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尧 《淮海文汇》2013,(3):39-40
正对于电视剧《楚汉传奇》及其顾问王立群关于"平民刘邦是‘乡间泼皮’‘流氓皇帝’"的说法;由于他们均标榜自己的说法来自对史书的研究,许多观众读者可能还以为真是源自汉代著名史家司马迁之(《史记》)太史公书。欲知底里,不妨再认真研读《史记》、《汉书》,并比对历代学者对之《注》说,进而探求太史公记述"微时刘  相似文献   

2.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巨著,鲁迅先生曾用“无韵之离骚”给予高度赞扬。诚然,集先秦散文之大成,《史记》树立了一种叙事和风格的新典范,同时,作为文言文形成标志,在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语言方面,《史记》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汉代的一部史学著作,《史记》引用了不少先秦古籍材料,如《尚书》、《国语》、《左传》、《论语》、《战国策》等。但这并未破坏全书的统一风格。《史记》都是由汉代通用的书面语写成的。在对古史料的改写过程中,司马迁为汉代书面语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我主要从事以司马迁《史记》为中心的汉代思想的研究工作。关于近年屈原问题的研究动向,因《史记》中有其传的存在,故不能不给予密切的关注。近年,随着把屈原的存在视为疑问的论文的发表所引起的很大反响,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识体现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撰述宗旨上。《史记》的记述以人物为中心,创立了新的成熟体裁,记载了众多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人物,这是历史编纂思想的一次升华。探讨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和《史记》历史编纂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历史编纂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代是经学繁盛时期,又是封建正统史学形成时期。经学的发展对司马迁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而影响又是多方面的。经学的发展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观念和《史记》创新体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史记》作为一部史学巨著,有大量的民俗资料记载,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无论是用《史记》来研究汉代民俗,还是从民俗视角来研究《史记》,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民俗价值。《史记》的民俗内容增添了这部史书的民间色彩,这与司马迁不媚上附合而"成一家之言"的史家著录思想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其眼光向下的民俗观,他自觉走向民间,关注民众,记录并呈现出丰富的的民间文化内涵。现时,对其"民俗"研究尚有一定的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是汉代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汉代文明的记录,它们对于中国历史上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史记》的重大贡献在于记述了人文初祖和文明传承的历史联系;《汉书》的突出成就在于进一步描绘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山川形胜和文化交融。二者交相辉映,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恢宏历史画卷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著《史记》以"成一家之言",其主观动机是在历史叙事和历史批判的史书著述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在史书的不朽价值基础上建立不朽之名。司马迁对自我价值实现不懈追求这一精神贯穿在《史记》的创作中,表现在《史记》的每个人物身上。这种精神源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以道自任的自主精神与耻功名不表于后世的价值取向。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不仅表现为对自我命运的关怀,更渗透着对历史发展规律本质的探索和对个体生命以及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学的杰作 ,对古代诗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在论述前人有关《史记》对古代诗歌的贡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史记》在思想、题材、表现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对后代诗人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代是经学的时代,今、古文经学各擅其长、争衡斗胜。当时的学术、文化乃至现实政治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影响。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也不例外。但历来研究者对《史记》与今、古文经学的关系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陈桐生博士的《〈史记〉与今古文经学》对这一问题作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廓清了《史记》经学渊源的诸多问题,填补了《史记》研究中的一大空白。司马迁曾经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将《史记》的学术目标概括为两句话:“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历来人们对这两句话的真正内涵未予深究。《〈史记〉与今古文经学…  相似文献   

12.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的经济史传,它在我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货殖列传》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论述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专著,并以此为内容形成了司马迁的货殖学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是自成一家之言的。本文试就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系——货殖学说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地名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对地名的重视和研究,却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司马迁的伟大著作《史记》,虽没有创立地理志,可是他在撰述历史时,对古代地名作了有意识地整理和记述,为我们今天搜集古代地名和研究古今地名的产生及其演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本文拟就司马迁对地名学研究的贡献,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古代哲学“诸子”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倚赖早期史书的记述,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至为重要,它提供了一系列篇幅不一的战国思想家传记。然而,在这些叙述中,个人的生平、思想和著述交织混杂,方式多样而不均衡,并不构成了解中国早期思想与思想家的可靠导览。《史记》对不同思想家的处理是有选择性的,大量文本遗产未在其中获得充分呈现,但是,它发展了几种独特的作者模式,包括文本素材库的匿名汇编模式,以及因困厄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个人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在历史著作中专章谈经济问题的第一人,从《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我们可以读出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上的"一家之言"。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其主要特点是反传统。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传统的经济思想,"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是司马迁反传统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著《史记》,冲破民族偏见,首创民族史传,以大量的篇幅和酣畅的笔墨记载民族史事,对于民族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做出正确评价,从而体现了他的丰富而系统的民族思想。司马迁进步的民族观,在我国史学发展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值得充分研究,以从中取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史记》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司马迁的创作心理也为后人所探寻。汉武盛世的大一统,司马家族的史官传统,以及司马迁本人的才智和理想,都促成了《史记》的产生。而经历李陵之祸的司马迁,其"发愤著书"更成为后人对于其创作心理的共识。《史记》在作为实录历史的同时,具有浓郁的悲剧氛围,同时也兼具明显的浪漫主义气息。"发愤著书"说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理念,涉及到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艺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其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内容都是其他史书无法相比的。虽然司马迁并未专门论述美学,但在《史记》许多篇章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司马迁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孙膑》     
本文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生长在这个家庭里,有机会阅读了许多古代文献,在二十岁以后又游历各地,考察并搜集了大量史料。其父死后继任太史令官职,三年后开始写《史记》。在《史记》草创未就时,他因汉将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