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产业的高知识密集性、高渗透性、高投入性、高增值性以及本身所具有的创新速度快等特征,决定了信息产业必然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要从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选择和培育、信息产业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的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组织优化以及国际化等方面来规划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实现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东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信息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的必然选择.笔者分析了东北信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机遇、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东北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是构建东北亚制造业研发与信息中心,并就政府支持和多元协作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美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等方面介绍中美信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我国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必须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不仅要实现信息产业化,而且要实现产业信息化、社会化。“九五”期间不仅要加快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而且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构筑中国科技信息安全屏障,依法保护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保护企业的信息,技术秘密。同时不宁严格企业内部科技、信息秘密的科学管理,加强对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的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有人称它是新经济时代,有人称它是知识经济时代,有人称它是信息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提高和经济的迅速飞跃.信息技术革命正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推动着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本文阐述了当今国际信息产业的发展,针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加强信息产业宏观调控,打破行业垄断,重视信息的生产、组织、加工和传播,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相应立法等措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信息产业的对外开放,加速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日韩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信息产业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美国、日本和韩国模式是当今世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文章在介绍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 ,对它们的联系和差异作了对比分析 ,试图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以作为中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展信息产业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美国,日本和韩国模式是当今世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文章在介绍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对它们的联系和差异作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以作为中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制订各种政策给予支持,其中税收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存在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所得税政策鼓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建立与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相匹配的税收政策体系,就是充分利用税收对税源、税基的影响效应,调整信息产业发展步伐,使其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更趋合理;通过完善现行税制,调整信息产业科技税收的优惠政策,有利于鼓励信息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体现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信息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应用、信息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分析 ,指出当今世界范围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特点。针对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诸如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因特网、接入网、“三网”(通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 )融合以及信息网与信息内容的融合等进行研究和预测 ,并指出在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应当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爆炸、信息犯罪、信息污染、信息渗透等问题 ,尤其要充分重视信息安全保密。此外 ,还指出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 ,应当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在当前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赶上全国和发达省区的水平,除分析和研究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态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外,应着重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基础网络建设,适应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人才工厂,缩小"数字鸿沟",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信息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计量软件对1996~2012年全国信息产业发展与教育消费的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VAR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中国信息产业和教育消费的短期和长期均衡进行相关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对教育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教育消费对信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显著,因此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中国应该继续完善信息产业和教育消费的互动机制,使教育消费成为中国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新工业革命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阐述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新工业革命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我国制造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加大制造业人力资本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制造业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并进一步构建新型政策扶持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4.
制造和服务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新时代产业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产业融合与跨界.从制造的立场出发,制造-服务谱系更为客观精确地刻画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并且为全面认识产业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制造-服务谱系中制造和服务呈现相互渗透融合、协同演化的态势,而制造和服务相互渗透融合促进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机联系.独具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形态,几乎从事任何业务的制造企业都不同程度具备产品与服务融合重构的可能性,而现阶段发展服务型制造可以依照5个基本点展开.  相似文献   

15.
制造和服务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新时代产业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产业融合与跨界.从制造的立场出发,制造-服务谱系更为客观精确地刻画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并且为全面认识产业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制造-服务谱系中制造和服务呈现相互渗透融合、协同演化的态势,而制造和服务相互渗透融合促进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机联系.独具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形态,几乎从事任何业务的制造企业都不同程度具备产品与服务融合重构的可能性,而现阶段发展服务型制造可以依照5个基本点展开.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有关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和体育管理等方面资料的研究 ,以及对体育产业化的理解 ,结合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基础的分析 ,指出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表明了我国体育产业只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就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加快既是现代城市发展经济转变方式的需要,也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进程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城市能级提高的需要。文章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出发,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探讨邯郸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邯郸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通过扫除生产力发展中的障碍激活各种生产要素,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新时代我国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的路径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上下互动型"三种,但不论哪种路径都要受到政府、民众、环境、社会心态等因素的影响.要特别注意的是,改革容易引起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和引发社会动荡;在改革中,应使改革、发展和稳定相协调,尤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IT(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特别是1995年以后,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提高,美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大繁荣时代.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虽然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却没有注意到信息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陷入了长期萧条之中,迄今仍未能从萧条中走出.着重分析了美国和日本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同状况、原因,总结经验,得出其对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启示,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能汇集巨大的商流、人流、信息流,提高城市知名度。会展业不但能带动工业、商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还能加强一个地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区域发展格局和服务业战略转移的大背景下,青岛市会展业发展的地缘环境、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结合青岛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青岛市会展业今后的重点发展领域,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