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董的价值     
几天前,北京电视台《五星夜话》节目找我当嘉宾录节目。马未都也是这期节目的嘉宾。录制节目候场时,我向马未都请教什么样的古董值钱。我问他:“年代越久远的越值钱?”  相似文献   

2.
人物     
一般人想做极限运动,可能选择越野公路远足或者蹦极,最多也就来个跳伞。但专业的滑雪者和狂热的低空跳伞爱好者Erik Roner却成功地让气球带着他升上了天!他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用弹力绳在一张老旧的草坪躺椅上系上了90个氦气球。Roner跳上躺椅,这个令人心惊肉跳的装备升上了海拔8000英尺的高空。关于他是怎么回到地面这个问题:朝气球开枪,慢慢降落下来,到了合适海拔后高空跳伞。“这次经历就像一部史诗电影!我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当然我们得补充一句: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相似文献   

3.
一、“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得知林向荣老师仙逝时,我在山东曲阜,心底不由涌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无奈和悲凉。“西政从此永远失去了一位君子!一位君子教授!一个真正的人!”我默念着。记得是2008年9月12日,中秋前,我去给他拜节,老人家正在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直播的奥运节目——观看体育竞赛节目是他离休后的最爱,听说我进屋了,连忙迎出来。  相似文献   

4.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来了一位身份有点特殊的男嘉宾,他是一位副乡长。我之所以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他在台上面对24位女嘉宾所做的真情告白。他说,他是一个很顾家的人,孝敬父母,善待妻儿是他做人的底线,如果哪位女嘉宾能与他牵手,他一定会将她照顾得体贴入微,因为一个男人只有先将"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当今“视像转向”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相亲节目.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该节目通过显性的视像把24位女嘉宾及男嘉宾的隐秘情感世界在主持人孟非以及点评嘉宾乐嘉、黄菡的参与下,尽量以自然、轻松、幽默、睿智的方式呈现,以达到美与真、美与善的视听觉联动;并巧妙地借助于叙述学即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来促进观众与节目的“零距离”,从而获得节目的最大审美接受效益.  相似文献   

6.
有味道的爱     
上高~时,那天放假,我本想回家补充一下“油水”,可父亲放在抽屉里的100元钱不见了。他怀疑是我偷拿了,见我不承认,就对我吼道:“滚出去,你这个逆子!”我委屈极了,一气之下,连饭都没吃就回到了学校。后来,事实证明是父亲把钱放错了地方,他却不向我解释,我觉得自己很冤,从此不再理父亲。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the”常用在形容词或副词最高级之前,以表明“在某范围中的最……”。但是“the”用在比较级中的情况也不少。下面就来谈谈这一语法现象。1.用于“ofthetwo”或类似结构的比较级之前,限于两者之间的比较。如:(1)Heistheyoungerofthetwobrothers在兄弟二人中他年纪小一些。(2)IlikeBettyandMaud,butIthinkBettyisthenicerofthetwo.我喜欢贝蒂和莫德,我想贝蒂在他们二人中更好些。(3)Thisisbyfarthebetterofthetwo.在二者中这个显然要好些。(4)Duringthelatterpartofmonthhesncceededinsolvingtheproblem.他在…  相似文献   

8.
最近,山东曲阜———孔子的故乡在央视为孔子(也就是为曲阜这个地方)做了则广告,广告词分外响亮:“历代帝王之师”!不知别人看了后有何感想,反正我是很不舒服的。不过我却颇能理解广告策划者、广告词拟稿人的心态,因为做“帝王师”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士子)的最高理想,以此作号召,足以耸动人心。可惜,翻开“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我却发现,所谓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实际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迷梦而已。谈“帝王师”,孔子肯定绕不过去。老先生的平生行状尽人皆知,从主观上讲,他揣着他那套治国纲领奔走于东周各国,是希图获…  相似文献   

9.
崔蕊 《家庭科技》2008,(8):40-40
“他为什么突然冲我大吼大叫?我只是想关心他!”肖君叶抽泣着对密友阿雯诉说:“真的,我自问没有做错什么,可是,突然间他一反平日对我热情似火、温柔体贴的态度,变得很冷淡……”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1776—1778)是卢梭在他孤独的生命之旅即将走到尽头之际用两年左右光景,以“散步”为题写下的十篇随感。卢梭写作《仟悔录》的时候,愤激地要洗清敌人对他的诬陷,高傲地捍卫自我的价值与尊严;他写作《对话录》的时候,急切地想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执拗地希望后人能够对他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写作《遐想》的时候,卢梭的目的已大不相同了。在“散步之一”里他说:“当初我写《忏悔录》和《对话录》,曾为逃脱我的迫害者无情的手掌、使我的作品流传后世而费尽了苦心。如今我写这部作品,就不再为这种…  相似文献   

11.
李志坚 《快乐青春》2014,(12):46-46
有一天,法国著名画家纪雷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鞠了一躬,请求纪雷收他为徒。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疾人,便委婉拒绝了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臂,但我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却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  相似文献   

12.
电话反诈骗     
佚名 《家庭科技》2009,(11):7-7
前几天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南方口音,上来就直呼我的名字。 “王总啊,你好啊!” “你是谁呀?” “你的老朋友啊。” “谁呀?” “广东的老朋友啊!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你是?”“哎呀,王总你贵人多忘事啊。再听听,听出我是谁了吗?” 我想想有点不对劲,可能是骗子,如果我把对方的声音认做某个老朋友,对方就会想办法讲故事骗钱了。 该死的骗子,看我怎么收拾他!我说:“你是广东的老张吧?”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徐志摩,人们便不会不想到他的《再创康桥》,不能不被其中美妙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纯真情感所陶醉。康桥,对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来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①可见康桥对待人影响之深。然而,究竟康桥是怎样教诗人睁眼,怎样拨动诗人的求知欲,怎样给诗人以自我意识的胚胎,也就是说,究竟康桥(包括康桥的自然景色、诗人在康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心与冒犯中国人见面,除了问“吃了没有?”之外,还常问对方“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实指性的友好的“问候”语、客套话。但英美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询问”,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或是It’snoneofyourbusiness笔者曾与一位在华执教的美国人闲聊时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在美国是不是不可以问别人去哪儿?”她说;“是的。”我又问:“如果我真想知道他(她)去哪儿。该怎以问?”她答曰:“你最好别问。”中国人喜欢问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以示关心…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秋冬,我去苏州大学讲学。当时范培松教授同我在去无锡、宜兴的路上,谈到不久前开了一次讨论吴文化的起源的会议,说起无锡的一位领导做了一个学术报告,论据充分,说理性强,提出了吴文化源于无锡说。地方领导政务纷繁,“戎事倥偬”,可对被认为是死不了人的文化研究感到兴趣,倒使我暗暗称奇。于是存了一个想把他的报告找来学习的念头。碰巧那天中午,在蠡园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用膳,遇到了那位领导,但见他忙于公务应酬,我就不好开口打搅了。次年,老同学范广勤教授来舍间小叙,谈及他老家堰桥镇吴文化公园的建设,和高燮初先生…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新建设”二月号读到郭沫若先生的“关於宋玉”一文,里面肯定宋玉几乎是一个“叫人摇头的”“热衷於利禄”的典型人物,我总觉得这里而还有待商榷的地方。他所持的论证,不仅是不够,而且有的几乎不能作为他的那种论证的。我也想谈谈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请读者多予指教! 郭先生最重要的依据,是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面的这样一段话(在“今昔蒲剑”里也曾引用这段话的):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我与黎毅先生还是一面之交。当时我读了他刚出版的《黎毅短篇小说集》,不禁拍案叫绝!于是写了一篇评文——《窥到下层人物心灵的作品》。不久,收到黎毅先生给我来信。信中充满着幽默感,说“我不自量力‘倾囊投资’出了这本集子,今天读了尊作,本钱已经‘收回’,而有盈余。”他还自谦形容自己,“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听话的人可能不知所云。”故此,他建议往后要以书信“作笔谈”。即“心内有话,慢慢想,慢慢写。”谁知自那以后,我们的信件往返不断,成了“心灵之交”。每读他的信,总觉得像读他的作品那样“过痛”,窥到他…  相似文献   

18.
我见过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的一道圣旨:“那军家每年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件,他怎么不肯买办?你部里行文书,着应天府知道:今后若有买办,但是开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家一体着他买办。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① 这道圣旨的口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假如我是当时在北京开小铺的买卖人,官府摊派、勒索到我头上,我敢执拗一句半句吗?我自以为并不特别胆小,但是我得老实承认,我不敢执拗。皇上分明说了:“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像我这样的小老板,拿了就拿了,打了就打了,宰了就宰了,…  相似文献   

19.
狐狸和鸭子     
胡艺 《快乐青春》2014,(6):58-58
有一年,狐狸和鸭子成了好朋友。狐狸想:“我饿的时候,鸭子可以做我的食物;我饱的时候,鸭子是我的朋友。”鸭子呢,却有另一番打算:“狐狸聪明过人,在他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有朝一日狐狸骗了我,我就与他绝交。”  相似文献   

20.
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五年级。他读过的书已经不少,平常表现出绅士般的小模样,特别惹人喜欢。孩子总是顺从我的意思,报喜不报忧。比如,他在学校受到欺负,基本上是我发现了他身上的伤后才肯说出口:遇到困难时,孩子总是说:“我会想办法完成的,您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在我心目中是一个能够扛起责任的小男子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