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藏族部落习惯法传承方式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 ,藏族部落习惯法作为制约部落成员社会行为的规范 ,曾长期存在于藏区社会 ,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藏族部落习惯法的传承方式作了分析。认为格言、谚语、寓言故事和史诗是其主要的四种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藏族部落的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藏族部落的赔偿制度何峰藏族部落自远古时期产生、发展、演变到近代,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传统的习惯法始终是维系藏族部落社会的重要纽带,尤其是赔偿制度作为习惯法的核心内容,在藏族部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赔偿制度的内容根据藏族部落习...  相似文献   

3.
[摘要]藏族传统习惯法是藏区历代地方政权以及各部落加以确认或制定,并通过地方政权或部落组织赋予其强制力,保证在本地区或本部落实施并靠宗教组织、部落组织或盟誓约定方式调解内外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社会规范。藏族传统习惯法中既有宗教信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诸多成分,又有吐蕃和西藏地方政府时期所颁行的法律政令及其遗留。同时,藏族社会深受藏传佛教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法度等影响,以致藏族传统习惯法的核心机制和原则直接来源于藏传佛教,因此,藏族传统习惯法的性质不仅是宗教,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对藏族部落习惯法中妇女地位及财产继承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部落习惯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有关妇女的婚姻家庭继承方面权利的规范较为详细全面。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单独整理分析,并进而总结出部落习惯法中妇女婚姻家庭与继承权利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在现代社会中对藏族妇女的婚姻家庭与继承权利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浅析藏族部落罚款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现代法学理论为依据,对藏族传统部落习惯法中罚款的法律属性、适用范围、程序等作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甘青川藏族牧区,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民间纠纷调解中部落习惯法的运用,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度被废除的藏区旧的社会基层组织——部落组织不断地得以复兴。它既脱胎于1958年以前在藏区普遍实行的部落制度,又在部落组织结构、部落制度等重要方面因时、因势地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7.
长期固定不变的藏族社会组织结构(尤其是部落组织)、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和藏传佛教的宗教文化决定了藏区社会秩序的控制和维持方式,它们在藏区社会控制中表现出极其有效的勾连关系,是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的基因,决定着“赔命价”习惯法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命运。自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以来,“赔命价”习惯法立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高寒地区艰难的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和靠天养畜的脆弱生存环境,仍然使得部落这种人类早期社会的基层组织在国家制定法确立的基层组织之外发挥着类似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并且它仍将长期存在,因而与此相联系的“赔命价”习惯法的纠纷解决方式就凸显出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赔命价”习惯法将长期存在,抑或变换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摘要]东纳藏族部落现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是现居于于我国境内最北端的藏族部落,人口约为2800人。诸多原因导致学术界对东纳藏族部落关注不多,其社会历史与部落文化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及部落文化现象对东纳部落族源历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世居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人民自强不息,在不屈不挠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同时,不畏强暴,同一切民族歧视、阶级压迫作斗争,逐渐养成了坚强勇敢、粗犷强悍的性格和崇尚勇武的精神,汉文献中“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的记载可以说是历史上果洛藏族人民这种性格的形象写照。 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阻隔,果洛地区一度曾游离于各大政治集团之外。明清之际出现了“果洛克松”(即三果洛)的名称。三果洛土官的封授,正式见之于汉文史籍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清代史书中通常的译名为“郭罗克”(此称最初见于宋代史籍,但这和清代史书中的“郭罗克”有无联系,尚不清楚,待考)、“俄洛”等。解放前,甘青地区通常又习惯译用“果洛”。果洛藏族以其坚强勇敢、粗犷强悍闻名于整个藏区以及王朝中央,关于这一点,解放前的文献中多有记述:  相似文献   

10.
“四川西北、青海东南边境走廊地带,有以犷悍著称于西宁、康定、拉萨之大部落居之,川省称之为‘郭罗克’,康省转称为‘俄洛’,甘青两省又简称为‘果洛’”。 (吴景敖《川青边境果洛诸部之探讨》)吴氏所言,就是我们现今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因其居地特殊,在历史上不仅累见民族迁徙,而且其行政归属也几经变化,无怪乎该地区藏族“在语言风俗上情形特殊。” 服饰 藏族服饰是藏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敦煌壁画中以吐蕃赞普为中心的各国王子图所展现出的情形:“赞普及侍者均著左衽长袖缺骻衫,辫发束结于耳后,项饰瑟瑟珠,头戴红毡高帽,腰束革带,佩腰刀长  相似文献   

11.
[摘要]藏区土司法律既有历史局限性、阶级压迫性,也有社会管理功能和对藏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意义。藏区土司制度对藏族习惯法的成文化以及多元一体化产生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国家法与藏族习惯法的交流沟通;此外,土司法律对宗教的利用和吸收也是稳定辖区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藏族地区历史上存在内容丰富、约束力强的习惯法,赔命价规范等固有习惯法在藏族民众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依然有 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青海省湟中县西清镇光明村2018年7月发生的一起意外伤害致死纠纷的调解过程为我们展现了藏族固 有习惯法的现实表现,体现了传统规范的活力。这对我们认识固有习惯法的传承、思考固有习惯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 值,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法治建设中的乡村治理也提供了生动的事例。在当代的解纷过程中,乡村干部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 基础上,可适当按照和参考固有习惯法规范,特别是其中的良善规范、程序性规范,以使纠纷得到妥善的解决,消解社会矛盾, 恢复乡村社会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口述神话史诗是早期习惯法的传承手段和文本载体,这些以诗歌表现的古代法,充满着苗族、土家族、藏族等先民创造、想象、虔诚的诗性智慧,这种崇高的诗性智慧品格对我们已经变得精明世故的现代人而言,将是永远值得自我现照的镜鉴.原生态是习惯法的外部形式特征,诗性智慧是习惯法的内部结构特征,而原生态诗性文化则是沟通神话史诗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桥梁,它们是“诗中有法、法中有诗”以及“水乳交融”的关系.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原生态和诗性的阐释与发掘将对我国立法实践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析果洛藏族的宗教问题李丽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自佛教传入藏族地区以后,宗教信仰影响到了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藏族牧区基本上都是全民信教的区域,寺院林立,僧侣众多,藏传佛教在藏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被一些虔诚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部落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地区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部落兵员征集及军事训练的方式入手,对藏族部落的武装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在藏族习惯法中占有突出地位,并有其自身特点.藏族习惯法偏爱调解并优先适用自有原因.对此进行客观分析、理性评价,既有利于维护藏族社会的稳定、推动藏族社会的法治进程,也有利于构建和谐藏族社会.  相似文献   

17.
藏区习惯法和部落组织是历史的产物。藏区部落组织复兴的社会因素错综复杂,且已成为调整农牧区社会秩序的重要势力,并影响着藏区的现代化进程。部落习惯法的反弹有损国家的法律尊严,阻碍藏区的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藏区的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藏区法制建设,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麒父子用兵果洛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民国建立至青海解放,马麒、马步芳父子先后成为青海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凭藉手中的封建军阀政权,从1921年开始,至1941年20年间,曾先后7次用兵果洛,给果洛藏族人民造成了极端深重的灾难。研究果洛的这一段历史,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民族压迫的阶级实质,而且对于青海各族人民进行马列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进一步增进全省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深化改革,振兴青海,都会从历史的反思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9.
藏族部落纠纷解决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民主改革前藏族部落的纠纷类别、解决模式及其属性、特征、适用范围、社会效果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认为部落纠纷解决制度是与藏族部落社会相适应的法律形式,在历史上曾对维护藏区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部落是藏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后,部落组织被打破,部落意识逐渐淡化.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部落意识呈现抬头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藏族聚居区公民现代意识的培养,影响现代社会基层组织权威的正常行使,而且也有碍于现代法制意识的形成和法制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