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土地承包责任制产生、发展及现状的考察和分析,论证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形式,反驳了土地国有化和土地私有化的观点,指出正确的方法应是克服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和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以谋求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城市土地在所有权上实现了由私有制向全面国有制的转变,在使用权上实现了从“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的土地使用到“有偿、有限期、有流动性”的土地使用制度的转变。笔者试就这种转变对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介绍、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今后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私有化与撒切尔时期的政府管制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英国政府形成的一整套国有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存在许多弊病,这成为撒切尔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的一个重要起因。当私有化进入到基础设施产业后,随着产权的转移,迫使英国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管制体制的改革力度,以解决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不断强化竞争机制,合理平衡社会消费者和企业利益。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成为英国私有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私有化的一种延续,是对私有化政策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问题是目前经济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改革思路,有集体化、私有化、国有化改造等。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存在符合公平原则但不符合效率原则,私有化改造弊端较多,并非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最佳选择。土地国有、农民永久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在保留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避免了集体化改造和私有化改造的各种弊端,是各种改革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中国农业制度演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农地私有影响农户收益与农地相关公共品的数理模型,分析了新时期农地私有的两大缺陷:农地产权私有化对农户收益提升存在不确定性;农地产权私有化将导致农地相关公共品供给激励的缺失。由此得出:任何建立在土地私有化基础上的制度革新对中国农业的发展都不是一个最优解。  相似文献   

6.
三代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奴隶制度产生、发展以及向封建领主制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普遍实行井田制,土地所有制性质为土地王有制,国家禁止土地买卖。公田与私田经历着自身的衍变,并向私有化逐渐迈进,正因如此,西周中期,土地关系开始发生流转,出现了土地的赏赐、出租、赔偿、转让和交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描述了从马克思,到列宁,到斯大林,农村社会主义变革的理论和政策的演变;俄国农村变革破坏了原有的商品粮供应机制,但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机制。由此造成的粮食收购危机是推动苏维埃俄国走向全面国有化的直接推动力;推行以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环节的赶超战略是更深层次的推动力。加上当时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解等因素,使以全面国有化为基本框架的苏联模式成为当时最可能的一种选择。这种全面国有化并非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是推行赶超战略和解决粮食收购危机而实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集体土地的命运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走向。集体土地国有化、私有化都属于彻底改革派观点,在当前的中国缺乏可行性,比较可行的方案是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按照物权法之规定对其进行改造,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上设立的各种权利充分发挥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实行全面革新路线以来,越南通过不断调整土地政策和产业结构,注重发展新型经济模式和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其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巩固,农村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越南农业改革过程中尽管仍然存在着诸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农业领域缺乏外资吸引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但其改革举措和成就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不发达国家农业建设学习和借鉴的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有化与私有化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看,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数次交替与变更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国有化浪潮往往起于大萧条、大危机、世界大战等等;私有化浪潮则产生于危机之后、战争之后、新技术革命之中、经济"滞涨"之中。每一次浪潮都是由政府发起的,都有明确的指向和任务目标。每一次浪潮都是一次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西方国家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反复轮回,反映了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二者关系的动态演化,反映了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反映了国有化与私有化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证实了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以土地承包关系为核心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在苏南农村,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好土地承包关系中的现实矛盾,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实现社会保险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达到对原有危机制度的有效突破并建立起新的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制度。文章在对制度的层次性、互补性和路径依赖性的重要作用阐述基础上,对当前世界上流行的社会保险私有化趋势,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分别作了分析。最后,作者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私有化前景的可能性、模式及其实质进行了总结,并在对相关私有化改革国家的实际效果的评述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保险改革的基本方向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土地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其他要素所不具备的特点 ;土地市场的形成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下 ,还面临着较多的体制性制约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农村土地市场在发展中已生成了多种基本形式 ,只是还存在着一些过程性特征。在当前条件下 ,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化改革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按照村 (社区 )或者区域自治的思路 ,建设一个公众参与的社区组织 ,实行乡村自治。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分析了土地征用制度的市场效率;指出现行制度供给不足是导致征地权滥用与征地行为不规范的根源;并指出制度的“路径依赖”性导致制度变迁的阻力较大。鉴于此,提出了改革的两种思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当前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的改善,再过渡到全面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上。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制度变革的根源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安排是任何社会得以存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同样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是否合理.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说属于制度安排.本文首先回顾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并分析了双层经营和深化改革的任务和讨论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传统农业生产的类型特征并未得到根本变化,致使农业长期以来停留在经济发展弱质产业的状态.随着以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内涵的全球化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的稳健推进,我国原本就存在的"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经济发展"瓶颈"日益突显,已经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派"有关"产权和制度变迁"的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代爱尔兰土地所有权问题牵涉三股主要力量:英格兰地主、英格兰资本家和爱尔兰佃农。爱尔兰佃农认为通过保障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能够最好的提升社会福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英格兰资本家主张培植一个资本化经营的租佃农场主阶层。英格兰地主坚持仍旧在爱尔兰实行大土地所有制。同时,他们用"自然财产权"的观念抵制佃农和资产家的要求,而佃农和资产家用"双重财产权"的观念驳斥它。第一次爱尔兰土地改革就是三方博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有企业占用大量存量划拨土地,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存在着动力不足、成本过高和逆向操作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笔者以河南省国有企业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调查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制约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因素,为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