子的转移及退职职工的转移,但其核心是“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吴群 《求是学刊》2005,32(5):50-54
文章提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公平发展;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促农,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促农;建农补农实现反哺促农;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以城带乡促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从总体规模态势、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结构、外出时间选择、流向区域选择、外出方式与工作寻找方式、就业范围和产业领域、职业分布层次、流动变更程度等八个方面做了统计分析。作者认为,90年代后期和下个世纪初期,将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把农业劳动力转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加大城市化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群 《求是学刊》2003,30(5):61-6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岚  张朴 《创新》2010,4(5):42-45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层面的"两型社会"实验区,其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方法措施包括:坚持城乡统筹、"两条腿走路"方针;解决二元体制问题,消除体制性障碍;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因势利导,促进合理转移;提高组织化程度,切实搞好服务;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13.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目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拓宽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阐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优先流出,而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则留在农村和农业中,这就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数量丰富而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农村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失和净流失状态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我们除了要研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外,也不能忽略怎样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各级财政改变过去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做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培育懂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等方法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含量,防止优秀人才过度外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返乡农民工激增,自主创新,多途径实现转移,二代农民盲目求职,一代农民择业谨慎.影响农村富余劳动转移的因素有国际金融危机、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富农政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相关对策:加速制度改革、加快区域协作、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等以继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控制城市外延规模,提高农民住房效益,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减少耕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国富 《社科纵横》2005,20(4):197-198
甘肃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其它行业、其它地区转移。但目前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需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 ,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 ,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 ,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 ,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 ,搞好村镇建设规划 ,控制城市外延规模 ,提高农民住房效益 ,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减少耕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许多城市企业富余职工被排放出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数千万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赚钱,形成了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民工潮。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会占据城市职工的就业岗位吗?城市劳动就业是否会因此而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呢?两者关系究竟如何?一、外来农村劳动力对城市职工就业再就业的影响许多人担规模庞大的外来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会造成城市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