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评析──对加强宏观调控、制止通货膨胀的十二条建议郑良芳1993年是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经济发展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但在快速增长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曾一度紧张,物价上涨幅度高,金融秩序混...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金融危机已近乎平息,但遗留下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受冲击国家的经济仍未完全摆脱困扰,相关国家的经济倒退数年。这一铁证说明当今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其优劣决定着本国经济发展,更影响着世界经济稳定和繁荣,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金融这一招棋走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相应地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按照市场机制,改善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整个经济活动的顺畅运行。现阶段,我国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金融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格局基本确立,金融成为…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我国的企业所有制结构状况及金融应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经济主体多元格局形成,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善。与之相适应,金融的组织形式及金融政策也发生了变化,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竟是在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的,旧体制的因素和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及金融应对呈现出以下特点:1、国有企业比重大,且“战线长”,相对应的国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金融宏观调控日益成为国民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也日益增强.然而,目前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效应,却远远滞后于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前”产业结构失衡”、“资金短缺严重”等重大经济问题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作为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杠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尽快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目前金融宠观调控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虽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但是与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金融调控权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稳定币值达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而创设或调整金融制度的权能,其金融监管和金融规制有着本质区别,除具有宏观调控权的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特点,金融调控权的主体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调控权的内容为货币政策制定权和货币政策执行权,由于金融调控权的特殊性,金融调控权的目标应是抑制通胀、稳定物价。  相似文献   

7.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配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银行部门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推进转换,主动努力为企业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是金融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自身的努力,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经营管理;二是改善经济、金融环境,需要有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实施,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为企业创造必要的条件。金融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葛兆强,高永进陕西财经学院一、金融企业制度创新:深化金融改革的主线选择中国的金融改革已步入第17个年头,考察其发展历程容易发现,此前的金融改革基本上是沿着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一开放培育金融市场一专业银行企业化一金融体制要素协调...  相似文献   

9.
加强宏观调控与推进金融改革张书成,朱决胜,黄健卿,李美琴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二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市值稳定。从1984年起,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原经办的工商信贷业务交由工商银行办理...  相似文献   

10.
李华峰 《南方论刊》2014,(1):18-20,111
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无论是从金融产品的创新还是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试点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消费金融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源;此外,消费金融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一、导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金融改革17年,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认清了改革的三个主要目标①:一是纠正以前30年过度的“金融抑制”,改革建立于50年代的无所不包的单一银行体制;二是结束同世界金融体系隔绝的状态,重新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三是建立新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货币政策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在前两个目标已取得诸多进展的背景下,改革现正在向第三个目标推进。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供…  相似文献   

12.
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金融作用陈胜,易新平,漆乐群金融是宏观调控和经济协调的主要杠杆,它又以县域经济为经营基础,作用于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为了充分发挥金融能动性和杠杆作用,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使劲...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虽已离去,但它留给世人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却是不能遗忘的。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然也受到较大影响,但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健的运行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比较恰当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政策措施。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紧迫形势,中国金融政策与金融管理仍然存在着不适应性,需要继续深化推进,其基本走向是:(1)加快金融改革;(2)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3)gl导和鼓励金融创新;(4)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由此实现在21世纪初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持续较快发展和稳健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论加强金融的宏观调控职能魏振光(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善于运用金融这一重要杠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内容之一。优化金融不仅是当前解决矛盾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很快,现在已成为社会公认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越来越大,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对民营经济的管理显得相对滞后。为了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国家必须加强对民营经济管理。一、国家对民营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家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说尚未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宏观调控不力。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目前,国家对民营…  相似文献   

16.
论如何树立中央银行的稽核监督权威李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职能的转换,中央银行稽核监督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强化金融稽核监督引起了经济金融界的关注,整顿经济金融秩序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宏观调控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确保我国金融...  相似文献   

17.
区域金融(指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内的金融活动)宏观调控一直是近几年来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所探讨的热点问题。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在理论上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理论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第二,区域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内容?制订这些目标的原则是什么?第三,区域金融的主体、对象以及运行的机制应如何确立?第四,区域金融宏观调控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一般的理论考察 首先,我们对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的问题做一界定。按照一般的理论概述,所谓金融宏观调控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包括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等)、行政手段(如计划、规模控制、机构管理等)在内的货币政府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继而控制和调节社会总需求及其结构和社会总供给及其结构,来达到刺激或抑制经济发展、稳定通货、稳定物价、保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的最  相似文献   

18.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思考李美琴,汪惠珍要把中央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仍需要从加大改革力度上做文章,从强化金融宏观调控职能上下功夫。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要建立和强化在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央银行垂直管理体制。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实施,迫切需要一个事权相宜,调...  相似文献   

19.
控制通货膨胀应该成为我国改革中期的重要指导方针赵家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5──1996年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1995年下半年,我国主张放松宏观调控甚至结束宏观调控,使经济再"热"的舆论开始抬头。有的股票专家预测"宏观经济软着陆成功初见端倪,股...  相似文献   

20.
论完善我国金融宏观分层次调控体系吴光明一、金融宏观分层次调控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考虑(一)分层次调控的理论基础1.金融宏观调控的系统性。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客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又下辖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