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洪武时期,内库财政收入特点有三:1.内库中制度性的常规田赋岁入不多,非常规、无定额的田赋改折在内库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2.纸钞在内库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其主要来源有田赋改折、商业税收及宝钞提举司岁造之数;3.商业税收收入对洪武时期内库财政而言意义巨大.内库财政支出特点亦有三:1.纸钞在其各项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2.各项公共开支在内库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份额;3.赏赐是洪武时期内库极为重要的一项财政支出.内库收支的这些特点分别对洪武乃至其后的明代历史和财政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财政,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顺治至康熙中,开国之初,征伐频仍,战乱不息,财政困竭,钱粮不充,为清代的“紧财政”期。第二个时期;从康熙中至道光年间,帑藏充盈,府库垒积,是清代财政的“宽松”期。咸同以后,国力竭蹶,财政捉襟见肘,每况愈下。这里仅对清初财政暨稳定财政的有关政策,作初步探讨。 一 顺治七年以前的财政收支情况,史籍俱未详载,张玉书说:“七年以前可考者,盐课制钱而已,其余钱粮,未经奏销,无可稽考。”顺治八年后岁入记载较详,但终顺治一朝,“计丁田二项并杂税盐钱”实征银数,未突破二千六百万两。顺治十七年最高为“二千五百六十六万四千二百二十三两有奇”,大约是乾隆年间岁入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3.
产品结构调整,实质上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因此,它必须以生产要素的现实状况为依据。贵州资金、技术设备等属于稀缺要素。就资金来说,地方财政年年靠中央补贴,1986年是贵州财政历史上较好的一年,然而其中财政收入169,697万元,支出却达到303,860万元,中央补贴占三分之一。全省86个县,收不抵支吃定额补贴的有63个县,占73%。财政支出项目中,1985年仅“人头费”就占财政支出的62.9%,再剔除其他非生产性开支,地方  相似文献   

4.
清代盐税与田赋是云南财政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民国初年,盐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亦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田赋.而1915年云南护国讨袁,军费的主要来源亦为盐款.可以说,盐课税是云南财政收支的支柱,它在财、政、军、文各个方面都参与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全国的烟叶种植、卷烟生产的大省,烟草行业每年上缴的利税在全省税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全省工业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两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许多市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及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辉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是史学界十分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大量题本,对清代地租形态的发展变化作一初步探讨。一、清代实物分成租的特点自秦汉以來,实物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的地租形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形式。所谓分成租,是地主和佃农按照契约议定的比例分收佃农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作物。清代实物分成租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佃农经济条件的好坏,决定了不同的地租率。如果佃农不能自备耕牛、农具  相似文献   

7.
桂剧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剧是广西的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解放前,它以桂林为中心,广泛地流传于桂北和桂东各县。清代初年,桂剧曾两度进入云南,在昆明设立有“桂花馆”,滇省群众称之为“桂班戏”。同一时期,还沿西江东下,以“独秀班”的名义,在广州演出。清代末年,它与湖南的祁阳戏拥有共同的观众,桂剧艺人的足迹,遍及湘西各县。民国初年,桂剧曾多次进入贵州和广东的潮汕地区,并一度传播于江西的  相似文献   

8.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其发展快慢和质量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重要依据,还反映该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贵州是一个工业自然资源丰富、优势突出与工业发展滞后、人民贫穷形成明显反差的内陆山区省.认真总结分析第二次工业普查以来全省工业发展的历史变化,对提高贵州工业宏观调控管理的水平,促进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富民兴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的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6.26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56.5亿元,增长8.03倍;同期全国财政总收入由1121.1亿元增加到5088.2亿元(含债务收入),增长3.54倍。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还有明显的差距。由于基础差、基数小、总量少,尽管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但仍入不敷出,需要中央补贴。本文拟通过与全国及部分省、区的比较研究,寻找贵州财政收入在近、中期可供选择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盐政是清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获取高额收入,清政府特许商人从事食盐专卖,以国家机构进行管理,实际上是官府与盐商结合的垄断经营体制.专商制度的建立,使清代盐政保持了一段长时期的稳定.在清代前期近二百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利用这个制度,获取了高额的盐税收入,但是嘉庆以后,随着清王朝“盛世”的结束,盐政的稳定局面也发生动摇.各种弊端由潜伏转而恶性发作,终于导致严重的盐政危机.清代中期的盐政危机,主要表现在课款拖欠,引盐滞销与盐商破产.引盐滞销,课税拖欠已是各  相似文献   

11.
安微地方工业是多搞些重工业好,还是多发展些轻工业好?对此,人们认识很不一致。我认为,在今后五到十年内,应当多发展一些轻工业。 (一)从资金上看。我省财力严重不足。一九八三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四十四点三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三十六点三;人均财政支出四十点三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三十二。与邻近的先进省、市相比,相差很大。而一般说来,重工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据推算,一九八三年我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回收年限,轻工业为一点九二年,重工业为八点二五年。如果把固定资产占用费因素考虑进去,两者回  相似文献   

12.
在清王朝统治的253年里(从顺治十五年,即1658年大西军退入云南算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止),贵州的教育比明代发展得快。其间,大致经历四个时期:(一)康熙、雍正年问(约73年),是贵州府、州、厅、县官学发展时期。当时,全省官学共66处,有建立时间记载的34处,其中康熙年间建的25处。(二)乾隆、道光年间(约115年),是贵州书院发展时期。全省有书院130余处,有建立时间记载的92处,其中乾隆年间建的26处,道光年间建的21处。(三)道光年  相似文献   

13.
实际上,当时桂系迫于形势,实行了“自卫政策”是真的,至于所谓自治、自给政策,都是假的、空的、做不到的。而自卫政策,主要是办理民团,强迫全省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壮丁接受民团训练,并在初中以上学校实行军事训练。因为广西很穷,当时全省财政收入只有三千万元左右,其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云南、贵州过境的鸦片烟税,很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流行范围,它的基本形态及其各种变态等问题,我在《清代前期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中已有所论述,本文将着重剖析这一制度在清代的一些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它的封建剥削性质。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河北省有县办工业企业4,800多个,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26.5%,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2.5%,上交利税占县级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县办工业企业搞得好不好,是衡量一个县的经济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着全省的财政经济状况.因此.省、地、县三级在组织经济活动中,切不可忽视县办工业.河北省的县办工业企业是建国初期到五十年代末在手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传统中国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京师作为"首善之区",社会救济事业尤其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清代统治者的社会救济措施中,开设粥厂、煮粥赈济是清代京师救助贫民的重要举措。清代京师粥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官办粥厂,主要由政府投资并管理;一种是官督绅办粥厂,由士绅创办,官府监管。清代京师粥厂对于救助贫民、安抚流民、挽救民生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增长与发展及其 所面临的问题 不能否认“七五”时期贵州烟草经济所取得的增长与发展以及对改变贵州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所作的卓越贡献。与1980年相比,贵州1990年“两烟”产值达23亿元,其中卷烟17亿元,比1980年增长5.3倍;烤烟产量达到28.7万吨,增长4.2倍;卷烟产量达到208万箱,增长3.7倍,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结构素质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甲级烟份额由5%提高到22%,嘴烟率由不到1%提高到41%,上中等烟叶比例比1985年提高19个百分点,烟碱含量由0.7%提高到1%以上。烟草效益提高则对改善地方财政预算约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90年“两烟”税收(包括销售税、营业税)达到20亿元,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推动地方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加4.2倍;其中卷烟销售税金17.8亿元,是1980年的10倍多。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省移民东北三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特别是清代后期是山东移民东北的重要时期。在清代,山东移民东北有两种情况:一是清初山东人民的反清斗争连锦不断,民族矛盾尖锐,清政府为了巩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便将因反抗清朝统治而触犯刑律的所谓罪犯,以及各种刑事等杂犯发配到东北等地。此种遣犯,史称“流人”。二是在山东人口发展史中,清代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时期。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繁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实现,是封建社会剩余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清代地租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认识。本文将着重考察实物定额租制在清代的传布及其呈现出的诸种形态。一实物定额租制,是从实物分成租制发展来的,分成租制在早期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愈到后来,它压抑佃农生产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清代佃农的中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行 《中国学术》2000,(2):44-61
在清代,定额租制取代分成租制在全国范围内占居主导地位。在定额租制发展的前提下,永佃制和押租制随之发展。租佃制度的创新,导致了地主与佃农之间产权关系的变动。学术界对清代的永佃制与押租制都作过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