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品论即人品与画品关系的理论。它是中国古典画论的精华,是国画创作与鉴赏的灵魂.人品论的提出与完善,伴同着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对中国画成为卓立世界艺林的独特东方绘画体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了解中国画论有关人品画品关系的精髓,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欣赏中国画艺术。但是,肯定即否定。辩证法在对事物的肯定中往往包含着对其否定的理解.人品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极影响,从另一方面讲,又是造成中国画发展中的某些局限、缺憾、弊端的思想观念上的祸魁。事物的两面性就是如此。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人品论的价值,就必须明了这一点。为此…  相似文献   

2.
吴文英 ,字君特 ,号梦窗 ,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的交游甚广 ,其中不乏达官贵人。尤其是吴潜、贾似道、赵与芮、史宅之四位权要显贵 ,吴文英多有词投赠。为此 ,梦窗人品受到质疑。本文通过梦窗与四位权贵的关系考辩说明 :梦窗既非俊洁之士 ,也非无耻之徒 ,因此对梦窗人品我们不必苛责 ,也不应拔高。  相似文献   

3.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从先秦到明清,这种理论经历了"文如其人"理论的滥觞、"言为心声"的理论发展、"魏晋风骨"的审美性位移、"文以载道"理论的深化扩展、"文品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等不同阶段.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和文学观念的更迭,历代文人学士对文品与人品之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都不是绝对真理,因为直接影响作家艺术风格的是其创作个性,而不是其现实个性。同时,一些伟大作家的风格往往不是单一的、凝固不变的,在许多情况下,文不如其人。所以,如果说作家的个性与其艺术风格,人品与文品有着直接的决定或对应关系,则未免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精神层面的视角,探讨了陶渊明的思想价值和人格特征;从陶氏所处时代的历史特殊性和与他有关的古代思想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了陶氏人格形成的过程;探索了陶氏人格的思想内含之精华———人类理想主义在思想体系中的位置、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初广西词人李彬,高中进士而不仕,退隐乡里而不闲.他为民请命,拯救黎庶,为地方谋福利,热心建设;为学子施教,培育人材.高风可尚,人品可嘉。其词风格独特,精警蕴藉,含蓄幽深,发人深省。词品与人品并佳皆妙.实为清初著名之文人高士  相似文献   

7.
书法品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是书法品评中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书品即人品”,甚至把影响“书品”的某一因素夸大为决定“书品”的唯一根据,这显然受到传统封建伦理文化的影响;而有人在否定“书品即人品”的同时,也否定了“书如其人”的命题;也有人认为“书如其人”,然而又缺乏有力的论证和说明。实际上,“书如其人”的命题构成了“书”和“人”两极多元多向度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书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只是“书”与“人”关系系统中的一种关系,而决不是一个单向度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在书法品评中,“书品”与“人品”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书”和“人”关系的各种问题都能从这一关系系统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李德懋认为,文学是作家精神境界的形象体现,作家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即人品重于诗品。但同时,人品与诗品未必相统一(其原因较多),为此,具有高尚品行节操的李德懋确定了三条升华人品之径。  相似文献   

9.
元明之际的陶宗仪著述颇丰,《南村辍耕录》尤为知名。陶氏三书反映了元帝国存在多种语言文字及其相互影响的事实,其中“方言”一词可指外族语言,殊堪注意。陶氏的中州之音入似二声说,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颇相径庭,使人对后者是否跟语言实际完全相符产生怀疑。陶著记录的若干语音现象及词语,还有元代的韵书流行情况等都值得后人考察研究。《南村辍耕录与元代吴方言》与此文为姐妹篇。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对"名"是喜爱的,也是有所追求的。他既追求奇伟的功名、崇高的德名,也追求独特的文名。这三者中,由于奇伟功名追求之愿未遂,使他走上了归居田园的道路,并在此道路中,逐渐形成了他对崇高德名和独特文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苏门文人,李之仪与黄庭坚之间交游较为频繁,关系甚为亲密.他们相识早,且有同朝为官的经历,彼此之间诗文唱和,相互欣赏.李之仪还注意搜集黄庭坚的作品,并为之作了一些题跋,从中表现出对黄庭坚人品以及书法艺术的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12.
诗歌“诚本”说辨析─—从遗山论潘岳谈起降大任在《元遗山新论》①中谈及遗山有关潘岳的论诗绝句时,我提出遗山之失,是虽应不齿潘岳趋炎附势的为人,俱无需否定其《闲居赋》的艺术价值。因为人品及其人之文品,在往不一致,对人品之评价不宜等同于对文品的评价。这个看...  相似文献   

13.
潘岳人品和文品的关系历来是被后人评价褒贬不一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论述潘岳生前的三条史实来论证其人确实存在“人品和文品”不一致的现象,并分别从人格、思想、社会三个因素深入挖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诗品出于人品”,是刘熙载反复论证并贯彻始终的一个理论命题,它涉及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它高扬中国美学的主体精神,坚持以人品定位确定艺术品格的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接近“文学是人学”的思想。不过,刘熙载眼中的“人”并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而是封建“礼义”和伦理道德的抽象物,这与他的“艺者,道之形也”的理论息息相关。诗品与人品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网络?刘熙载的理论,今天看来那些弥足珍贵?那些已不可取,都须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理论家。本文认为,马先生的书法凝练高雅,不名一体。篆、隶、行、草无所不精,独成一体。治印朴茂老辣、浑厚苍劲。文章还就马先生论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及书品三质——自然之质、学问之质、伦理之质等书学理论问题作了多维度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周潇 《东方论坛》2012,(3):102-108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7.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8.
谈《聊斋志异》中的人品与文品的一致性孙树木作家的人品与他的作品的文品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人品决定了文品,是文品的基石。人品高尚,文品则有源泉。否则便是无本之木。古人在评论书法家时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书法家与作家有同样道理。可见为人正直,则...  相似文献   

19.
赵文禄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党建》2008第3期“理论探索”专栏上撰文指出,风格即其人,人品即官品,做官先做人,是为官理念的根本所在。人品是官品的基础,而官品是人品的具体体现和延伸。所以,只有有了好的人品才有好的官品,如果不具备诚信、正直、善良最基本的人品,就不会有好的“官品”。  相似文献   

20.
吴野 《金陵瞭望》2009,(7):68-68
萧平是名闻遐迩的书画家、鉴赏家、艺术理论家,堪称南京艺术界领军人物之一。我与他神交日久。渐渐觉得了解萧平这个人,应当越过他的国画、书法、论著乃至鉴赏上的成就深入到他的人品。作品与人,人品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