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西北历史名城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是宁夏历史上有确切建城年代记载的最早古城,也是宁夏古代经济、军事、政治中心,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明洪武十七年(1384),黄河水淹没灵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迁至今灵武市.1989年笔者提出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今吴忠市、灵武市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历史文献有记载,专家、学者有论述,2003年5月8日吴忠出土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古灵州在今吴忠市的观点是正确的.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已过时.《括地志》“初在河北胡城”有误;明代地方志灵州“西南角”“遗”字有新解.吕氏夫人墓志出土十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是近代中国政坛上风云一时的重要人物,也是晚清的一代权臣。张氏先世系山西洪洞县人。1404年(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移山西之民至北京一带。张氏先祖也随之迁至北京东南之漷县。此后,其祖又自漷县迁至天津府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张氏家族遂定居于南皮。自明至清,张氏族中数代为官。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大量史料考证分析,曹雪芹祖籍应追溯到北宋是灵寿(今属河北),追溯到南宋至明永乐四年是隆兴府……南昌府、武阳(均属江西)、丰润(今属河北),追溯到明永乐五年至清是辽阳(今属辽宁)。  相似文献   

4.
当你走进上海老街时一定会被眼前别具风格的古建筑文化,及富有民俗传统特色的商旅、市并所深深地吸引。 上海老街座落于南市区老城厢内,一条东西走向的方浜路上。早在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在此就设置了舶提举司,负责征收中外商船货物的税款。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正式在此建上海镇,并派兵驻守,镇署就设在今南市区旧校场。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镇为县署,后迁至光启路。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年)始筑县城墙,其范围就是今日的人民路、中华路这一圈,老街横卧其中成为自东至西的走廓。南市老城厢在这基础上发展、演变,成为现在上海市区的  相似文献   

5.
秦两汉时期班氏家族在北方的生活史,大致经历了自晋、代之间迁至楼烦,再迁长安,然后迁至安陵这样一个轨迹。楚国灭亡后班固祖先迁徙到今山西省北部至河北省蔚县的晋、代之间。秦末,班固七世祖班壹迁到今山西省宁武、原平一带的楼烦经营牧业。西汉成帝时,班固三世祖班况著籍长安。在东汉建武十二年之后,班固父亲班彪择地右扶风安陵县。班况曾任北地郡农都尉,今甘肃省宁县附近有班氏祖庙,很可能与班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公元九三七年至公元一二五一年,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洱海地区,建立了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国地方政权。共传二十二代,历时三百一十四年。行政区划设置了八府、四郡(镇)、三十七部及西双版纳、特磨道。辖区“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省境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统辖了云南全省和附近一些地区。这个政权臣属于宋王朝,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段思平就是这个政权的首任国王,是我们白族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论北魏时期刁雍在薄骨律镇的水利建设与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刁雍传》记载的薄骨律镇的引黄灌溉能力为4万顷,但这只是计划数字,而实际灌溉能力只有30万亩左右;引黄灌溉工程的修建,为屯田事业提供了保障,年收官课谷数达25万斛。刁雍在薄骨律镇屯田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本镇的军粮,巩固了边防,而且还有余粮来接济沃野镇军粮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在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的过程中起了杠杆般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东蒙古是相对西蒙古瓦喇而言的,称鞑靼.主要指游牧在漠南地区的各蒙古部落,地域以今内蒙古版图为主.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各省.其政治中心为蒙古大汗的驻帐地,先随打来孙库登汗迁至辽东,17世纪初稳定在西喇沐沦河流域,后移至土默川的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16世纪末.蒙古各部政治上的主要对手是采取守势的明王朝.与明的关系是时战时和.至17世纪初,随着长期蛰居在白山黑水间女真族的建国(1616年建立后金),这里已成为蒙古(以林丹汗为首〕,后金(以努尔合赤、皇太极为首)和明王朝三方逐鹿争雄的战场.  相似文献   

9.
阴平国述论     
阴平国是氐族杨氏建立的最后一个地方政权,因居地阴平而为号。始于刘宋昇明元年十二月(478年),亡于陈太建十二年十一月(580年),凡两系七主,一百零二年历史。氐杨自前仇池国建立(296年)到阴平国灭亡(580年),近三百年的时间,在位于我国东经104°30′—107°,北纬32°20′—35°之间的甘肃陇南、陕西陕南和四川的川北地区,连续建立了前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及阴平国五个地方政权。其中前三个治地在今甘肃陇南,武兴国在今陕南,阴平国初在陇南后迁至川北,并亡于此。阴平国虽然是氐杨所建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河西垦田面积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原王朝向西发展的根据地。从汉武帝建置郡县起,历代封建王朝无不重视河西的经营。明清两代,更致力于河西的开发。本文试就垦田面积的发展这一侧面,探讨明清时期河西的开发状况。 (一)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进军河西,随即在这里建置卫所,驻军屯田。从洪武至永乐初,设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皆治甘州,今张掖)、肃州卫(今酒泉),山丹卫(今县)、永昌卫(今县)、凉州卫(今武威)、镇番卫(今民勤)、镇夷守  相似文献   

11.
1.《通典》卷十《食货十》漕运篇(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后魏)孝文太和七年,薄骨律镇将刁雍上表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又不废田。”(第219页)案:《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下同)有:“七年,雍表曰:奉诏高平、安定、  相似文献   

12.
汉代北地郡泥阳县在今甘肃省宁县附近,而《后汉书》以后史籍中记载北地郡泥阳县皆在今陕西省耀县境。由于汉末魏晋战乱,北地郡内徙并寄居于冯翊之地,泥阳县也迁至陕西耀县附近,并封有实土。由于县名相同,所属郡也相同,故后人常将两者混淆。  相似文献   

13.
第十六章徐楚鏖战急生擒楚鄂王周穆王驻军商丘(今河南商丘市附近),当地附近的几个小国如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附近)、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宋国(在今河南省商丘西南)等等,迫于周穆王的压力,只好弃徐投周,加入伐徐联军。楚王熊绎驻军八公山(在今安徽省淮南市附近),率长子句亶  相似文献   

14.
清初的著名爱国诗人吴兆骞(1631——1684),因顺治十四年的江南科场案,被远谪东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杨林乡旧街村,后迁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县城),长达廿三年之久。东北壮丽的山川江河,东北军民抗击沙皇俄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给了诗人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诗歌创作。在廿三年之间,吴兆骞写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5.
东京陵     
辽阳东京陵 ,是清关外三陵 (永陵、福陵、昭陵 )之外的另一处陵地。该陵在辽阳老城东太子河右岸的阳鲁山上 ,后金天命六年 ( 1 62 1年 ,明天启元年 )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等辽东七十余城 ,把都城迁至辽阳(今辽阳太子河东新城 ) ,天命九年 ,建东京陵。努尔哈赤命族弟铎弼等从祖茔赫图阿喇 (今新宾 )将景祖 (祖父觉昌安 )、显祖 (父塔克世 )、孝慈皇后及继妃富察氏、皇伯、皇叔、皇弟、皇子等诸墓迁葬于此。当灵榇将至时 ,清太祖努尔哈尔赤率诸贝勒、大臣 ,出城 2 0里外迎至今辽阳市灯塔县的皇华亭 ,并命都督汪善守墓。 2 8年后 ,顺治八年…  相似文献   

16.
建立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的想法萌芽于1914年,当时摩纳哥阿尔贝亲王把20多个国家的代表召集在一起,讨论国际犯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扼杀了他们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警察组织的计划。但是,1923年,维也纳警察局长约翰·朔贝尔(Johann Schober)复活了这个想法。他联合来自20个国家的138名代表,建立了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ICPC),总部设在维也纳,宗旨是促进国际警察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接管了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并把总部迁至柏林附近的一个镇。在赖因霍尔德·海德里希(Reinhold  相似文献   

17.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东段通称汴河.由于早期文献记载或简略不明,或易生歧义,所以关于通济渠东段(汴河)的具体流经线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当代历史地理学界主流观点是认可中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里对汴河的记录,即西起黄河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向东流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宋州(今商丘市),再偏向东南流经宿州(今安徽市名),至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北洪泽湖中)入淮河.通过研究认可此说,并且发现盛唐人高适的<东征赋>是佐证此说的一条新的重要书证,它比<元和郡县志>早了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夏,日寇肆虐,华东南踵陷。前国民政府决议恢复高师教育以明恥教战,并借以确保大批海内知名教授(后附各省市教授、副教授人数简表),不使沦为敌有,特创办国立师范学院;委原光华大学校长、教授廖世承为院长责其成。 廖先沿湘江溯湘潭、湘乡至今涟源市蓝田李园(今市委机关所在)定基地,委附近  相似文献   

19.
传承史说及文献简记,对淄邑先后两处蒲家庄的由来进行分析后发现,原蒲家庄(今高家店子)乃由中原汉蒲于宋初战乱中东迁,在淄邑城区孝妇河畔建庄定居的中原汉蒲的一支族庄。另外,元末诛灭蒲族以后,遗孤蒲璋于东乡由外祖杨家庄的杨家外迁至东谷柳泉井附近,至明初,因此地蒲姓户众,便称为蒲家庄。这是淄邑第二处蒲家庄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通行的唐诗选本,对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的"萧关",一律注释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源县东南".但固原"萧关"在黄土高原的万山丛中,周围既无"大漠",也无"长河".依据各种史籍的记载,特别是汉、明两代学人的有关记述,并通过对诗本身意象的分析,提出了"萧关"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的观点;对学者们关于"萧关"的各种不确观点,也进行了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