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正在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贸摩擦的中心,尤以中美贸易摩擦最受关注。与20世纪中后期愈演愈烈的日美贸易摩擦相比,中美贸易摩擦在经贸政策、进出口市场、汇率变动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美国在摩擦中的表现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又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中国不仅需要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内外需协调发展,尽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强化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需要深入了解贸易对象的相关法规、社会文化以及国际规则惯例等,以缓和、化解当前面对的摩擦,并以更加灵活多样的策略应对今后将会继续增多的摩擦。  相似文献   

2.
日美贸易摩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美贸易摩擦堪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摩擦。正因为如此,本文在探究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分析了日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及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深入总结了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过程中的应对措施。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在应对中外贸易摩擦过程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金凯 《日本学刊》2020,(1):138-158
中美贸易失衡是继日美贸易失衡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又一关注焦点,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通过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入手,对日美贸易失衡中的产业冲击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中美贸易和日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的影响、贸易对就业的冲击、产业竞争与互补程度以及出口管制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与中美贸易失衡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责难中国,并借此发动贸易战,是美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固有偏见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托词,中国需要在谋划中美磋商和反制的策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等方面进行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4.
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长达四十余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美国面临着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问题的困扰,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回顾与分析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探讨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得知经常账户不平衡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上的差异,需要采取结构性改革措施调整,贸易措施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分析日美贸易摩擦历史发现,日本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应对了美国的贸易措施,但也存在错误的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贸易摩擦抑制产业升级等教训。中国应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对华投资,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矛盾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是发展大国间经贸关系的关键所在,日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在研究日美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变动轨迹基础上,即在研究日美间从“单向”型相互依存、“摩擦”型相互依存、“遏制”型相互依存到“均势型”相互依存与日美贸易摩擦矛盾关系变动轨迹的基础上,对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发展与大国间经贸关系的启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外直接投资是战后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之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日本相继出现了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起到了缓解日美贸易摩擦的作用,这在彩电业和汽车业表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日美投资摩擦。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防范由此引起的投资摩擦和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为何逆势而行、执意加强贸易保护?又为何针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回顾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频发并不断升级的日美贸易摩擦,从中或可找到答案。基于对华"301调查"报告,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约达600亿美元,涵盖千余种产品。特朗普这一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招致美国经济界的批评和担忧。与30多年前日美之间那场"贸易战"相比,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似有类似之处。所以30多年前日美"贸易战"可能会给中国一些启示,并以此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的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疏远到再定位的过程。本文拟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角度,分析日美关系的调整过程,并尝试对中美日三角与日美关系的前景作一分析。之所以将日美关系置于中美日三角中加以考察,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以后,从对亚太局势的作用和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讲,中美日三角是核心,三者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亚太局势的稳定和未来秩序的基本面貌,中美日三角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比其他各个三角关系的主要特点便可知道,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变化关系到全球国际政治关系的走向,但由于俄罗斯实力尚未恢复,处于一个过渡期,…  相似文献   

9.
美欧之间的经贸纷争与合作是美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特征一直贯穿于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中。"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援助政策帮助欧洲恢复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复苏,同时也成功地通过援助附带的经济要求打开了欧洲市场,并且在国际货币和金融领域成为制度的设计者和主导者。随着欧洲实力的恢复,特别是欧洲开始实施一体化战略以来,美欧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摩擦日渐增多。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为美欧双方在经济合作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合作仍然成为美欧关系在经贸领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到80年代摩擦重心转向汇率问题,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但日元升值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果。日美贸易摩擦中汇率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日美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发了两国间的国家利益冲突。美国企图利用美元特有的地位,影响和操纵他国汇率,以维护自身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人们期待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理想主义强调对外援助的人道主义关怀,反对把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援助的优先考虑因素甚至唯一决定因素.理想主义为美国的外援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美国政府与个人进行对外援助宣传的思想武器.实际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并非如其所说是为改善他国人民的福利,而是另有目的,尤其是美国将对外经济援助与人权挂钩的做法,削弱了经济援助原本应有的人道和慈善的本质,在国际上理应受到诸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 ,各国政府应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便制定灵活务实的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3.
The Office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OEO), was created at the height of Lyndon Johnson's “Great Society” anti-poverty programmes. It represented a degree of radical activism that reached its culmination in the 89th Congress (1965-66) and indeed has never been repeated: that Congress was perhaps the only genuinely left-liberal one this century (outside the New Deal era, at any rate). The OEO's social policies were tied to a particular theory of public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that a “rival” federal agency to the existing ones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now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et al) could escape their conservative norms. Both at the federal level and in the “field” agencies it spanned to implement its programmes, the new approach to social administration was to by-pass traditional channels. This short, illustrative rather than definitive article, examines how such an approach was undermined by both the U.S.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by traditional “politics as usual”. It is but a snapshot of the era. However, it hints at the general problems that such approaches to “by-passing” traditional agencies and attempting to develop a new autonomy in social reform may have in many countri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decentralized political structures. For, while decentralized politic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barriers to reformers seeking to by-pass traditional elites (which themselves tend to be decentralized, mirroring political structures), it is suggested here that the balance sheet will tend to be negative from the viewpoint of reformist social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理想因主体不同而异。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更发达,并能主导世界和经济全球化本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能尽快的发展,并能使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改变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不利地位;两者应统一到理想的经济全球化上来。理想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要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两者的差距要缩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可通过适当的路径,有条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朱颖 《日本学刊》2007,(3):47-59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占世界的40%。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崛起并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日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两国经贸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90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和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出现改变了日美两国的关注焦点等。日美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日美经贸关系有双边和多边渠道,但建立日美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第三个渠道。中国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 ,随着冷战的结束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对各国及各国间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而且不断地冲击着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对全球经济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 ,又有不利的一面。为了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秩序 ,就应不断完善国际经济法体系。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必将会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一个更好的法律环境 ,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人们久论不衰的话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直面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俄罗斯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也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且,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基于此,本文将俄罗斯经济和经济发展置子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从多角度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和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晓英 《今日辽宁》2002,(1):38-39
在建筑风格上,这是一座与香港大学极为相近的学校,她坐落在素有"北方香港"之称的大连,地处黄海之滨的大黑山脚下,她就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简称开发区一中).  相似文献   

19.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不仅仅是在过去,即使是在今后仍然需要加强。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中,日中民间经济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应将视野从日中扩大到东亚整个地区去考察。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繁荣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和日本都应重新审视世贸组织协定以及经济合作协定对今后经济贸易的影响,并考虑出对策。而为此,“官”和“民”都应该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能。  相似文献   

20.
小岑 《今日辽宁》2001,(Z1):72-73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坐落于辽南美丽的大黑山下,面临大连大窑湾新港,是一所同大连开发区同步崛起的年轻的学校.2001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园建筑之宏伟如罗刹海市中的城池,结构之精巧如天方夜谭中的宫殿,室外绿化如精致的园林,虽未装修如宾馆之高雅,配置却有如大学之丰富.这是一所以"无比洁争"为环境卫生标准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