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深刻改变了舆论格局,高校舆情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等特征,形成了多样化和碎片化、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封闭化与扁平化等发展态势.全媒体的融合发展对高校舆情治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深刻剖析全媒体融合对高校的影响,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舆情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积极从理念创新、技术更新和机制提升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舆情引导策略,以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占领舆论高点,实现舆情治理有效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3.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刘毅 《理论界》2007,(1):11-12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性化等特点。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IM、BBS、Blog和Wiki等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4.
媒介形态的融合对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原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传媒产业的发展。高校新闻学专业培养模式要实现四个层面的变革:一是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型;二是单一型课程体系向融合型课程体系的转型;三是整合人力资源,打造跨媒体、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队伍;四是搭建全媒体实验、实训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如何有效地管控网络媒体已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当前应从对网络信息传播特点的深入分析中探索科学的引导方法,在对信息传播主体的深入研究中寻找有效的引导策略,在对不同媒体相互影响和互动规律的把握中尝试合理的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寿富 《江淮论坛》2014,(4):157-160
以文学文本为参照,以全媒体语境为论域,从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性审视中,透视新闻体裁概念的理论内涵,以区分于新闻文体。新闻体裁是新闻文本的抽象分类,新闻文体是具象呈现的新闻文本话语质态。全媒体视域中,新闻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层级性专业框架,新闻文体是新闻从业者在这一框架下的个性化文本话语实践。厘清新闻体裁概念,有助于新闻事实信息再现过程中的感知、认识与审美。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舆论最重要的平台,网络舆情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与受众,对网络舆情的免疫力低,极易诱发突发事件。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正确引导舆论,构建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机制,实现高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广泛.因此给个人隐私权所造成的损害也是无法估量的.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面对新时代需要不断扩张其内涵,立法者应该将信息隐私纳入其中.在我国,由于隐私权的研究及立法保护明显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有必要在未来的《民法典》“人格权法编”将隐私权保护进行明确而又细致的规定.针对信息隐私的特性,在必要时立法者应当在参酌他国或地区先进立法经验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隐私保护法规.  相似文献   

9.
曹劲松 《江海学刊》2012,(3):133-139
在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中,树立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良好认知,是各种政府传播活动的内在诉求。引导舆论的前提是掌握舆情,建立科学的舆情分析机制,形成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的制度化安排。因此,应在梳理政府形象舆情监测关键点的基础上,对涉及政府形象传播的舆情特征加以分析和归纳,并通过舆情机理的构建,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而提出对政府形象的舆情预警。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舆情信息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信息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舆情要素包括主体、客体、舆情空间和中介性事项。在舆情信息工作中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走出对大学生舆情信息的认识误区,关注舆情主体的期待,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工作,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同时,各高校要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以对大学生舆情进行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近几来,高校突发事件受到了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由于应对机制的相对匮乏,信息公布不及时,往往导致突发事件的谣言伴随着网络超时空和地域无限传播,使高校陷入舆论的被动中。突发事件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高校如何在网络时代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考验。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干预路径,既是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也是推行高校政务公开、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现实中的社情民意的复制、重构与超越的网络舆情,作为由民生构成“主体”,民意与民主构成“两翼”的网络舆情,其瞬时到达、瞬间爆发的爆破力越来越触动着城市政府的公共安全神经,越来越幻化为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的新症侯.城市政府必须超越治理它的认识危机、“他者”化和“硬引导”等问题域,走向科学化、理性化的方法论,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设置舆情“防火墙”,发挥“主场优势”,确保地方网络成为舆情引导的最短路径,建立“巧引导”范式,形成引导的“网上网下统一战线”,制度化标志性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大庆社会科学》2014,(5):160-160
王小杨撰文指出,当前舆情管理仍不能满足网络治理的现实需要,管理主体对“移动多态化”的舆论格局尤感茫然,普遍存在一股“舆情焦虑”,管理范式亟待转型。一、刷新认知观。当前舆情管理主体的焦虑情绪,正是对微语境下“认知观游离”的回应。因而,若要顺利实现舆情管理范式转型,前提是刷新微传播生态中的管理观念,为管理主体在舆情管理中正确的自我定位奠定基石。当然这仅是实现舆情管理范式转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廉政政策传播效果是指廉政政策制定者、执行者或传播者通过政策宣传、政策解释和政策沟通等手段发出廉政政策信息,以引起廉政政策对象或社会公众发生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全媒体对廉政政策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受众、传播环境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从整体上影响着廉政政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贾玲 《天府新论》2011,(6):122-124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开放、多元的形态,政府部门通过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舆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及决策咨询服务上,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文拟结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面向政府部门舆情信息服务的实践,对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进一步加强舆情信息服务工作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需要革新传统的传播方式,在实践中进行适应化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探讨了全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舆情是我国映射社会舆论发展与变动的"晴雨表"。社会舆情的传播规律和主要传播特征是社会舆情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为社会舆情预警问题研究奠定理论和研究基础,为政府和公众应对危机舆情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34-239
网络群体的从众特性是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用网络世界结构模拟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网络,借鉴经典的心理学从众理论,同时引入"网络水军"的概念,构建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从众模型,通过模拟仿真研究从众特性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没有外部影响时,不论初始观点如何分布,都能达到0-1观点相平衡的状态,但网络水军能打破这种均衡,影响网络舆情的最终走向。引导网络舆情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消除网络水军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疏通"与"堵塞"双管齐下,既要传播正确的思想导向,又要及时遏制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常松  方金友 《江淮论坛》2013,(6):137-141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社会舆情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博客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载体,诸多公共事务通过博客传播演变为博客舆情,甚至成为舆论导向。分析博客舆情可以为政府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亦是构建和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博客舆情的群体属性与传播模式,无疑是有效应对博客舆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互联网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表达自我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校园舆论传播的格局,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文章认为高校应充分认识校园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积极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