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47-1948年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结束后 ,美苏冷战加剧 ,美国对日政策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由原来“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中心的改革”转变为“积极扶植日本复兴” ,而 1947— 1948年是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关键时期。冷战与美国对日主导思想的变化、日本国内经济和社会状况、美国国内因素等三方面因素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它确立了美日冷战盟友关系 ,对美、日国内政治以及中国的内战形势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印度对西藏的政策经历了重要转变。印度从最初拒绝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并为了维护其继承自英印政府的特权而试图阻止中国解放西藏,到最终事实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并放弃其在西藏的特权。影响印度西藏政策转变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美国及其所推行的政策。印度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分歧、美国积极插手西藏问题以及美国与巴基斯坦的结盟推动了印度西藏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租借法产生的原因、内容及作用的分析来阐述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原因以及租借法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中的作用 ,从而得出国家利益及实力对比是美国 2 0世纪4 0年代对外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 ,以及经济外交在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周期性发展和相对地位的下降,其外贸政策也经历了从推进贸易自由化政策到管理贸易政策、再到公平贸易政策的历史演进。尤其在当前经历经济衰退之后的缓慢恢复时期,面对重新扩大的贸易逆差,美国所谓公平贸易政策的重点措施领域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对作为贸易大国和贸易快速发展的我国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因而采取相应措施化解美国贸易政策的外部性损害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出于宏观战略考虑,美国对二战后德国的战败赔偿政策经历了由严苛到宽松的转变。战争结束前已出台的"摩根索计划"对美国的战后对德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雅尔塔会议后,美国开始转变德国赔偿政策,确立了实物赔偿原则;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提出"分区赔偿"原则,停止与苏联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合作。由于冷战需要,美国大量削减西占区支付赔偿的数量,开始扶植联邦德国抵制苏联。  相似文献   

6.
出于宏观战略考虑,美国对二战后德国的战败赔偿政策经历了由严苛到宽松的转变。战争结束前已出台的"摩根索计划"对美国的战后对德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雅尔塔会议后,美国开始转变德国赔偿政策,确立了实物赔偿原则;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提出"分区赔偿"原则,停止与苏联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合作。由于冷战需要,美国大量削减西占区支付赔偿的数量,开始扶植联邦德国抵制苏联。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伴随美国对霸权的追求,美国的不扩散政策也由防扩散发展为反扩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不扩散政策的基本特点是“防反结合、以防为主”,但已经开始向积极主动的反扩散政策转变。2 0 0 1年布什政府执政开始,特别是“9·1 1”事件后,美国的不扩散政策实现了向反扩散的转变。在先发制人的对外战略出台后,美国的反扩散政策不断的得到强化。美国已经将反扩散政策纳入它谋求霸权的总体战略框架。美国反扩散政策和反扩散战略的霸权属性使之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内在矛盾,对国际不扩散机制和国际社会防扩散的努力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索赔问题从政策制订、具体实施到最后结局都受到美国亚洲政策 ,尤其是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严重影响。美国对日政策由惩罚转向扶持 ,为此 ,大幅度地削减日本战争赔偿额度。国民党政府受此政策走势的制约 ,对日索赔政策一步步削弱 ,最后放弃日本战争赔偿。假若离开美国的影响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索赔肯定不会是今天这个结局  相似文献   

9.
1942~1951年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转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42年至1951年美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转变到支持西藏上层分裂势力,秘密参与谋划制造“西藏独立”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美国干涉中国“西藏问题”日益强化的趋向。影响美国在西藏问题上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是:二战之后世界和中国局势的变化,美国全球战略原则和亚洲战略原则的调整,以及美国政府的冷战思维方式和对西藏问题奉行的实用主义双重标准。这种局部政策的转变,主要服务于美国的亚洲总体战略利益和对华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政府在战后结束中日战争状态 ,实施对日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当时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政策制定遵循美国意志 ;具体实施随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变而逐渐由减缓到停止 ;最后在法律上放弃对日处置的一切权利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美国的压力。美国给中日战争终结处理造成严重恶果 ,应负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我国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也引起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不利于我国多边外交的开展,有碍于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国为自己的外交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伯南克和布林德的CC-LM隐含的假设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央行能够通过准备金操作影响贷款供给,与我国目前的客观现实存在着不符合之处。根据我国目前的客观现实,运用改进后的CC-LM模型对我国近年来的货币信贷政策实践及其传导机制和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前一阶段的投资过热,其中原因之一是信贷资金失控,因此要抑制当前投资过热,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OECD农业政策评价方法,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农业政策,以2000-2006年为时间区间,测算了我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策支持总量呈上升趋势,但支持结构不尽合理,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支持较少,偏好于一般服务支持.建议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政策结构,提高农业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政策学习是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政策协调实际上是政策参与者通过政策学习实现政策融合的过程和结果。中国地方公共政策不协调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科技政策与气候政策的协调问题具有代表性。运用政策学习的理论框架,分析武汉市低碳试点中科技政策和气候政策的学习历程,发现武汉政策参与者的学习主要是对外部经验的学习,尚处于初级阶段,学习的平台也比较欠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政策网络,促进政策信念的学习,创新运用政策工具,开展低碳技术政策评估。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政府采用“掺配调节”时进口商所面临的激励机制,分析在竞争性国内产业和国内垄断生产厂商的情况下这些限制的影响,然后再对“掺配调节”与作为达到各种政策目标的其他政策工具作一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掺配调节”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稳健性财政政策的科学内涵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当前提高稳健性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在税收方面,推进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在支出方面,调整支出方向,做到有保有控;在国债方面,应逐步减少需发国债资金和数额;在财政政策的功能方面,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细化、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加大舆论的正确引导和宣传力度,让媒体成为公众与体育有效沟通的桥梁,努力培养一个生机勃勃的体育消费市场,从而催生出一个欣欣向荣、健康发展的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银行立法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实际,遵循政策性银行自身规律,要着眼未来,制定一部体现创新思维和经济法、部门法属性的政策性银行保护法和监管法。实现规范政策性银行的组织和行为,保护政策性银行,加强政策性银行的监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目的。我国政策性银行法的立法应该坚持政策性、盈利性和适度竞争性三个核心原则;采取多行一法而不是一行一法,即制定统一的一部政策性银行法。我国政策性银行立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性银行发展实践落后,河北省可以发挥省情和区位优势,建设政策性银行实践和试验基地,为政策性银行立法提供实践基础和素材。  相似文献   

19.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重心转向政治目标——扶持中国成为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力量,力图实现中国的统一,使中国成为能在战后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以服从于美国战后世界的规划与安排。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华政策中的现实主义成份,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政府,与腐朽、反动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捆绑在一起,从而奠定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也埋下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及其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潮一代的老龄化将给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极大的压力,为此,美国政府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了改革,其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发展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增收社会保障工薪税、提高退休年龄、抑制提前退休和加快养老金的私营化进程等。美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立足长远、未雨绸缪,利用优势、注意全社会参与等经验是改革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