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转型当前遇到的阻力与障碍包括:由军事管制型向官僚治理型转变之难,运动式治理向法治化治理转型之难。目前防控体系的转型面临着双重任务,法制化、正规化建设是基本任务,同时还有由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的转型目标。转型过程中社会治安的困境与成效并存,以犯罪预防为重点,以满足公共安全需求为目的,提高法治化程度以逐渐转型。  相似文献   

2.
王焱 《社会工作》2011,(12):83-85
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随着政府的转型也正在由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公共服务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运行机制上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以满足公众的安全需求为目标。公众安全需求的意见表达机制、意见聚合机制、决策和执行机制和基于公众评价标准的评估机制、反馈机制是新型防控体系运行机制的主要方面。这些机制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循环往复系统,不断推动防控体系进行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3.
王焱 《社会工作》2011,(6):83-85
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随着政府的转型也正在由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公共服务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运行机制上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以满足公众的安全需求为目标.公众安全需求的意见表达机制、意见聚合机制、决策和执行机制和基于公众评价标准的评估机制、反馈机制是新型防控体系运行机制的主要方面.这些机制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循环往复系统,不断...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突出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从国家主导包办向社会、企业、个人多元参与转变;由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向管办分离、政事分开转变。为此,政府需要实现从经济目标优先向社会目标优先的转变,建设型财政体制需要向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转变,实现依法行政,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构适合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政府管制是建立在"命令与控制"理念基础之上的一套"官僚制"管制制度,被管制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其模式和方法手段呈现单一性.在和谐社会构架下,政府管制模式应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政府主导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的创新模式;从单纯政府限制模式逐渐转变为提高管制对象自觉精神的激励模式;从单纯的政府政策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协商型政策管制模式;从政府单一主体的管制模式转变为社会参与的多管制主体模式.和谐政府管制的核心是重塑"和谐"精神,认识并坚信政府与社会成员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魏运才 《社科纵横》2007,24(4):22-23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转型,一是科学地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实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树立政府“大服务”理念,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严振书  邵沁妍 《创新》2010,4(2):113-115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转型速度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社区发展将呈现渐次推进的梯度格局,政府将由直接参与、推动转向为引导、协助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社区居民将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方式将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区服务将进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政府作为单一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社区的发展现实,需要向现代治理方式转变。根据治理的基本要素和特征,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框架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公共服务决策、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服务供给过程、公共服务的效果。但现有案例表明,社区公共服务决策、供给过程和公共服务效果评估,与公共服务的治理要素不完全符合,这成为阻碍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关键问题。同时,这也与政府的公共政策体制、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力结构与职能分界、社区公共服务制度有着重要关联。因此,社区居民有效参与公共服务决策、多元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权责分工与协同合作法治化、公共服务效果监督评估的制度化等,是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娟 《社科纵横》2012,(8):51-52
近年来受社会转型影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问题凸显,地方政府维稳压力增大。面对诸多社会安全管理难题,地方政府必须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健全动态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集成化的社会力量联动体系,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雾霾污染考验国家治理的行动模式,公民参与雾霾治理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现实必要性。在当前雾霾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面临的困境包括"搭便车"行为与"囚徒困境",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不完善,个体行动乏力,缺乏法律保障、制度保障与组织保障等。公民个人应当树立环保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在源头上直接参与雾霾的防治,进而参与雾霾的公共治理活动。政府要建立大气治理信息共享渠道,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多种信息收集渠道,汇集对大气治理的意见和建议;把公民参与纳入环境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公民参与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促进或推动公民参与雾霾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应发挥其组织和专业优势。此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也是雾霾治理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围绕着学术评价侵权的提出,本文结合案例讨论揭示了该类侵权是造成学术风气败坏的重要因素。在分析了"人治"路径治理乏力的同时,作者提出了"法治——参与"的新路径来遏制评价侵权,包括防控不端的微观结构,例如公资源开放和问责的流程;并在新旧路径比较中梳理出变革学术评价制度的线索,包括正当评价权的确认、四类制度的推进和公民参与来达到有效治理。这些诉诸"看得见的正义"的举措(包括颁发预防侵权指南)是对评价侵权的一种主动防御,也意味着对高端产品和创新人才的保护由人治转向法治路径的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公民权力的角度来界定公民参与。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自组织形式,是公民权力的重要实现途径。文章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在三种公民参与模式中的作用和特性。其中,结构性参与的赋权意义最强,但尚处于自组织性薄弱的个体参与阶段;最常见的决策性参与中,倡导性非政府组织虽然在某些领域获得成功,但仍未形成普遍的制度性参与途径;参与式治理模式则在农村、城市社区、弱势群体自治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公民权力新的生长点。文章最后指出,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的首要障碍是中国传统的取舍性权力结构。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首先必须建设共享性权力结构,其基础是政府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3.
齐海丽 《创新》2012,6(1):41-44,109,126,127
服务型政府是"公民本位型"的民主政府。一方面服务基调的奠定为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也具有提高制度供给能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实价值。为此,要从参与氛围、组织载体、制度渠道、参与形式、公民素质等五方面来强化公民参与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妍  田启波 《探求》2011,(5):40-44
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与消极双重效应。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个人权益、规范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方式、实现维护政治运行稳定的目标。面对目前的障碍,应从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加强互联网制度建设、完善政治参与路径、倡导高尚网络伦理等方面寻找络政治参与制度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艳 《社科纵横》2011,(9):32-34
倡导"社会包容",已成为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一个新思路,为中国政府治理研究提供新视角。社会包容理论蕴含着政府治理中要体现公平正义、公民为本、公共服务等价值诉求。同时,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等是实现政府善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虞崇胜  张星 《创新》2010,4(1):11-14
"群众参与"模式是建立在国家与社会高度统一、国家对资源的高度控制和垄断基础上。"群众参与"往往是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需要。而在社会转型期,国家与社会逐步分离、市场经济唤醒了民众的利益意识和权利意识、"单位人"开始向"社区人"转化。在实行社区自治,建设基层民主的背景下,政治、社会、经济的诸多变化要求社区参与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即从"群众参与"走向"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7.
《探求》2020,(1)
德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在政府机构改革、信息公开、政府采购监督、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建立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现代政府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参与区域协同治理、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实现的。建议广州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发展引擎作用,发挥公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主体作用,对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畅通公众参与政府治理渠道,推动区域协同治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与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一种新兴总体范式,环境智能的重大创举是把日常生活再造为“实世环境智能系统”传播模式,借此影响由公民包容、公民教育、公民参与这三类实践组成的公民身份,衍生基于环辅型生活方式的公民包容、泛在学习环境中的空间公民教育、环治术助推的公民参与。理想状态下,该变革可使民事行为能力受限者免遭社会排斥,用地理媒介提升全民素养,让公民能自由且不失科学引导地求索发展目标。但日常生活的高度技术化或将制造并驱逐大量边缘人,催生数字商民和实世环境茧房内的“快乐公民”,令公民参与充满盲情、偏见动员和“被同意”。上述风险在布局新基建的中国兼具可能性与特殊性,应警惕技术解决主义,以保卫公民身份之健全。  相似文献   

19.
杨佳璇  运迎霞 《学习与探索》2022,(10):39-45+190
公交都市建设是贯彻落实我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十余年的公交都市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出行需求与交通供给、公共交通与土地开发、公共交通与私人小汽车、公交都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无法适应发展要求。为此,亟待转变公交都市发展方式,在社会治理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公交都市建设的转型发展。本文明确了社会治理视角下公交都市建设转型的原则和目标,以实现由设施建设向服务供给转型、由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型、由关注城市发展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型,并提出具体实现途径,包括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四化”新要求、发挥行业协会协同作用、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治理城乡社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天津市通过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基层平安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力争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通过构建以警防、民防、技防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全市社会治安局面的有效控制。为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平安建设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今后应当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综治合力、实现齐抓共管,并着力构建现代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