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方面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但对共产国际政策在中国的具体执行者的研究还很不够,比如对于鲍罗廷这样一个在中国大革命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他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以及诸多矛盾问题的探讨还很不透切,甚至有的还很片面.事实上,鲍罗廷一方面在中国要执行共产国际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他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使他在如何对待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蒋介石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本文试将鲍罗廷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下就其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方面作一粗浅的评述,并求教于同行长者.  相似文献   

2.
鲍罗廷与1927年初的反蒋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6年11月16日,广东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离开广州北上,12月10日到达武汉,开始了他中国使命的另一个重要时期——武汉时期.在武汉,鲍罗廷是以巨大的革命热情开始其工作的,他表示:“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做一篇新的文章.”而当时中国大革命的发展正处于转折关头,从鲍罗廷和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极其严峻而十分复杂的形势时的所作所为,可以了解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抉择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革命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共产国际从世界革命、苏联利益、中国革命三方面考虑,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略思想,鲍罗廷便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在中国革命舞台的。由于鲍罗廷的特殊身份,他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邓演达在大革命时期的土地主张 邓演达长期从事军事斗争,他谈土地问题,是从1927年2月他为《汉口民国日报》写的代论《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这篇文章开始的。他这时开始注意土地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在北伐战争中两湖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广大农民经过减租减息逐步提出了土地要求,国民革命要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必须逐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于1926年12月16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于1927年初传到了中国,这个决议明确主张解决土地问题,这对当时与共产国际有紧密联系的国共两党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在《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一文中,邓演达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指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5.
朱洪 《学术界》2007,1(2):60-67
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托洛茨基曾主张有条件的支持国民党;三.二○事件后,因与斯大林发生冲突,主张中国共产党退出国民党;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赞成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赞成托洛茨基的许多观点,是其被开除党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陈独秀与托洛茨基和中国托洛茨基派存在分歧,脱离并多次声明自己不是托派。晚年,陈独秀提出重新估计托洛茨基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北学说”的实质是右倾逃跑主义;是鲍罗廷的理论;它使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恶性发展为右倾投降主义,使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大革命后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是大革命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中国农民问题上 ,先后在湖南、广东、上海、湖北等地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 ,不断积累经验 ,并进行系统总结 ,形成了一套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他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策略是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这些思想 ,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恭明 《江汉论坛》2001,9(7):21-24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中的错误,是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一,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过高地估计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力量,极力扶持国民党“左派”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其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主张通过国民政府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直接导致陈独秀不敢领导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其三,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军队的作用,忽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导致陈独秀忽视对国民革命军的争取,忽视发展工农武装。  相似文献   

9.
关于孙中山的土地主张,数十年来大陆和台湾的论述都很多.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平均地权的学说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它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有无实现的可能?耕者有其田与平均地权的学说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评价孙中山的这些土地主张?等等.下面,笔者将就这些问题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0.
鲍罗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俄政府派往中国指导中国革命的至为关键的人物,关于鲍氏离苏来华最后抵达广州的时间,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孙中山年谱》及一些党史讲义认为是1923年8月。但苏俄驻华军事顾问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书载鲍罗廷于1923年10月初到达广州。稽诸史料,后一说更为可信。首先,鲍氏不可能于1923年8月抵达广州。这个时候,他甚至连赴华使命还没有接到。鲍之出使中国帮助孙中山政府,其直接导因乃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考察时带去了孙中山的请求,“希望苏联派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去。”达林在《中国回忆录》中写道:“根据这个要求,鲍罗廷被任命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查蒋率代表团于8月16日离粤北上,抵达莫斯科已是8月底。所以,鲍罗廷之被任命应是9月初的事。马林回忆说,1923年9月他奉命回莫斯科时与鲍在哈尔滨相遇,这一记述印证了鲍9月来华的事实。(《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1.
吴尚鹰是民国时期政府要员.他主管地政部门多年,主掌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与土地法规的起草、制定;公务之余,还积极研究土地问题.他基于自身对土地、土地问题的理解,对近代中国土地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首先,针对城市土地分配问题,他继承和部分发展了“平均地权”学说;其次,他强调农村土地要“地尽其利”,主张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村土地生产力.吴尚鹰的土地思想,具有侧重城市土地分配、强调发展农村土地生产的特点;其最大不足,是忽略了近代中国社会最为基本的问题—农村土地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刘师培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思路蒋俊二十世纪初年的刘师培是最早用阶级对立的观点分析中国农民问题的思想家,他提出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组织和发动农民革命的主张是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补充和超越,他关于农业和工业联合制的设想,则是中国最早的建立乡镇企业的理论,而...  相似文献   

13.
文献索引     
《重庆社会科学》2010,(10):21-23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正因如此.八七会议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其主要围绕八七会议对中国大革命失败的总结、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地位和作用,八七会议相关人物.共产国际与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与中共五大的关系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八七会议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期刊、图书关于八七会议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谁正确认识和把握了这个问题,谁就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方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和邓演达都十分重视农民问题,以满腔热情领导和支持农民运动。对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那演达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与实践,史学界已有人分别作了研究论述,但将他们两人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同异,目前还未见专文。本文仅就此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15.
赵威 《江汉论坛》2012,(7):115-119
取消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是一种达到背弃党的地步的机会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不相容的。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与当时的中共中央在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其中也不乏错误的主张,但他的错误并不是取消主义性质的错误,而是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错误或从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出发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者,这已成为历史的定论.但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是否也有责任?这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原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坚持认为: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始终是正确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毫不相关.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下面仅就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对国民党错误估计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界有同志发表文章,对蔡和森在大革命危急关头提出的两湖议案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议案是"挽救革命失败的正确战略决策",是"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战略设想".对周恩来等人的东征讨蒋建议作了全然否定的评价,认为"四·一二"政变后,主张东征的同志"没有以我为主的思想,不知道依靠和发展人民自己的力量",因而这一主张"不可能挽救革命".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颇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五大是中共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党的自身建设方面都有所前进.苏联顾问鲍罗廷没有出席中共五大,却是少数几位对中共五大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实际上搁置了共产国际所提出的争取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超前任务,而是面对现实,主张不与帝国主义直接冲突,先把冯玉祥接出来,减轻奉军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同时,在革命中心区建立乡村自治,再行开展土地革命.这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坚持国共合作的战略之下,是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大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国际的工作对于中国革命,还是有益的。当然,也有个别的原则问题的错误”。①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积极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但是,共产国际在未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就充当了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一、共产国际是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了促进和加速共…  相似文献   

20.
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展开,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是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政策。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充分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犤1犦“六大”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农民问题决议案》,明确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1928年12月,湘赣边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