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权利与权力的功能背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症结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2)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化是权利与权力产生的社会基础。权利是市民社会的主体规则,权力是政治社会的主体规则。两者因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立制衡而分化互约。但长期以来,权利和权力两个概念在我国理论和实践中混淆不清,导致严重的“权利权力化”和“权力权利化”等权利与权力的功能背反现象。这是我国朝市场化、民主化和文明化方向发展中的症结所在;是全面妨碍现代化进程的社会阻力。为此,营造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分化互约的格局,把权利交给社会,权力交给国家,使权利和权力两分、社会和国家两清,便是改革的首要的和最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由成熟的市民社会以及政治精英共同推动的韩国政治转型,其在政治变革前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与中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韩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经验说明,应加强市民社会的建设,重塑现代民主政治文化,改善经济政治二元结构,健康、平稳地发展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梅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3):46-48
在过去的 2 0年间 ,政治转型成了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政治的上层建筑也面临着政治结构和权威形态的整合、政治制度的创新和政治文化的重构等一系列转型时期的困难和障碍。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将最终导致政治转型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从政治文化的涵义和作用的界定出发 ,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 ,探讨了创建新型政治文化对中国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对如何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做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认同的现代化转型:政治与文化的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5):90-94
从学理上来讲,认同包含着政治和文化两重含义,但是对于以儒家文化认同为核心的中华帝国而言,其实体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被迫纳入到新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中,而全球化所引发的认同碎片化更加加剧了原有嵌入体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陈义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以参与、制约、监督、制度化和程序化为特征的民主与以权威、稳定、有序和制度化为特征的政治秩序作为政治发展的双重目标,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政治状况的合理性出发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民主与政治秩序的现状.指出应从改善政治环境、深化政治改革、维护政治权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谋求高度的政治民主和有效的政治秩序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孙代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92-98,77
关于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的研究,是20世纪下半叶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流,国际学术界在此一领域取得了若干重要学术成果.本文对威权政体的"理念型"、官僚--威权主义理论模型以及政治转型的研究途径等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李济时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二战后出现的东亚国家权威主义政体的合法性来源,包括"负面合法性"、"政绩合法性"、意识形态与国际因素等.但是这些合法性是比较脆弱的,在权威主义统治的后期,由于"负面合法性"和"政绩合法性"的弱化、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变迁等原因,合法性危机逐渐显现并且日益严重,从而为政治转型提供了契机.因此,合法性危机在东亚国家的政治转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一考察有助于扩展对于政治合法性研究的视野,也有助于增进对权威主义政体政治转型原因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徐春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30-33
政治权力合法性的问题是现代国家不可也无法避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权力合法性界定入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合法性理论的渊源,指出政治权力的正当性与对政治权力的认同构成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和源泉.合法性是一种没有权力的权力.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必须注重执政合法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陈方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2-85
政治权力与合法性是政治学理论中不可也无法避免的重要概念,从政治权力与合法性的界定入手,探讨合法性的渊源,并以丹尼斯.郎的权力理论为核心,探讨政治权力的形式、属性、各种形式间的转化十分必要。合法性在政治学上是指公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可与支持,它关系到政治统治何以持久的问题;如果合法性的基础被削弱或被破坏会出现合法性危机,合法... 相似文献
11.
庞京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9(4):1-9
过去提到现代化 ,通常是从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来理解。事实上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不仅与其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同时也与其社会政治制度及其民主化程度有关 ,此外 ,还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程度有关。只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配套同步发展 ,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真正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卫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82-8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动模式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构建国家与社会之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中,重视并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组织的政治功能。公民社会组织的强大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弥补政府失灵的不足,分担政府社会管理责任;保障公民政治权利,推进政策决策民主化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侯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60-64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法制现代化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对法制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法制现代化对社会转型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一互动进程中,晚清至民初法制现代化经历了启蒙期、发生期和徘徊期三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4.
骆正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19-130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漫长、全面、深刻的转型期,虽然转型的道路曲折、迂回,但历史发展的方向却是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民权意识的觉醒,公民参与已经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作为对民权觉醒的回应,公共管理者必须要体察民生、民情、民心,不断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巩固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立国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16-19
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构成了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稳定模式变革的社会动因,客观上要求政治稳定模式由统治型向治理型转变,健全和完善政治沟通机制、政治整合机制、冲突调处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形戍维护政治稳定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卿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2):176-180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秩序趋向动态稳定与公民权益普遍发展的统一,公民普遍化政治参与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现代政治体系的合理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凸显的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体系趋向合理化的伴随产物。公民社会的生成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合理化是同一实践过程,亦是治理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逻辑向度。公民社会依存的社会中间力量生成有助于理顺国家政府与社会领域的依存维度,以及公民社会内含的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文化有助于培育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能仅仅看在政府主导构建下的可量化的相关民间组织的数量及增长态势,而应侧重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历史的视界动态地考察公民社会组织在促进中国"社会-政治体系"合理化方面的实际功用。 相似文献
18.
曾朝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106-110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利益主体的分化。不同利益主体由于经济利益的差异和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其政治价值取向也存在个性化趋向,从而导致政治利益关系发生变化,影响其政治认同和政治追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意识形态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对此,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科学协调社会利益,提高全社会的政治认同,完善和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概念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几度衰落与勃兴,其内涵也由于历经嬗变而变得纷繁复杂,但逐渐融汇形成共识.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在国内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学者们以不同的路径逐步揭开市民社会的面纱.本文在中世纪神学政治观及近代自然法学说的基础上.梳理市民社会的民间性传统,并指出其中潜伏着的危险.对市民社会保持清晰的认知,才能更深入地展开我国市民社会理论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韩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88-94
现代性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自由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