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晓丽 《社科纵横》2004,(4):103-104
我国古曲诗词中融禽鸟虫鱼入诗 ,源远流长。孔子总结《诗经》的特征时就曾认为 ,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 ,咏物诗中的动物意象更是大量出现 ,但一般说来这类诗作就时代而论 ,有初、盛、中、晚之不同 ;就诗人讲 ,有个性经历之区别。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罗隐的咏物诗。详检有关研究资料 ,对于罗隐诗 ,研究者多涉足和标榜的是其讽喻诗 ,而对其咏物诗涉及者却寥寥无几。其实罗隐咏物诗别具特色 ,不仅生动形象 ,委宛含蓄 ,且所猎广泛 ,有托物言志 ,有讽讥世事 ,有的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有的只是遣兴咏物 ,了无所指 ,属于纯粹的咏物诗。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4):12-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了深刻阐释、运用和创新。从传统生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出发,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必须相互统一、互相融合;从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太极生万物思想出发,他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在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习近平运用传统生态文化智慧,主张保护农村自然生态面貌、利用自然生态力量化解城市发展弊病、通过节约资源来保护生态环境。在吸收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习近平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很好回答了生态与经济之间应具有的关系,因此是对传统生态文化的极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梁敢 《创新》2013,(5):102-106
刘定逌是壮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教育家。文章主要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刘定逌诗联进行英译,再现其诗联创作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及诗人融感性、浪漫及理性反讽特征为一体的思想精髓。只有深入了解作者对诗的历史文化背景、诗歌形成的过程及对诗的目的意义等整个生态环境,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还原其生态面貌,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海美灵 《生存》2020,(6):0201-0201,0200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盛行,是文学会社发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宋代文学的辉煌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浅谈宋代文学的文化地位、文化发展,以及文化文学繁荣的原因和研究的现状。以及苏辛两位豪放派词人的词之异同与原因。  相似文献   

5.
国外有人认为地球和大气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对污物的净化作用无限,从而片面地追求速度和产值.其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急速枯竭、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植物生物的大量破坏,甚而威胁到人的生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久而久之就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因此,在探索新的发展经济的道路.主张在自然生态中搞协调的经济,即生态经济.日本关于生态经济的论述很多,东洋大学神里公教授的《生态经济学的课题和方法》(见《经济评论》1979年5月号)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论文阐述了生态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论杜甫“秦州咏物诗”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杜甫“秦州咏物诗”的艺术创新聂大受唐代诗人杜甫寓秦州期间,写有咏物诗十余首。这些诗虽然德篇幅短小,但是在艺上有许多创新,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如钟惺所说:少陵如《苦竹》、《蒹葭》、《胡马》、《病马》、《溪鸟勒鸟》、《孤雁》、《促织》、《萤火》、《归...  相似文献   

7.
侯艳 《社科纵横》2010,25(10):101-104,108
金谷诗人与兰亭诗人生存状态、精神心态、思想形态的差异,使他们对山水的生态审美情趣、生态审美思维与审美诗风、诗境都发生了变化.从文学生态学角度考察这些变化,可以窥见两晋文人山水生态审美之渐变,这对研究中国山水诗的兴起与发展、山水诗风与诗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皓琨 《求是学刊》2007,34(2):109-112
诚斋体与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诚斋体表现出的“童心”已经不只是本真意义上的儿童之心,而且渗透着诗人的理学观照。诚斋体中的童心不但表现为儿童的童心、万物的童心,还表现为诗人的童心,三者共同建构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显示了诗人透脱的胸襟,使诚斋体成为宋代诗坛的诗歌范型。  相似文献   

9.
千古诗心万代嗣响——毛泽东周恩来与陆游诗词○庆振轩王海兰我们在收辑、注解、欣赏、研究中共领袖诗词的过程中,宋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诗词对之的影响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发现,尽管诗歌史上群星璀璨,佳作众多,但同一诗人的某一首诗作对几位领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3):104-107
陇南乞巧民歌文化渊源久远,内容丰富,蕴含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宗教信仰等元素的和谐构建。陇南乞巧民歌具有团结互助、真诚友善、勤劳质朴的现代价值观念,具有人类社会直续发展的合理诉求,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民间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赵克礼 《唐都学刊》2007,23(1):69-75
迄今为止,我国对古塔的研究基本限于建筑艺术和宗教范畴。本文通过陕西宋代古塔遗存的区域位置和建造特征,研究宋代古塔建筑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等背景,阐述宋代古塔与重要交通道路以及州、县等行政统治中心的关系,分析战争时期社会经济对建塔资金的影响,指出古塔特征具有阶段性行政区划的特点,以探寻古塔研究中历史地理价值取向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正绘画是人类的本能,天性懵懂,便有将所见绘于纸面的冲动。其中,花草、鸟兽更是人类最熟悉的描摹对象。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岩洞中、瓦罐上,常见各种植物、动物的纹饰。随着绘画的逐渐发展,这种对自然界中一切生灵的描摹,便被统称为花鸟画。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有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  相似文献   

13.
无缘无故地杀死动物和毁坏植物是道德的呢还是不道德的?能不能以某些生物无用、植物没有痛感为理由来为这种行为辩解?大多数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A.施韦兹(1875—1965)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他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神秘的产物,对生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他在自己的伦理学中提出了“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4.
陈中 《社科纵横》2014,(3):111-1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观念极其普及,天人和谐的自然生态观以爱物惜命、敬畏自然为标的,由此衍射出的文化观则以、兼容并蓄、以异存同为旨归。儒家文献《礼记·王制》篇便很好地体现了此自然、文化两种生态观,其中所透显出的现代性与普世性价值,对治理当今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生态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娟  尹贵斌 《学术交流》2012,(12):159-161
中国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上与西方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西方文化中天人是对立的,中国文化中天人是合一的;在自然界与人类的产生顺序上,西方人认为先有人后有自然界,中国文化认为先有自然界后有人;在道德起源上,中国文化中道德源于自然,西方文化中道德源于神的启示。这种差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从和谐走向冲突的文化根源,从深层次上说来,环境危机属于文化危机,环境污染属于文化污染,要从根源上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文化反思入手。  相似文献   

16.
吟游诗人观可谓是惠特曼之诗歌创作之根基及精髓,这一观念对文学作品的构思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及现实指导意义。吟游诗人观之具体体现涵盖着隐喻化概念,两者息息相关,交融相承,构成了文学作品创作之完美篇章。本文将对其吟游诗人观之基本概念、对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性、与隐喻化概念的关系等进行简要的阐述及探讨,旨在点明惠特曼是自由、民主、大自然以及普通生活的热爱者及其歌手,让读者了解其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丰富思想、文化、时代内涵,达到让读者拓展自己内在的文化心理空间以及提高对生活及文学作品美之欣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晚期青花瓷就已产生,为何宋代几近湮灭,元代却迅速成熟,居瓷之冠绝?本文认为这是元代特殊历史背景下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蒙元统治者对蓝白两色的尊崇以及伊斯兰诸国对蓝白两色的价值认同是元青花瓷得以迅速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顺应、继承和光大,以及对西域和伊斯兰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是元青花瓷成为国之瑰宝、瓷之奇珍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论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把宋代文化高峰的形成称为“中国文化之谜”。本文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对“忧患意识”说和单纯的“经济基础”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企业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企业是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在开发和利用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生物与环境的结合体。现代企业实质上是由企业生态系统和企业经济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耦合而成的一个生态经济复合大系统(EnterpriseEco-...  相似文献   

20.
任群 《阅江学刊》2011,3(4):138-143
茉莉花是热带花卉,在中国本土的普及经历了由南向北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宋代咏茉莉花的诗歌作品逐渐增多,南渡时期的贬谪诗人对茉莉花审美价值的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士大夫对茉莉青睐有加,形成了月夜享受花香的欣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