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 2 0 0 1年颁布了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新条例规定房屋拆迁补偿金额以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确定。在对新条例和原条例对价格评估方法规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结合房地产评估价格形成的过程分析了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的特殊性和含义 ,认为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的房屋拆迁补偿价格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房地产交易价格。作为建立评估方法的基础 ,本文讨论了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的原则 ,最后提出了新条例下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向东 《社区》2001,(8):42-43
国务院新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于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那么,对1991年6月1日起实施的拆迁条例进行了哪些修改?新的拆迁条例中对倍受关注的拆迁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都做了哪些规定呢?对此,国务院法制办和建设部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房屋征收与房屋拆迁的含义与关系一直是一个令人纠结的话题。国务院1991年制定、2001年修正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使用的是房屋拆迁①,宪法使用的是私有财产征收②,《城市房地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阶段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各地因拆迁行为引发的争议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协调城市发展与私人权益的关系,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简称《征收条例》,下同)。与先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较,《征收条例》无论在立法的价值目标、具体的实施机制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以《征收条例》和相关立法作为制度框架,构建并逐步完善房屋征收与补偿过程中的维权机制,有助于使得包括《征收条例》在内的上述立法得以贯彻实现,从而使得利益博弈在市场经济、法治国家的轨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5.
殷泓 《21世纪》2013,(4):51-52
拆迁的话题总是引人关注。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迄今已两年多。征收补偿条例理顺了与拆迁有关的法律关系,然而,补偿协议的性质在实践中却引发了争议。条例第25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等事项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扩展和旧城区改造,城市房屋拆迁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最易引发社会问题的一个领域,而这其中又尤以强制拆迁最易引起纠纷。《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城市房屋强制拆迁的方式有两种,即行政强制拆迁和司法强制拆迁,由于行政强制拆迁有强大的行政权力支持,高效快捷,故被广泛运用,本文将就行政强制拆迁的基本问题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了实质性进步,其表现为政府的立法理念明显转变,房屋征收和拆迁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征收及补偿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但是,该条例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其包括补偿款规定过于原则性,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没有明确规定,以及如何保障司法裁决的公正性等,这些问题需该立法日后逐步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房屋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房屋所有权、人的生存权和人格权的综合载体。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又存在着严重缺陷,因此强制拆迁这种严重侵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保护公民的物权,必须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在救济被拆迁人权益的原有法律基础上,《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实践中广泛存在着私权被侵犯等现象。为缓和并解决社会矛盾,保护私人合法权益和促进城市建设平安和谐进行,通过分析新拆迁条例的不足,考察并借鉴国外拆迁与征收优秀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拆迁条例,加强法制教育和改进拆迁补偿纠纷的调处机制等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拆迁纠纷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制度,也是一个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城市环境经济学问题.当前城市拆迁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城市拆迁纠纷的经济学成因在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制度障碍和政府、拆迁商及被拆迁者利益博弈的本质;在行政权力未能受到法律有效制衡的条件下,政府也无法对拆迁利益受害者实现应有的实质性保护.因此,必须从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制约拆迁许可行政职权和强化对拆迁商拆迁行为的监管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通过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来推动城市拆迁工作.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不断发生的拆迁纠纷,当务之急是修改《拆迁条例》,根据《物权法》制定新的拆迁法规。但新法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如何使城市房屋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主要是从实践入手,在拆迁工作中从执法理念、法律漏洞补充、法律宣传教育、补偿范围等方面改进拆迁工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2010牟1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宣告倍受非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使命即将终结,"拆迁"一词也随即被"擞迁"取而代之,但原有拆迁补偿机制内在的价值缺陷、制度缺失、救济虚设等痼疾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根除,从价值重构、制度安排与救济完善三重层面探寻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房屋...  相似文献   

15.
在各地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的制定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地区间的差别,解决好市场化评估的具体模式、技术路线和相关参数的确定等问题,是落实《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基本保证。本文在总结各地区评估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各自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构建了评估技术规范的核心内容——市场化拆迁评估模式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按照行政权理论,房屋拆迁行政裁量权从性质上属于侵益性行为,法律应当将其设计为羁束行为,或者是羁束裁量行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设计为自由裁量行为,将房屋拆迁个别案件的判断和处理授权给行政部门,期待行政主体以其自身的责任进行政策性应对或自由判断,其局限性与危险性在于其容易被滥用。应当从立法上确立拆迁权行使的正当性标准,并将其纳入司法审查领域。  相似文献   

17.
房屋拆迁与社会公共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屋拆迁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对私人房屋所有权进行干涉的行为.世界各国对房屋拆迁都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其中的目的性条件为"社会公共利益",只有符合公共利益,拆迁行为才合法.由于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拆迁的目的性条件规定不明确,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政府滥用拆迁权,侵害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因此,我们应确立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目的性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陆从东 《金陵瞭望》2005,(18):59-60
在城市建设中,房屋拆迁工作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项工作。从下关区近几年的拆迁情况看,因拆迁引发的群体上访,甚至上街堵塞交通,以各种非法形式阻碍拆迁的事时有发生。拆迁难,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看点     
城市房屋拆迁新办法实施货币补偿金额根据市场定《温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新办法规定,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确定。新办法规定,拆迁人不得改变尚未搬迁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原有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本生活条件。新办法首次明确了临时安置补助费,补助标准为每月每户不得低于600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底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对比新旧拆迁条例,"公共利益"是两者的最大不同点。新的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公共利益进行了实体内涵的界定并设置了程序上的审查,同时在第四十条中规定了涉及非公共利益的商业拆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