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西藏封建农奴制必然灭亡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是由上层僧侣和世俗贵族共同执政的制度。由僧俗农奴主对农奴阶级实行专政,宗教已经不是单纯的思想信仰问题,而是同农奴主结为一体的专政工具,对农奴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层压迫和剥削,从而达到对劳动人民的绝对统治。封建农奴制的生产关系,是农奴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虽然西藏地方政府是全部土地和牧场的所有者,而就占有形式来看,它又通过封赐和奖赏的方式,把生产资料分给官府、贵族和寺院——三大领主,三大领主不仅对土地和牧场有占有权,而且也野…  相似文献   

2.
周晶 《西藏研究》2007,(3):19-23
民主改革前(1959年),西藏手工业者,特别是与建筑业有关的手工业者,大部分集中在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城镇,主要为寺院、西藏地方政府以及世俗贵族修建房屋。西藏手工业者并不是自由劳动者,而是与领主保持着人身依附关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农奴,他们同时又受到由地方政府建立的手工业行会的管理,为政府支应差役,属于政府的雇工。文章试图通过对拉萨建筑手工业者生存状态的初步研究,探寻20世纪前半叶西藏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点滴。  相似文献   

3.
1959年至1961年,西藏高原经历了一场意义深刻、影响久远的民主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站起来,废除了粗暴践踏人权的封建农奴制度,推翻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摧毁了封建领主生产资料所有制,废除了僧侣贵族及寺院的封建特权,铲除了分裂主义集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建立了代表性广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爱国主义战线,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末西藏地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政府、寺庙和贵族三大领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广大农奴摆脱了人身依附、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的束缚,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档案研究的基础上,以朗塞岭村为中心,对西藏乡村的土地改革及其经济变迁进行论述,以说明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西藏还保持着最野蛮、最残酷、最反动的封建农奴制度。这种农奴制下的三大领主(管家、贵族、寺院)贪婪地吸吮着西藏广大劳动群众的膏血,残酷地榨取和奴役着西藏各族人民,严重地阻碍着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西藏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就必须对农奴制的社会制度进行改革。而民主改革,正是西藏各族人民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西藏民族繁荣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西藏的民主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教于读者和专家。  相似文献   

6.
道光十年(1830)西藏地方政府对下辖60个宗谿的土地、差赋状况进行清查,并将清查结果编制成《铁虎清册》,清册反映当时政府、贵族、寺院对土地的实际占有状况。文章以《铁虎清册》为中心,结合汉、藏文史料探析19世纪前期西藏的财税状况;并通过对甘丹颇章、班禅拉章、驻藏大臣衙门财税情况的梳理,分析封建农奴制度及政教合一制度下西藏的财税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占我国陆地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据1979年的人口统计,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个省区的藏族约为3,455,700多人,生息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为163万人。解放前,各地藏族分别处在封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本文着重论述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的婚姻与家庭。 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处于落后的、野蛮的封建领主庄园制社会发展阶段。那时候,西藏的农奴主阶级,包括地方封建政权、寺庙、贵族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只占总人口的5%。  相似文献   

8.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已经4O年了。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波澜壮阔、辉煌壮丽。民主改革后的4O年是西藏发展变化最快的4O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4O年,是西藏人民享有充分人权的4O年。4O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西藏实现了社会历史的跨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开辟了西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一、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处于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  相似文献   

9.
雪域之巅的西藏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这里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然而,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奴和奴隶受尽了霸占着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人口却不足5%的三大领主的残酷剥削,世代为之担负着各种沉重的差役和杂税,70%的劳动成果被掠夺。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严重地制约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为主加上一些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对西藏社会历史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西藏和平解放前,其社会发展尚处于封建农奴社会的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当时着重调查了西藏腹心地区领主庄园制经济。因此,保留至今的大部分调查材料和有关社会经济制度的文章,大多是关于领主庄园制的。西藏庄园是封建农奴制度的一种典型,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比较,又有许多共同之处,研究它  相似文献   

11.
从江孜县城往南四公里,有一个叫做班觉伦布的小村庄,村口立着一幢由高大的院墙包围着的三层小楼,这就是西藏现在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老庄园——帕拉庄园。 旧西藏的庄园领主有三类:政府、寺庙和贵族。帕拉庄园属于贵族庄园。在  相似文献   

12.
1.封建农奴制度产生时代的比较 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产生,一般以庄园制度的出现为标志。封建庄园制度大体上分布在拉萨、山南和日喀则地区。在公元9世纪赤祖德赞时期,一些寺院得到赞普封赐的耕地、牧场和牲畜,出现了寺院庄园。10世纪后半期,阿里古格王拉德将普兰宗的协尔地方封赐给译经喇嘛仁钦桑布作为寺院庄园。从公元9—10世纪算起,至民主改革前,西藏封建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13.
西藏和平解放后至民主改革前,西藏的社会还是“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农奴制度。1958年,我到西藏参加社会历史调查时,目睹了农奴为领主支差乌拉的情况。这里,结合我的调查和近十多年来译释藏文历史档案中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各类官书、执照契约文书,谈谈西藏农奴制下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藏现代教育和教师队伍形成的简单历史回顾西藏千年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教育,主要是寺庙的宗教教育、适应僧侣贵族专政统治的官府教育以及城市少量的私塾教育。1951年前仅有2000名僧侣及贵族子弟在上述地方接受教育,基本适应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的需要。旧西藏传统教育不可能造就现代意义上的教师队伍,当然也就谈不上现代的西藏越育。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解放西藏的协议》(“十七条协议”)在京签字。西藏和平解放,不仅迎来了西藏的春天,而且迎来了西藏现代教育的曙光。根据“十七条协议”…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以前,蒙古社会是处在封建领主的统治之下,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牧场,名义上为蒙古族所公有,而实际上是王公、贵族、上层喇嘛和牧主依仗其封建特权垄断了牧场的支配权,由此形成的以封建领主占有制为主的牧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清代初期,随着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由鼎盛走向衰败,出现了一系  相似文献   

16.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递和延续文化的主要形态,它“使文化得以继承而连贯为历史,并成为每个人作新的文化创造的基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51年以前,西藏的主要教育是寺院教育,寺院既是僧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和培养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机关。寺院教育在旧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神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对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确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研究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并不等于留恋过去,而是为了从它的形成、制度、内容和方法去认识寺院教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 在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唐元二朝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众多多民族部落的初步统一,从部落社会进入政治社会的基本完成,对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吸收学习,从对部落原始性的扬弃到封建领主制的形成和发展,从各据一方的众多部落到具有代表性的统一政府的出现,从较单一的血缘关系到贵族——领主体制的建立,总之,在历史长河中的关键性政制史诸大事,都是在唐元二代  相似文献   

18.
简析西藏噶厦时期的差乌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乌拉是旧西藏领主庄园制的产物。本文以国家财政理论为指导 ,借助大量历史资料考察证明 ,最初 ,差乌拉是包括徭役、领主地租和政府赋税在内的混合概念 ,噶厦设立前后 ,庄园领主的内差和政府的外差有了明确划分 ,外差成为具有国家法规性质的差乌拉制度 ,差乌拉由混合概念演变为涵括庄园领主剥削和国家税赋的复合概念 ,既体现了中央政权的管理意志 ,又显现出鲜明的地方社会经济特征。本文突破了历史和社会工作者对差乌拉一直以来从表象和形式方面的研究 ,转向对其本质的探讨 ,从财税角度再次证明西藏从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铁虎清册》产生的背景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虎清册》,为西藏自治区历史档案馆之馆藏档案,共有六十三件,原件系黄缎裱糊的大张藏纸上用竹笔黑墨横书的藏文。藏历铁虎年(庚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西藏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差赋负担不平衡的问题,对西藏的卫、藏、塔、工、绒地区大部分宗溪的土地、差赋以及政府、贵族、寺院各自所领有的土地、差  相似文献   

20.
领主庄园制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根本制度,是构成这一社会的基础。据藏文史料记载,早在十世纪前后,松赞干布后裔拉德作香雄王时,即曾将一庄园封赐给在阿里倡建寺庙传扬佛教的仁钦桑波;十三世纪萨迦王朝时期和十四世纪帕莫主巴王朝时期,已将领主庄园制逐步推行于西藏各地;十六世纪喇嘛教格鲁派的噶丹颇章王朝建立后,清廷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在这个时期的大量藏汉文历史文献中,有关西藏领主庄园制的规定更多,更加完备起来;辛亥革命后,这一制度仍然被保存下来,直至1959年进行了民主改革,才被西藏百万农奴所推翻。西藏领主庄园制的历史至少延续了八百余年。本文仅就西藏领主庄园的经营管理,略述管见,以求同行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