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在论述真理发展规律的时候,往往只讲一条规律,即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我们认为,这条规律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非是真理发展的全部规律。人类的认识发展史表明,真理不仅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而且是在其自身的相互融合与拓展中发展的。因此,真理颗粒的相互融合与拓展也应当是真理发展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处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诸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一种活动。它既表现为一种静态的认识结果,也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而所谓真理与谬误的斗争规律,正是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范畴内,揭示  相似文献   

2.
一、真理的实在真理的传统形式:真理作为概念、结构或关系只能是肯定的东西。真理与实在的区别在于:真理不仅是存在着的,还是正确无误的,真理不可能来自谬误或错误的政策。所以,真理具有肯定的特性。这一肯定的特性能够被作为绝对知识而予以强调。为了新思维起见,我们必须超越真理与实在之间的这一鸿沟。实在不仅是肯定性的真理,它也可能是谬误。因而,实在也可能是否定性质的真理。结论:可以把实在描述成以下的东西:a.作为肯定性质的真理,实在是我们必须保存的那部分实在。b.作为否定性质的真理,实在是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现行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对于真理观的某些论述,是值得商榷的。一、关于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①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正确的。第一,这个定义把真理归结为内容,而忽略了真理的形式。任何一个正确的概念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真理”这个概念比不例外。我们绝不能因为论述“真理是客观的”,而  相似文献   

4.
寻求解决问题的理性坐标对于人口问题怎样认识,怎样判断,怎样对策,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有过各不相同的主张,其中不乏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卓越思想,也不乏荒谬绝伦的谬种流传。而且真理和谬误,精芜杂陈,此国行得通的政策,在彼国则根本行不通。现在,在世界不同的地区,鼓励生育和节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对罗尔斯事实与价值关系二元论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欧陆哲学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了关于事实与价值、共识与真理关系问题的论战。哈贝马斯反对罗尔斯将事实与价值、正义与真理分离以及认为正义、共识离开真理而自由独立的二元论观点,坚持事实与价值、正义与真理的一元论,体现了他要重建被后现代哲学所消解了的理性信念,以及重建人类理性生活和社会共同体生活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法律是调整社会有序运行的行为规范;法是一个过程,它是运动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它是辩证统一的、是可知的;它是真理与谬误、良法与恶法的对奕;法律本身是真的,它也是美的,美可启真,美亦储善;法具有和谐之美的形式美和寓意之美、人文之美的实质美。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经过20年的沉淀与反思之后,当代俄罗斯社会及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俄罗斯现实问题的现象在悄然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学者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所体现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自发以社会实践为检验真理和鉴别谬误的标准、拟以阶级分析方法考量当代社会问题和以制度为基点分析当代俄罗斯发展的瓶颈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又称“吃”文化,“世界之最”数咱中国发达,八大菜系5000多种,以此来夸耀中国文化之灿烂辉煌和渊源流长原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理沿着同一个方向迈过半步就是谬误。人们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同样地塑造着人。“饮食文化”的消极面便是如此。消极面最突出的表现是把“吃”作为人生目的,“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是最典型的说法。历代统治者信守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教条,认为  相似文献   

9.
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承认真理有用,认为真理是有价值的。然而,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真理价值论,划清它们的界限,是个颇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以胡适为例,谈谈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真理价值论的区别及其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承认真理有用,重视真理的价值,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基础上的,以尊重客观真理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来主张,客观实在是可知的,真理乃是符合客观实在的认识,所谓符合即正确反映客观实在及其规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全然不同,实用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哲学。胡适依据实用主义的经验论,在评价所谓旧派哲学家关于“真理就是同‘实在’相符合的意象”的论断时,提出一个什么叫做“和实在相符合”即认识和实在关系的问题,并作了否定反映论和客观真理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1.哲学、进步和计算机革命工程师思维可说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产物.然而,直到科学技术革命现阶段以前,工程师思维并不完全科学和合理.科学根据只是它的一个支柱,另一个支柱则是培根有关人支配自然界的思想,即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成果,毫不关心会带来什么消极后果.培根的支配自然界的思想和韦伯的理性观念都曾起过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作用,但它们不单纯是一种谬误,而且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点和思维方法的产物.用培根的名言说,真理和谬误都是时代的产儿.然而,资产阶级对待生产的态度最终导致生态危机,导致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枯竭以及不合理地消耗人力.这一弊端并不是很快就能被人们意识到的.只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正杜大恺先生曾这样说过:"历史对于真理与谬误、理智与愚昧的判断,经由历史思考影响历史行为,使历史不断摆脱偏离理性的荒谬,建立并维护历史的公允与尊严,使历史一步步趋向神圣。虽然千回百转,甚或暂时的倒退,历史仍会回到它既定的目标上来,并沿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历史意志的影响力是非凡的。"在工笔人物画的当代发展中,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都在观念和技术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困惑伴随着脚步,但仍呈现出欣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四人帮”利用文件和报刊,抛出了一个反马克 思主义的“阶级真理论”,并以此为“理论”根据,对“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马克思主 义口号大张挞伐、他们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 级的真理”,攻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讲平等”, 是“掩护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的“资产阶级口号”,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毛 泽东思想的极其反动的口号”。此后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和在真理面前是否平等的问 题,就成为一个禁区,对此,人…  相似文献   

13.
对真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同客观现实相一致;另一种认为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和列宁持第一种态度,青年马克思主张第二种看法。这两种看法在伦理学的真理问题上产生不同的后果。(一)第一种是描写主义的看法,其含义是:假定对事实(行为)的描述只起道德语言的语义作用,那么当他们如实地描述事实时,道德判断才是真实的,否则就是虚假的。描写主义分为自然主义和直观主义。自然主义认为,作为道德判断所描  相似文献   

14.
奥古斯丁否定说谎的正义性并且明确肯定每一个说谎都是罪。以大卫·德西莫、约翰·冯·海金为代表的一些学者,都对说谎的绝对主义提出了质疑。但是,他们忽视了奥古斯丁的神学意图,而且他们的论证包含着对真理逻辑和爱的逻辑的混淆。正是在奥古斯丁对真理、爱、正义和善的神学阐释中,说谎的绝对主义呈现出难以克服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现行哲学教科书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表述有许多疑问,概括地说:现行哲学教科书关于两者辩证关系的表述与自己对两者所规定的含义相悖,也就是说,两者的辩证关系不是两者含义中应有的合乎逻辑的关系。为能说明疑问,下面简要列出现行哲学教科书在两者含义和辩证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属性,或任何一个真理,只要是具体的、客观的真理,就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2.所谓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有两点含义:A(谓之静态含…  相似文献   

16.
山菊同志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一文,对“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讲法提出了疑问,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也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对真理的认识是一大进步,但觉得似乎还应该再补充一点意见: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客观性,也是统一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真理的表现形式的主观性质,因为真理既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又是客观范畴,它的内容的客观性可以不依赖认识主体,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则必须要有认识主体参加。如果离开了认识主体对客观真理所依据的客观内容的反映或表现,也就无所谓有认识论中的真理了。因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表现为其内容和存在形式的统一;而真理的主观性质则表现在真理在认识主体上的表现形式。把真理的形式区分为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也符合事物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区分。这样既可以肯定了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正确表述了认识论中认识主体和客体对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全球化辩论的各个派别中我都发现了真理、夸大和谬误。很少有人既看到好处 ,也看到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商界领袖看中全球化的利益所在 ,例如大量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提高就业与收入并带动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过来又可以增加对环境和其他重要社会目标的投入 ;竞争还可以导致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改进 ,并使经济孤立主义不再有生存的土壤。辩论的另一方则强调了其阴暗面 ,比如不公平竞争、童工问题、环境污染、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饥荒、收入差距加大、政府丧失权力以及所有人都面对的国际犯罪、流行疾病和全球恐怖组织…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一条已被新中国建国后三十几年的革命和实践所证实了的真理。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同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19.
吴灿新 《探求》2023,(1):17-24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性的内在要求,是真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国情特质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伟大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客观的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这一提法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它歪曲了真理的本质 ,造成真理问题的模糊不清和诸多理论上的矛盾。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其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