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违信行为的表现形式作了概要介绍,综述了企业信用问题状况,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分析了企业违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企业违信行为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证研究表明,运营状况、经营业绩是影响企业诚信的主要因素,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是影响企业诚信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对企业诚信影响较小,企业家的激励强度与企业诚信基本没有关联。提高企业诚信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监管机构、个人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构建各类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风险与利益相互匹配的制度安排;严厉打击各类欺骗投资者、消费者的违法乱纪行为,提高企业违信成本,遏制企业失信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信用关系是人们在商品交换中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刻分析了信用关系反映了人们的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利益调节的有效机制,它引导人们按照市场信用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及相互间的关系,使交易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在利益实现中存在信用风险与违信利益,人们越是出于长期利益考虑,就越要选择信用行为,故信用和利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进一步融入到全球化的环境中;十六大以后国有企业体制和金融体制等正在酝酿重大变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企业的行为是否顺应这些剧变,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企业行为以财务行为为重点。企业的财务行为由一系列收支行为组成。一系列收支行为的质量,决定了企业财务行为是否优质、高效,这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民商法原则对企业立法的规制.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资格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企业的行为必须是自益行为、自主行为和与企业组织形式相应的行为,国家管理不能取代社会调节功能,民事责任对于企业行为规制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不同体制下企业创新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企业的创新行为主要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制度创新。文章在对企业创新行为动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环境下企业创新行为差异的理论根源,并以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为代表,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创新行为差异进行了实证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行为及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的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行为的概念模型,并以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对政府行为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并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深入探讨我国政府行为与企业技术联盟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由引导行为、扶持行为、合作行为、强制行为4个维度构成,且均对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以扶持行为与强制行为两个维度对企业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民商法原则对企业立法的规制。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资格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企业的行为必须是自益行为、自主行为和与企业组织形式相应的行为,国家管理不能取代社会调节功能,民事责任对于企业行为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趋同对象界定,学术界尚未给出定论。文章运用定量文献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证实了趋同对象不同界定下的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确实存在异质性:企业投资羊群行为以绩效靠前的同伴企业作为参照,而投资同群行为则以全部同伴企业为参照对象。此外,样本来源、投资水平衡量指标等因素也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发现能够从本质上解释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为何表现各异,并为之后研究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产生的一系列经济后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行为决定的,而企业行为是由其嵌入的社会环境体系决定的.企业是嵌入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三重结构中的历史存在物,国家、市场和社会三重力量时企业的影响决定了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取向的一元嵌入格局、二元嵌入格局到三元嵌入格局的演进,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不同的宏观逻辑.  相似文献   

11.
信息、风险、契约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融资困难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重大难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缺口(资本融资缺口和债务融资缺口)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严重的信息非均衡所导致的银行信贷配给、风险等级不一致所要求的多样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融资策略及契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信用风险是产生融资缺口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评级制度,建立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充分利用非正式金融(民间资本),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12.
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基础。通过事前计提每笔信贷资产的风险成本,提出了基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的信贷质量管理模式。本模式利用每笔贷款的违约概率估计其对应的风险成本,通过预提风险金的方法,将信用风险的价值与利润考核结合起来,反映贷款的实际收益状态。这将会有助于银行管理者提前控制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规避风险和拓展业务两者间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转型时期信贷契约的软约束问题,从信贷合约多重治理角度探讨了转型时期机会主义与多重成本、交易成本结构与契约选择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现,不同契约制度安排下的交易成本结构是不同的,其中关系和计划指令契约安排常常会替代或软化由法律强制实施的契约治理,导致所谓的"信贷契约软约束",从而加大信贷履约成本.商业银行为有效地阻止合约中的违约行为,不得不同时寻求多重契约治理的保护.因此,由关系契约、命令计划和法律强制实施构成的多重治理制度无疑会提高合约的交易成本,这是导致我国信贷契约软约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纠纷的案件越来越多,由于对合同解除损害赔偿的认识不统一,导致处理结果不一样,文章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合同解除的概念、与其它损害赔偿的区别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冷却期制度是一项侧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冷却期是在合同订立后的一段特殊的期间,消费者可以在该期限内无需说明理由地解除合同,而无需承担任何费用和违约责任。英国主要将冷却期制度适用于上门推销领域、分时度假领域、消费信用领域等四个领域,并对该制度进行了规则细化。本文在对英国冷却期制度立法的分析基础上对中国构建冷却期制度提出一点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该制度在中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债券市场的集中违约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开始对信用评级功能与独立性产生了严重质疑.以经营杠杆为视角,利用2008—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成本粘性对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以此检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越大,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即成本粘性风险效应会被评级机构所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本粘性降低信用评级的作用在风险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另外,成本粘性的风险也会被投资者所关注,即成本粘性通过信用评级影响债券信用利差.文章也进一步证实了成本粘性主要通过增大企业资产波动率与会计信息风险来降低信用评级,研究结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者、上市公司与债权人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与债权人应积极对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减少管理层基于自利行为的成本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微小客户尤其是其中的原生态客户期待与小微银行建立初始借贷关系,获得规范的信贷服务;小微银行具备洞察微小客户软信息的优势,同样期待向微小客户提供适宜额度的贷款,实现自身的精准定位与错位发展。基于微小贷款供求双方效用最大化,纳入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的微小客户贷款授信额度模型表明,对有真实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的微小客户,存在适宜贷款额度。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经营状况一般和资产不足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人品一般和原生态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小微银行可从信贷技术培训和软信息挖掘方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法缺乏预约合同的系统规定,有关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认定也未在学界与实务界达成一致认同。从适应我国现有法治环境并提出合理法制构建的角度出发,选取“主客观相结合说”为预约合同的理论基础,对预约合同的内涵与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进行讨论。在预约合同已约定违约责任的情况下,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应当依照合同规定;在没有明确违约责任承担的情况下,法官应当从主观层面和客观层面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从而明确预约合同的效力进而判定违约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9.
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是对补偿性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全面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违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了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的必要性、适用条件及其适用范围。是对我国建立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违约责任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国内外法学理论界与司法界尚有争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格精神利益的保护,为因违约而造成守约人人格精神利益提供司法救济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文章在考察国外有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后认为,违约责任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并就如何构建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