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已经研究了汉字形声字的形成过程①和古文字阶段形声字的能动作用②,结果证明:在古文字阶段,是形声字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整个汉字系统的根本性变革。这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形声字急骤增长,而且表现在质量上汉字一改旧观。以往的意以形象的造字法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在有限部件的基础上灵活组装的形声造字法。这些部件虽然也是择自形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西安半坡某些陶器刻划符号和莒县陵阳河陶器刻划符号看作初始阶段的汉字的话,那么,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产生以后,以其平面文字(与拼音的线性文字相比)的优越性,突现了汉语简短明确的特点,忠实地履行其记录汉语的职能,为我们中华民族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邻邦保存了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使之成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初步统一,远在夏商之际便已实现。汉字的进一步统一,在古文字阶段,主要是周代和秦代;在今文字阶段,主要是汉代、唐代和当代。本文对各个时代为汉字的统一所作出的努力,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加以归纳,从而证明了汉字的统一是一个渐进过程,是历代中央政府和使用、研究汉字的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汉字长期处在表意阶段的原因徐凤汉字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字,即使不象唐兰先生所说的“至少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也总该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而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一直处在表意的阶段。为此,人们大都从文字的发展规律出发,同古埃及的象形字和巴比伦的...  相似文献   

5.
从十九世纪开始,欧洲历史学家开始研究中东的古文字,到二十世纪逐渐构拟出人类文字发展的分类模式.后来这个模式经过多次修订.这些模式都把汉字划入文字的初期阶段.有些分类法稍稍提高了一点汉字的历史地位,但同拼音文字比较起来,仍是一种落后文字.这种观点在国外广为流传,国内也多有这种看法,没有提出过新的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6.
古汉字形声结构声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形声字的声符作为结构要素的形成,对汉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的形成,标志着古汉字由以形表意向记音表意的结构方式的重大转变,对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声符是研究形声结构乃至整个汉字体系的重要课题。但是,与形符的研究相比,过去对声符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声符的特点、表音功能、声义关系及其在形声结构中的地位等重要问题,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利用古文字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过去论及中国古文字,一般会想到甲骨文、钟鼎文、大小篆等.其实这仅是中国古文字之一部分,是汉字系统的古文字.中国文字以汉字为主体,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汉字在几种古老文字中是惟一延续不断使用、传承至今的文字,目前仍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主要文字之一.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在文字创制、使用、发展上具有独特的意义.文字博物馆的建立无疑将会对汉字的科学展示、深入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阶段形声字形符处于发展初期,数量较少。金文阶段形符增多,开始走向系统化,到了小篆阶段形符已形成严密的体系,形声字已成为汉字构形的主体。由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整个古文字阶段中,形符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出土古文字材料在汉字、音韵、语法等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纠正一些错误,一方面可以为某些说法提供例证。古代汉语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出土古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部分汉字古形体的分析,认为古文字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中具有一定作用:有助于留学生对汉字的识读和掌握、有助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从形体方面说,汉字的方块外形并非自古乃然,而是历史演变之结果,对此,书写的物质材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结构方面说,汉字经历了由理性向非理性的变化,古文字阶段的“六书”系统已经破坏。为其构形性质所决定,汉字成为数量巨大、形体多变、结构复杂的繁难文字。因此,电视系列艺术片《神奇的汉字》关于方块外形是汉字凝聚力本质所在和掌握了“六书”汉字就变得易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些年来,在陕西半坡、临潼姜寨,青海民和马厂沿、乐都柳湾,以及上海崧泽、马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些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于这批资料的看法,最初有人认为:“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汉字起源的最初形态。如郭沫若先生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于省吾先生也说:“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考古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仰韶文化距今得有六千多年之久,那么,我国开始有文字的时期也就有了六千年之久,这  相似文献   

13.
汉字如果从西安半坡出土的“刻划符号”算起,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汉字的数量和笔画姿态、组织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本文想就汉字字数的发展和形体的简化谈一点看法. 一、汉字字数上的发展关于汉字的字数,从某些字书、韵书收录的情况看,数字是累增的.如下表:  相似文献   

14.
汉隶表音向形体结构的冲击黄绮汉字是在使用汉语的共同的基础上汉民族祖先制造出来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是以它独特的形体结构结合着汉语为汉语服务的。文字学家一般认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但在汉字本身内部的发展规律中却有着它自己的、不一定是同时产生的表形、...  相似文献   

15.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省体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判断省体的标准是正体。省体包括笔划和偏旁的省略,其产生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同时,它食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展的产物。进行金文省体字的研究,无疑会对进一步认识古文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并运用这些认识考释古文字和考察青铜器的时代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说"高"     
汉字因是“据义绘形”而使人“见形知意”。由于字体演变到了楷书,这种形象知意的特点被弱化。但只要我们上溯到古文字阶段,汉字的表意性、形象性就尽显无遗。本文通过古文字形的考释,梳理了高的原始字形、本义及其与相关汉语字词的联系,并分析了“高”如何从“土台上的建筑”这一意义引申“高、上、远、崇敬”等词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水族文字中的多点现象、三角符号、弧形笔画与圆形符号等古文字的笔画元素,与古汉字类似的笔画进行比较研究,阐明水族文字是古代文字的遗存,既与古代汉字观念有某些联系,又有其独特的造字视角。  相似文献   

18.
重视古文字材料的运用是王筠在文字学研究方面能够超迈前贤时能的重要原因。在《说文解字句读》一书中,王筠利用古文字材料补充、说解字形,说明字义,同时也揭示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王筠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修正了对于《说文》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形声结构的组合关系、特点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声结构是由形符和声符二要素构成的。作为汉字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分析形声结构二要素的组合关系,并讨论由它们构成的符号整体所具备的特点和性质,对汉字系统的总体把握和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以商周到秦汉时期的古文字为对象,对相关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字形的改变虽然不符合古文字,但是仍旧存在理据、合于系统,本文把这种变化称作“形义关系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