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抗日战争史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歌曲的创作和发展以及对抗日战争的作用和影响对于我们以史为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如何结合日本侵华的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对抗日战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述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向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向学生归纳抗日战争的经验与教训,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它不仅反映在教育的方针政策上,而且渗透在干部教育、群众教育、青少年教育以及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中。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提高民族觉悟、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总结分析抗战时期解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抗日战争的性质、爱国主义的主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等问题,回顾和论证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唤醒并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以及抗战精神,振兴中华、统一祖国。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重庆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示和颂扬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证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悲壮的生死战斗的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举洗雪了19世纪4O年代以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是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中国各族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团结一致,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再一次闪射出了不灭的光辉。抗日战争里中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同历史上其他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它克服了古…  相似文献   

7.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民族抗战的凝聚力,是促使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巨大的政治精神力量。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抗战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网络体系的构想,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徐发达先生弃艺从戎,投入抗日战争洪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戏曲艺术事业的热忱。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涌向延安.他们用文艺的形式宣传民众,组织民众,唤起了广大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并为抗战时期的军民提供了丰足的精神食粮.延安文艺始终回荡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以其广阔的历史画卷、深厚的思想内涵为人们从文化角度提供了认识抗日战争的生动材料.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特点贾宗荣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以独占中国为目的的侵略战争,祖国大好河山被踩躏,人民被残杀,财产遭破坏...  相似文献   

11.
论抗战时期云南的社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肇始于民国初年的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就抗战时期的基地云南而言,社会教育蔚然兴盛有其原因,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扫除文盲、宣传抗战救国为目标,使社会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提高了云南民众的整体素质,改良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的爱国意识,为抗战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为提升民族凝聚力、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增强抗日斗志,昆明史家以昆明报刊为平台,利用史学进行抗战宣传。昆明报刊的史学研究一度呈现繁荣之势。这时昆明报刊的史学研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思潮贯穿于史学研究之中,一切为抗战服务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支点,重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史研究是抗战时期昆明报刊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昆明报刊的史学研究工作,书写了20世纪学术史上很有意义的一页,同时也给抗战大业的最终完成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抗战时期史学著述的主流倾向。然而,这一话语本身不免忽略了史家因地域之别、著述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爱国泛化与压力问题。故而,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观念重新加以审视,对沦陷区史家的节操观念详加考析,皆对抗战时期史家抉择问题的探讨,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北开发思想是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转折、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萌动,并在爱国主义原动力的推动下,在抗战时期发展成为一股影响遍及全国的西北开发思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与自强求富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把握近代西北开发思想与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之间关系的根本问题,同样也是把握近代西北开发思想起伏变化的根本立足点。本文通过对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系统梳理,揭示了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乃是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中所产生的抗战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爱国精神、团结精神、自强精神、国际精神等四方面的内容.而其产生也是由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积淀、民族危亡的现实环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国民政府的积极努力等多方面原因所促成的.抗战精神不仅在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当下我们民族所面临的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任务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是影响现代改译剧文本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有两大交替出现的主流意识形态,即救亡图存、革命思潮和思想启蒙思潮。在救亡和革命思潮影响下,辛亥革命前后、左翼文学时期和抗战时期,抵抗外辱、彰显爱国主义和社会革命题材的外国戏剧被大量改译进来;五四至抗战爆发以前,思想启蒙占据了时代的主流,改译者选择的多是反映妇女解放和批判现实社会的剧目。这些改译剧给当时封闭沉闷的社会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话剧创作。  相似文献   

18.
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时期,在毛泽东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家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运用新的史观理解阐释历史,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发展规律。他们坚持唯物史观的科学品格,引领并坚守爱国主义史学阵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确立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不仅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灾难,而且对重庆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严重破坏和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造成了大量市民的非正常死亡和流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在反对日机轰炸的进程中,也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重庆城市地位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城市化进程;激发了重庆人民的无限愤怒和仇恨,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20.
吉安是赣中重镇,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江西抗战首府,人文蔚起。这使吉安不仅成为江西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东南与西南的抗战文化重地。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吉安在抗战时期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抗战文化: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田汉等文学家、诗人在吉安发表抗战诗文;反映抗战的木刻与绘画艺术作品在吉安展出;《复国走南洋》、《八百壮士》、《大骂汪精卫》等抗战戏剧杂技在吉安演出;《再牺牲再前进》、《南昌轰炸实录》等抗战音乐电影在吉安播放;《前方日报》、《抗战月报》等抗战报刊在吉安出版发行;吉安民众教育馆、文山书店等图书馆与书店为抗战提供精神食粮;浙江大学迁驻吉安泰和;国立十三中学在吉安创办;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江西总部等抗日团体在吉安开展抗战活动,等等。这些抗战文化对推动抗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奠定和彰显了吉安抗战文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