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七夕”节日习俗的基本形态及其衍生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探讨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传承接受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相似文献   

3.
以庆祝丰收为主旨的节日或祭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其中日本的新尝祭和中国的中秋节颇具代表性,本文将这两个节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考察,在加深对两个节日的发生和演变过程理解的同时,也发现了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也究明了两个节日当中蕴含的一些细微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4.
中秋节是古梅山地区的重大节日,但古梅山人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里,却揉进了一个今天看起来具有负面影响的盗窃习俗,但在当时却具有特殊的节日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中秋节在韩国称为秋夕,是韩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自诞生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意蕴内涵,活跃着多彩的民俗事象,至今长盛不衰.这些节日民俗事项在秋夕的舞台上,展演着韩民族的传统文化,呈现着民俗节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社会的诚信友爱和安定有序;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传统节日文化异化现状即庸俗化、商品化、洋化的节日文化现象不容忽视.弘扬创新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文化价值应做以下思考:还原节日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提升节日文化价值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英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对两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中国文化和土地密切相关,英国文化与水紧密相连。作为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语言不可避免地会揭示和体现两国文化截然不同的特性。本文通过直接与间接对比来印证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与反映。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西方“洋节日”的冲击.“洋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补充,是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并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冲击从接受群体、节庆周期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视域下,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建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将两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分析,对我们科学理性地对待冲击、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场的电话用语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润滑剂,也是促进业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润滑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职场的不同用语正是两国不同文化的反映。本文拟从中日两国公司之间的职场电话用语的不同来探讨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注重交流,急于知道对方的信息以便很好地对应。日本人急于自报公司名称及部门名,体现了很强的集团意识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许亚洲 《金陵瞭望》2005,(17):44-45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都是移民国家,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都在两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但由于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两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此导致两国实施了不同的语言政策.加拿大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而美国则实施淹没式双语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韩女性的文化传统共同植根于儒家文化,但目前两国女性在婚姻观、性意识和女性的性魅力等方面表现出某些不同的文化心态,这是由两国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节庆这个承载着独特民族传统的文化介质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现代文明,通过对美国和新中国各自主要的节庆实践进行定量描述,在归类和比较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中美两国节庆的不同特征、功能及价值重心取向,认为我国现行的官方、民间二元结构的节日体系应该朝着尽量谐和的方向改革,官方节日频率应该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和德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美德两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是:将住房保障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为住房保障提供法律依据;建设公共住房;建立住房保障财政金融支撑体系;根据形势变化对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动态调整.但两国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目的、干预力度和干预手段却各不相同.两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其不同特征则体现出不同国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研究美德两国住房保障制度之异同,并加以借鉴,有利于我国住房保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爱情题材作品的异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爱情题材作品存在三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数量、内容和表述方式、地位,其原因是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侯景娟 《老友》2010,(9):19-19
中秋节原本是一个祭祀节日。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活动。到了晋朝有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唐代时中秋已成为官方和民间  相似文献   

17.
政治制度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既包括观念文化,也包括制度文化.与此相适应,文化软实力也包括观念文化软实力和制度文化软实力两部分,政治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国政治制度是否具有文化软实力有四个条件: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有普世意义;是否有硬实力的支撑;对外能否产生吸引力,是否有一套逻辑论述.我国政治制度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我国政治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西方节日的文化底蕴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节日/纪念日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西方人民族心理、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在物质生活进步、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信息交流很快的今天,具有起码英语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西方节日深刻的文化内涵,以探索其文化底蕴,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意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民俗具有双重意义结构,即"守恒"与"追加",使其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而长存.同处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与日本,其节日习俗中的文化传承,分别巧妙地化"守恒"与"追加"为各自文化传承的不二法门.通过两者节日习俗的比较,可以发现,韩国文化的传承是"打糕式"的"守恒",日本文化的传承是"钟摆式"的"追加".殊途同归,二国由此成就了同样令世人瞩目的文化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被国际社会所重视.随着中国和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两国领导人的演讲便经常成为学者们学习和热译的焦点.两国领导人的演讲不仅是一种传输信息的工具,它同时也是向整个世界展现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在阅读两国领导人演讲文本的同时吸引我们的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背景下对他国文化的认同,即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理解中美领导人演讲文本中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