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活企业,深化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沿着什么方向深化,通过什么途径搞活,我们认为变革生产方式可以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方向选择。所谓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但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究竟要具体到什么上,我们认为应该具体到生产方式上,即具体到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条件与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更加生气勃勃。 社会主义的改革之所以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就是说,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改革生产关系,而且也要改革上层建筑。为何改革经济体制还要包括改革上层建筑?我认为这必须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方面来认识。对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早就有过明确的阐述,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新选集》第二卷第82页)在这里,马克思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划分出三个基本领域,并抽象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基本范畴,揭示出社会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说明了社会结构中它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马克思的论述无疑是我们坚持唯物史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 一、改什么,不改什么(1) 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改革落后的全民所有制管理体制,把全民所有制企业搞活、办好,办得更有效率,富有生气,是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在改革中,人们遇到了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这就是:改什么?在改革全民所有制经济管  相似文献   

5.
浅谈经济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前途,以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动员更多的人们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去,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但在某些方面、环节和因素上还存在着矛盾。这种基本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变动性,是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是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定型的、普遍的行为规则,那么,成功的农村改革和正在兴起的城市改革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什么要求?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立法有什么关系?如何加强经济立法以保障和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这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值得探讨。一、经济体制改革对健全经济立法提出要求根据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农业又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实际情况,搞社会改革着重抓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首先进行农村改革,是完全正确的。农村改革成绩显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纲领。它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不仅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学习具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部好教材。《决定》涉及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很多,本文讲三点学习体会。 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社会发展动力的解释,归根到底是从生产力出发,还是从观念、思想出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归根到底是生产力。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反,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神、上帝或者人们的思想、意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没有从任何思想、观念上过时的框框、教条出发,而是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出发。《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  相似文献   

9.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而全民所有制改革则是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它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过去我们在理论研究中,一方面确认计划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又避开构成计划商品经济基础的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在应用研究中,我们偏重于研究宏观经济的运行与控制,且往往单纯就控制本身来研究与改善控制,而不把重点放在控制所依附的所有制基础上。由于所有制基础不健全、不完善,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影响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此研究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全民所有制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什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此为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展开,正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大力发展商品经营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人“同一些违法分子、不法外商互相勾结、互相利用。钻改革的空子,买空卖空、倒买倒卖、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它必然促进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引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特别是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社会主义竞争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活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某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因此,在当前“转轨”时期或“转轨”以后,  相似文献   

12.
经济利益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利益的问题。那末,经济规律同经济利益是个什么关系呢?作为一种探索,我想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 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运动、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运动的最终原因是什么?马克思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3页)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这场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正在改变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一系列环节,而且也正在改变着与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许多方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前,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在世界范围内又兴起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革命。一、改革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场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革命的根源。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对抗性的矛盾时,就要彻底推翻现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时,则要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而不能采用彻底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方法。无论是推翻  相似文献   

15.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是贯穿于一切社会的最基本的规律。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在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上存在着简单化倾向,没有从较深层次上来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基本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违背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不断受到惩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不断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挑战,迫切要求对这一基本经济规律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改革,到底有什么客观必然性,改革的内容和性质如何?这是经济部门和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要不要进行经济改革,这要看我国现有的生产关系能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的程度如何?看来,反映现有经济关系状况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少问题。那末,到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为什么有相对稳定的发展,它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有那些变化,这些新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世界工人运动的现状和前景如何?这些问题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因为资本主义本身的变革和工人运动的状况,不仅规定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而且还规定着下一世纪国际社会的状况和未来世界的发展前景,并对社会主义国家目前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工人运动的状况,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面。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本质上就是工人阶级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以来一系列改革的结果。本文即试图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意义。要改革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最终都要落实到所有制上面。所有制的改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所有制结构,包括所有制的宏观结构和中观、微观结构,公有制本身结构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整体的所有制结构;二是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运行方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本文所讲的经济利益关系,着重指分配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如何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当前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粗浅见解。 一、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主要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其中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们  相似文献   

20.
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成份,是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制的重要的经济形式。农村股份合作经济产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它对加速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有什么影响和作用?能否为城市建立股份经济制度、开放资金市场、疏通资金流通渠道提供有益的启示?等等,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